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天賦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用「如魚得水」來譬喻魚兒們在水中自然能驍勇的姿態,彷彿時時刻刻在教導人類水性,那麼沒有「如魚得水」這句話時,魚兒在水中就不自在了嗎?

藉此便可得知,老子在《道德經》的邏輯,雖然「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即便沒有道德經,人們還是生活在道之中;即便沒有具體定義,人們可以瞭解事物的本質。 就像老子沒有生活在水裡,也能跟魚兒一樣發現「上善若水」的水性,只是難題在於當魚兒沒辦法透過語言文字表達「上善若水」時,我們很容易以為牠們不知道。 

但實際與牠們相處時,又發現水可以讓愛經由照顧,百分百的展露與表達,可能是因為水密度為1的關係,這種全心全意透過照顧來展露愛的行為,並沒有類似能量轉換之間會產生的熵,就好像在質量守恆的宇宙定律裡,不存在著浪費、只存在著給予。 

所以人類的天賦是什麼?

「是萬物之靈的特質,發展出能持續抽象昇華的能力,再經由具體落實後證明。」,並透過以上簡單的事重複做,形成無限的給予,因為只有人類可以讓愛經由照顧來展現,進而發現到在空氣中並無法像在水裡面一樣,百分百的表露無遺,因此「上善若水」意味著只要生活在水裡,我們就已經在最好的環境裡,走向進化的文明之路。 在宇宙中的太空也一樣,太空是沒有密度的真空,但卻不會奪走光子,反而因為其特質,讓太陽的光,適當恰好地到達地球,讓太陽的光線到達地球的路途上,完全沒有任何阻礙與阻力,彷彿外太空的真空特質,就是為讓能產生光的生物或行星,可以盡情姿意的給予。 當人類的給予到達外太空時,也許我們也成為其他星球生命的造物主。

人類的天賦是給予,而「施比受有福」的真諦,並不是因為給予之後的後續能帶來永續,而是在給予的當下,那種如同在外太空給予光線的自由與榮耀,本身就是至上無上的幸福。 而還能在給予的對比之中,發現有別於空氣的「上善若水」,進而瞭解到在外太空、水,以及空氣,三種不同的介質中,怎麼做出最好的給予,而實際落實到位後,就好像能替萬物帶來昇華,於是又具體實現「萬物之靈」的稱號。 

當我們不是熵的敵人,卻被熵視為敵人;當我們對熱寂沒有損失厭惡,卻證明熱寂不會到來時,宇宙就好像找到其歸屬,可以讓生命永恆的生物,這就是人類的天賦。



人類的天賦

人類的天賦


avatar-img
31會員
859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試著融合臺灣現況、經濟發展與自我的使命,居然發現能一以貫之的邏輯,在無以回報的感激涕零裡,再試著將其分享出來。
透過解析「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來源與發展,就會看見生生不息的無限美好。 而彷彿發明這句話的不知名人士,已經在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拓展,激發出人心中的勇氣,讓我們面對未知時,能更安心勇敢的面對。 而這樣子「人外有人,天外有人。」的感受,又產生無窮美好的未來,於是驚嘆道Amazing Grace。
透過杜斯妥也夫斯基:「人是不幸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以及反向用法【人是幸福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幸的。】,知道哲學從來都是充滿著意義,直達通往神聖而崇高的至高無上。
為Amazing Grace,知道無法通達是一種苦,讓平衡制衡機制存在更是一種苦,而在上位的自己,居然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事實,成為嚮往。 明明只要禱告著、嚮往著,就能成就的人,卻開始嚮往著吃苦,這種捨本逐末的降維,就好像時刻在訴說著自己「德不配位」,那又該怎麼說? 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試著融合臺灣現況、經濟發展與自我的使命,居然發現能一以貫之的邏輯,在無以回報的感激涕零裡,再試著將其分享出來。
透過解析「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來源與發展,就會看見生生不息的無限美好。 而彷彿發明這句話的不知名人士,已經在未知的領域等著我們去拓展,激發出人心中的勇氣,讓我們面對未知時,能更安心勇敢的面對。 而這樣子「人外有人,天外有人。」的感受,又產生無窮美好的未來,於是驚嘆道Amazing Grace。
透過杜斯妥也夫斯基:「人是不幸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以及反向用法【人是幸福的,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不幸的。】,知道哲學從來都是充滿著意義,直達通往神聖而崇高的至高無上。
為Amazing Grace,知道無法通達是一種苦,讓平衡制衡機制存在更是一種苦,而在上位的自己,居然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種事實,成為嚮往。 明明只要禱告著、嚮往著,就能成就的人,卻開始嚮往著吃苦,這種捨本逐末的降維,就好像時刻在訴說著自己「德不配位」,那又該怎麼說? 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香江人談及「水」,不期然會聯想很多與水有關的形容詞,例如以水為財,見財化水,甚或形容女人是水造等等。那麼古人又怎樣形容「水」呢?不得不説老子在《道德經》的名訓「上善若水」了,他將水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形容高品格的人就像水一樣具有種種美德......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水,是創造生命的源頭,也是賦予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自然不會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若我們進一步思考,就可以發現水有很多特質值得我們學習。老子對於水讚譽有加,他說水是最接近於道的物質。耶穌在世時顯現了水的品性,教導我們如何活得像水一樣。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對於中文系背景的人都很容易了解這句話的原始涵義。這句話的原文出自《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及《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香江人談及「水」,不期然會聯想很多與水有關的形容詞,例如以水為財,見財化水,甚或形容女人是水造等等。那麼古人又怎樣形容「水」呢?不得不説老子在《道德經》的名訓「上善若水」了,他將水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形容高品格的人就像水一樣具有種種美德......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水,是創造生命的源頭,也是賦予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水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我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自然不會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之處。然而,若我們進一步思考,就可以發現水有很多特質值得我們學習。老子對於水讚譽有加,他說水是最接近於道的物質。耶穌在世時顯現了水的品性,教導我們如何活得像水一樣。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對於中文系背景的人都很容易了解這句話的原始涵義。這句話的原文出自《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及《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