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真正的遺願原來是…
付費限定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真正的遺願原來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部作品的命名有多重要,從它能延伸出各種照樣照句,變成當下的時代印記就可以證明。《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在今年 2 月上映後,四面八方就開始出現了「關於我和○○變成○○的那件事」的行銷文案。

像是「KadoKado 角角者」推出「關於我和貓變成○○的那件事」小說主題競賽。而我也寫過「關於我和文字變成收入的那件事」,要為沙龍取名之際也想過「關於我和你變成文友的那件事」(一種想要破億喜氣延伸到這裡的憧憬)。

而唸出這樣冗長的電影名稱就跟吳宗憲的歌曲〈是不是這樣的夜晚你才會這樣的想起我〉一樣費勁,於是索性給了《鬼家人》的簡稱。

raw-image

結合冥婚和同婚議題的《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巧妙的把臺灣習俗、 LGBT 元素融合成一部多元類型的電影,不僅榮登臺灣電影票房第七名,更獲選為代表臺灣參賽 2024 年第 96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 8 項獎項,堪稱叫好又叫座。

沒錯,我吳明翰神預測電影票房第七名!

沒錯,我吳明翰神預測電影票房第七名!

臭直男 & 死 Gay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直男代表吳明翰(許光漢 飾,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遇上 Gay 代表毛邦羽(林柏宏 飾,入圍第 60 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從兩人常常掛嘴邊的「臭直男」、「死 Gay」已經象徵了彼此因為對於異性戀與同性戀世界的不理解而產生的刻板印象,再用此給對方貼上標籤。

raw-image

所以當毛毛面對碼頭一戰必須選擇由林孝遠(蔡振南 飾)帶領的販毒集團其中一人來附身時,直覺反應就是「他們看起來都好臭!」;而當吳明翰假扮同志潛入 Gay Bar,反被藥頭小馬(邱永騰 飾) Vogue 摔、怒罵「死 Gay!」,顯然就是對於電影開頭角色調換的諷刺,這時的吳明翰總算體會了當初在健身房過肩摔議員兒子(唐綸 飾),罵對方「死 Gay」的那句迴力鏢到自己身上後是什麼滋味。

raw-image

兩人從不得不湊在一塊的過程中,逐漸滲入對方的生活,進而匯聚了點滴的認識與了解,對彼此性向的差異有了包容與新的觀點,原本像是銀貨兩訖的「遺願換回分局」般的交易,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溫暖的人情給包覆,當吳明翰「不敢相信」的脫口而出對方的口頭禪,毛毛瞬間感受到心有靈犀的驚訝、歡喜,都偷偷藏在扯動的嘴角裡。

raw-image

毛毛的遺願

驟然離世的毛毛,想當然耳有一清單來不及完成的遺願,身為毛邦羽死後明媒正娶的未亡人吳明翰,被交派的首要任務便是刪除手機裡與男友陳家豪(炎亞綸 飾)的性愛影片,從中也看見了人死後依然我執,還要留存其中一張照片的無意義行為,讓吳明翰也只能無言以對的照辦。

至於毛毛對於動保、環保的關懷,讓我這個同路人相當會心一笑,吳明翰那句「你就沒有膚淺一點的遺願嗎?!」其實也道出了許多人認知的「拯救流浪動物」、「阻止地球暖化」根本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事,但電影中也呈現了毛毛是如何以環保餐具、淨灘、捐款、以認養代替購買在他的日常生活裡,一點都不是高不可攀的難以落實。

raw-image

毛毛見了家豪最後一面,對方不需要他的遺言就已經做到忘了他、找到另一個人的新生活。但為什麼這些遺願都完成了,毛毛還是沒有投胎的 fu ?當兩人都自承自己就是個「臭直男」和名副其實的「死 Gay」(死掉的 Gay),彼此放下起初的歧視,互相道歉與道謝,不過毛毛卻也不清楚「想要有人愛我一輩子」會不會才是自己的遺願?只是連吳明翰都表明願意養這個死鬼老公,為什麼毛毛依然無法投胎的留在人間?

raw-image

直到......



金馬 60 │ 最佳劇情片
入圍的還有:

看完上半段的文章,是否意猶未盡呢?
邀請你陪我織情網,一次解鎖百篇文章 ლ(╹◡╹ლ)
或給柳繪雨鼓勵”吧!
  1. 登入會員按❤️(以精神支持我繼續創作)
  2. 以實質鼓勵斗內 Me(唸起來好像 Do Re Mi )
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84 字、6 則留言,僅發佈於給電影人的情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影 音 文學 夢
11.4K會員
203內容數
影劇、音樂、創作、旅行、自我療癒、心靈成長、語錄金句,如果這些讓你感到怦然心動,那就別和我萍水相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影 音 文學 夢 的其他內容
《疫起》透過封院來呈現當人類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所會引發的不同面向的人性糾結,不管是光明面,還是陰暗面,但共有的都是對於死亡所產生的焦慮,以及不知道敵人(病毒)在哪的恐懼,但假以時日一起挺過之後,相信再漫長的黑夜都會如片尾的那一抹曙光一樣,冉冉而上,重新照亮、溫暖我們瀕臨絕望的心房。
一整日,因為侯導的新聞,震驚、難過。憶起了我電影路,最好的時光。 2012 年,我將這如夢似幻的回憶寫在臉書,也想透過重新發布此文在這裡的機會,再次表達當年對侯導的感激之情,並祝願他身體康健。
你是一年活了一天, 365 天都一樣,還是一年活了 365 天,每天都不一樣的新鮮?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想著只要有朝一日擁有了某樣東西、達到了某項目標,然後人生就會不一樣、就會完全的幸福快樂,結果並沒有,甚至追求完一樣之後,還有更多的追求。這篇文我想帶你把《靈魂急轉彎》的三個祕密找出來,讓人
5/5靈魂急轉彎
電影雖然是透過驢之眼,看這驢(愚蠢)世界,但也因為EO的視角,我們漸漸的被代入了,驢是我,我是驢,所以《如果驢知道》被指為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具有一種隱喻的世界觀,也給了我一些或說是聯想,或說是提醒:人類與動物的依附關係;馬戲團、海生館、動物園存廢的思考。並期待不再有〈動物的悲歌〉這樣的故事發生。
當這幾年因為疫情與科技刷洗著人們的習慣,讓恐懼、焦慮趁虛而入我們的意識與心靈,我們更需要這樣一部能安定心神的電影,教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人生不是這樣算的。」只是傳統的理髮店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這份人情味勢必也會跟著沒落的理髮店消逝在臺灣吧,還好還有這一部《本日公休》將它保存起來。
曾經,孩子時的我們能這般勇敢,為什麼在歲月的洗鍊之後,反而裹足不前,也無法再對誰傾注全部的感情,只是因為怕遭拒、會受傷,所以寧可抱著回憶來取得一絲暖意,所以當《秒速5公分》沒能滿足我們對於愛情缺憾的平衡,而是寫實的呈現這就是人生,逼我們跟著回望自己那段無疾而終的深戀,著實令人感到有些殘忍與心碎。
《疫起》透過封院來呈現當人類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所會引發的不同面向的人性糾結,不管是光明面,還是陰暗面,但共有的都是對於死亡所產生的焦慮,以及不知道敵人(病毒)在哪的恐懼,但假以時日一起挺過之後,相信再漫長的黑夜都會如片尾的那一抹曙光一樣,冉冉而上,重新照亮、溫暖我們瀕臨絕望的心房。
一整日,因為侯導的新聞,震驚、難過。憶起了我電影路,最好的時光。 2012 年,我將這如夢似幻的回憶寫在臉書,也想透過重新發布此文在這裡的機會,再次表達當年對侯導的感激之情,並祝願他身體康健。
你是一年活了一天, 365 天都一樣,還是一年活了 365 天,每天都不一樣的新鮮? 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經驗,想著只要有朝一日擁有了某樣東西、達到了某項目標,然後人生就會不一樣、就會完全的幸福快樂,結果並沒有,甚至追求完一樣之後,還有更多的追求。這篇文我想帶你把《靈魂急轉彎》的三個祕密找出來,讓人
5/5靈魂急轉彎
電影雖然是透過驢之眼,看這驢(愚蠢)世界,但也因為EO的視角,我們漸漸的被代入了,驢是我,我是驢,所以《如果驢知道》被指為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具有一種隱喻的世界觀,也給了我一些或說是聯想,或說是提醒:人類與動物的依附關係;馬戲團、海生館、動物園存廢的思考。並期待不再有〈動物的悲歌〉這樣的故事發生。
當這幾年因為疫情與科技刷洗著人們的習慣,讓恐懼、焦慮趁虛而入我們的意識與心靈,我們更需要這樣一部能安定心神的電影,教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人生不是這樣算的。」只是傳統的理髮店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這份人情味勢必也會跟著沒落的理髮店消逝在臺灣吧,還好還有這一部《本日公休》將它保存起來。
曾經,孩子時的我們能這般勇敢,為什麼在歲月的洗鍊之後,反而裹足不前,也無法再對誰傾注全部的感情,只是因為怕遭拒、會受傷,所以寧可抱著回憶來取得一絲暖意,所以當《秒速5公分》沒能滿足我們對於愛情缺憾的平衡,而是寫實的呈現這就是人生,逼我們跟著回望自己那段無疾而終的深戀,著實令人感到有些殘忍與心碎。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這一切就是來自傳統的反響與回聲,是理性無法理解的生命層次,也是對於超自然的模糊想像與種族情結的側寫。整部電影的影像敘事後勁十足,講述人神之間的超自然關係、種族之間的複雜情結、邊陲地帶的對立衝突。人心與神性,哪一個是令人不寒而慄催命符? 如何才找到一家之主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