道德經 第十五章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永遠把自己當作過客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在古代那些達到"道"的境界的人,善於按照"道"的指導去做事的人,他們的思想特別地精微、深奧,以至於無法很清楚地把它標示出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因為它太深奧了,不能清楚地描述出來,所以勉強去描述它的狀態、容貌跟表現。

其若冬涉水:就像是冬天要過結冰的河水一樣,小心謹慎。 老子在此形容"悟道之人"做事那種謹慎的狀態,就像是人在冬天過河一樣。

怎樣才是悟道之人的狀態呢?全神貫注地完成一項工作的態度,就是匠人精神。而匠人精神就是悟道之人,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狀態,就是悟道之人的狀態。匠人精神並不只是重複工作,而是提升自己的心性的一種方式,再全神貫注在作品中,你的心性也會跟著純粹起來。

猶呵其若畏四鄰:悟道之人做事小心謹慎,就好像怕四周鄰居一樣。

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身為領導者,在管理時要特別小心謹慎,做事一定要三思而行,尤其對自己的品行,要像大家盯著你的那種狀態一樣。想要做好一個領導者,一定要避免被人抨擊,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品性,塑造得很完美,大家就會信任你,只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老子讓大家"若畏四鄰",重視周圍的輿論,所有言行都要考慮到周圍的反應會是如何,別人會有什麼回饋,要給大家一種正面的訊息。如果一個人是能夠考慮旁人的利益,經常為他人著想的人,那他一定是個品行非常好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悟道之人。

儼呵其若客:悟道之人隨時都保持著"敬"的態度,就好像自己在一個地方作客一樣,保持著一種對四周尊敬的態度。

老子說要用出世的心態去做入世的事情,以嚴肅、認真,保持一顆恭敬的心去做事,這種狀態就是悟道之人。

渙呵其若冰之將釋:悟道之人的狀態就像冰化開一樣。

老子說高明的領導者不會強行教化,而是潤物細無聲,如果在領導過程中,能做到像冰塊融化一樣地無聲無息地去教化,這樣你就是高明的領導者。

沌呵其若樸,混呵其若濁:悟道之人處於一種混沌的、大智若愚的狀態。就像是沒有雕刻過的木頭一樣質樸,像水里什麼東西都看不清的狀態。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遇到好的事情、壞的事情,遇見好的人、壞的人,整天斤斤計較,再過了一百年後,這些人事物都不復存在了,只要轉念這樣想,就會發現沒有什麼值得在意了,這時候人就會進入一種混沌狀態。如果可以進入混沌狀態,不去計較,隨緣去做、盡心盡力去做,人生的包袱就會更少,我們才能過得更輕鬆。

曠呵其若谷:道很寬闊,就像山谷一樣,有一種中空的狀態

濁而靜之徐清?:混濁的水,安靜下來就會變清。

人到了濁的狀態,只要靜下來,就可以得到真正的清澈。老子的意思是要你主動放下形名的比較,讓自己的內心安靜,這時你就能清晰地看出事情的本質。

如果我們總是比較來比較去,那你的人生會不得安寧。如果我們經常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看事情,這樣就無法洞悉事情的本質。

安以久動之徐生:用安靜的狀態去做事,一但動起來,生機就會出現了。

在這整段話是在說,有道之人會進入一種混沌狀態,他心中沒有形名之分,像是木頭一樣質樸。因為他進入混沌狀態,心中非常平靜,所以他能夠做到真正的安靜,變得清徹下來,從而看清事情本質。

保此道者不欲盈:一直按照道做事的人,總是不想把自己做到最滿。

因為悟道之人放下了比較的念頭,放下形名之分,他心中會特別的坦然,不會像其他人那樣追求極致,而是坦然地一點一點往前走,隨緣去做。

君多欲則人苦:一個國家君主的慾望多了,為自己撈取的多了,那老百姓就苦了。因為財富就這麼多,你為自己撈取的多,那給百姓的就少了。
君無為則人樂:因為君主不為自己撈取,就一定會把心思放在百姓身上,百姓的生活自然就會富足。
夫物盛而衰,樂極生悲,日中而移,月盈而虧:物盛到了極點就會開始衰落,人開心到了極點,悲哀就會開始出現了,太陽到了最高峰後就會慢慢西下,月亮到了最滿後就會開始虧了。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你知道也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腦子比別人靈活時,要提醒自己保持一種愚鈍的狀態,腦子轉得太快,有時候走的可能是彎路,所以自己要冷靜下來。"愚"並不是愚笨,而是刻意放慢節奏,事情要多想想。

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悟道之人做事不想做到極致的狀態,是因為看清楚了贏的狀態是幻象,而一切人們所認為的完美、圓滿,換一個角度來看可能都是殘缺,所以老子說坦然做事就好了。

在企業經營上,秉持著"蔽而不成"的精神,知道自己能做什麼,刻意留下不去做的領域,把自己的核心領域完成就好。

    avatar-img
    8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侑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照老子說的規則去做,你會活得很順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我們看"道",卻看不見它,這種狀態稱為"微",我們去聽"道",卻聽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希"。 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你去摸"道",摸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夷"。 此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無論是從視覺、聽覺、觸覺
    有多麼愛自己,就要多麼愛別人,如此才能成就大成 寵辱若驚:榮寵即是羞辱,讓你感到驚恐。
    介紹完基本的三個概念之後,作者將賽局觀念帶進日常生活中,解釋我們常見的各種社會現象,例如:為什麼我們開車上路,政府會需要在道路上設置限速。其實限制時速五十、六十都沒什麼差別,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焦點"。
    不要被欲望牽著走 五色令人目盲:看太多五顏六色的東西,會使眼睛失去功能。 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色彩太繽紛美麗,會讓你迷失其中,慢慢地你連最基本的黑白都分不清楚了,忘記最重要的東西。 眼睛是我們所有欲望的窗口,眼睛看到別人有名牌包包、開名車、住豪宅,欲望就長出來了,老子用五色來比喻欲
    柏拉圖效率、優勢策略和奈許均衡,是賽局理論中三個基本概念 舉例來說如果兩個攤販事先商量好分散,以馬路的中間為界,在右側的中間與左側的中間分別擺攤,兩家平等賺錢,還可以確保消費者的購物距離是最短。而這種方法稱為"柏拉圖改善"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利益同時,還能使至少一人的境遇變得更好。如果一個局面已經沒有
    高手賽局緒論
    照老子說的規則去做,你會活得很順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我們看"道",卻看不見它,這種狀態稱為"微",我們去聽"道",卻聽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希"。 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你去摸"道",摸不到它,這種狀態叫做"夷"。 此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無論是從視覺、聽覺、觸覺
    有多麼愛自己,就要多麼愛別人,如此才能成就大成 寵辱若驚:榮寵即是羞辱,讓你感到驚恐。
    介紹完基本的三個概念之後,作者將賽局觀念帶進日常生活中,解釋我們常見的各種社會現象,例如:為什麼我們開車上路,政府會需要在道路上設置限速。其實限制時速五十、六十都沒什麼差別,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焦點"。
    不要被欲望牽著走 五色令人目盲:看太多五顏六色的東西,會使眼睛失去功能。 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色彩太繽紛美麗,會讓你迷失其中,慢慢地你連最基本的黑白都分不清楚了,忘記最重要的東西。 眼睛是我們所有欲望的窗口,眼睛看到別人有名牌包包、開名車、住豪宅,欲望就長出來了,老子用五色來比喻欲
    柏拉圖效率、優勢策略和奈許均衡,是賽局理論中三個基本概念 舉例來說如果兩個攤販事先商量好分散,以馬路的中間為界,在右側的中間與左側的中間分別擺攤,兩家平等賺錢,還可以確保消費者的購物距離是最短。而這種方法稱為"柏拉圖改善"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利益同時,還能使至少一人的境遇變得更好。如果一個局面已經沒有
    高手賽局緒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