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育兒這件事/拜託,小孩真的不該隨便養隨便大!

是不是很常在某些場合聽到某些人說:哎呀!小孩隨便養隨便大啦!
大家是不是很熟悉這些話:以前我們養小孩都馬是隨便養,撿地上東西來吃也沒怎樣;『垃圾吃,垃圾大』;我們以前還不是都這樣養你們,哪有你們現在這麼講究,你們還不是就這樣長大了。

隨便養隨便大,大概是僅次於<第一胎照書養,第二胎照豬養>令我覺得非常nonsense的育兒口頭禪。

這裡我先不探討生理需求以及身體的健康層面,確實只要有讓小孩正常的吃喝,不管如何都會長大,也餓不死,剩下的就是對於成長曲線的追求程度。我比較想要闡述的是這句話對於小孩心理發展上的不尊重。

首先,如果從人本主義來詮釋,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本性;而本性又有來自內在的傾向、自我的潛能,這需要透過適性的方式去激發每個個體自我的獨特性。因此怎麼會覺得可以"隨便養"呢?每個父母都有責任去了解、觀察自己孩子的氣質、性格,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指導他們了解自己以及理解社會。而我也一直期許並提醒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是讓孩子學習了解自己,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進而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絕對不是生下來後隨便養可以達成的。

再者,以"同理心"的觀點來說,如果當自己都不願意被人隨意對待時,如果當自己都不願意撿地上食物來吃時,為什麼會認為可以隨意地對待他人?又為什麼覺得孩子撿地上東西起來吃也沒關係?

最後,我想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待養育這件事,雖然現在台灣的教育環境看似已經開放開明許多,鼓勵孩子適性適所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升高中、大學不是必然選項,因為有很多的技職學校可以選擇。

不過就我的觀察,目前這還只是很片面的假開明階段,事實上,多數的父母、老師、社會的普世價值期待,仍然會希望孩子有好成績、上理想的高中(經濟許可的家庭也許會擠進私立學校)、讀大學。如果可以,再繼續往國外攻讀學位。這是目前普世價值中的人生求學道路,而追尋這條路的學生通常被定義為是好學生。我們的社會對於好學生的定義真的太狹隘。

我相信多數的人,大概都是出了社會後,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或不喜歡什麼?甚至我更相信有部分人,是年過半百了還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對我來說,不清楚自己要什麼是我認為人生痛苦事項排名中的前三名。

而會有這種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的原因,我認為根基是自幼沒有讓孩子學習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因為多數孩子學習的是社會普世價值,接納的是父母安排的人生道路。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的確,隨便養育可以隨便長大,但是當他長大成人後,他必須花非常多的時間來整理自己、或者進行自我覺察,如果我們可以不隨便養,那我相信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會少走一些冤枉路。

所以,真的不要再說隨便養隨便大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給真實人生寫封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