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些人對忍辱不了解,以為修忍辱就是要一直壓抑、一直退讓,內心明明很生氣,表面上卻要裝作不在意,內心有衝突有不協調就會生病,這樣的忍辱方式不正確。


修忍辱是因為了解諸法的道理,了解因果的實相,知道眼前的一切欺凌或打擊都是「虛妄」,都是用來考驗我們對苦的承受力,對真理的信心,對是非的判斷,對清淨心的堅定。明明知道都是假的、都是考驗,那就無需在意,不在意就是不接受,一顆心如如不動,輕安自在,打擊就打不到我們。明明知道是假的,但是我們生氣了,生氣就是在意,就是接受,接受就起瞋恨心,跟「虛妄」拼得你死我活,殊不知是自導自演、自作自受。


誘惑考驗這樣多,我們如果沒有智慧、沒有清淨心、沒有因果觀,看不清是非真理,那就會非常危險,時時起心動念都在造罪,惡緣四處結,惡事到處幹,等到知道回頭時已是百年身,身上揹負的罪,一條一條都要跟債權人「銀貨兩訖」。


修忍辱非常不容易,因為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大」,無法委屈自己,無法縮小自己,被欺負被打壓就想要馬上討一個公道,甚至報復。別人來鬧我們一下,我們就當真乖乖跳起來火冒三丈給他看,不僅修不了忍辱,連基本的修身養性都達不到。


忍辱不是壓抑,不是退讓,是因為了解諸法實相,了解因果面貌,所以不在意、不動心、不接受,輕安自在,如此而已。


#別人生氣我不氣

#別人的火氣不要點

    avatar-img
    50會員
    1.1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別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是明代唐伯虎《桃花庵歌》裡的一句詞,它之所以耳熟能詳,是因為周星馳在電影中扮演唐伯虎也講過這一句台詞,不過是以戲謔性的方式呈現。
    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的本心,但是找著找著就被別的事物誘惑而忘了初衷。每個人都在懷念那個會發光的本性,只是想著想著就被別的東西吸引而忘了起心動念的善良。我們的本性一直都在,只是蒙灰,貪瞋癡和五欲六塵層層疊疊將它壓在最下層,要找並不容易。
    平時在家,日常用品或是長備食物短少了,一向都由先生負責添購,尤其是食物,比如優格,有一款優格我和他都很愛吃,因此優格存量不能少於七天,若少於五天,他的心就開始不安,想方設法出門採買,近距離的超市缺貨,他就網購,直到冰箱優格又滿了,他才會安心。
    有一個女人天天去寺廟拜佛,有一天,一位西方宗教的男子好奇問,「這尊明明是木頭雕刻的,你是拜木頭還是在拜佛?」女人一聽便說,當然是拜佛。那位男子又問,「妳如何確定佛在裡面?」女人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
    記得多年前,親友曾問我一個問題,他說,生命最終都是死亡,既然只有死路一條,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說,為人的目的即是「酬業」,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償還宿世的恩怨情仇來到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業,包括善業與惡業,無業之人不會在出現在這個五濁惡世,會在西方。
    有一位少婦,剛結婚時經常跟先生到郊外健行爬山,可是每次健行回家就會犯頭疼,履試不爽。去看了醫生,醫生也找不到病灶,開了維他命的藥就打發她。幾次之後,少婦不再到山上去,寧願去健身房做一點瑜伽、跳幾場舞就算運動了。
    「別人笑我太瘋顛,我笑他人看不穿。」這是明代唐伯虎《桃花庵歌》裡的一句詞,它之所以耳熟能詳,是因為周星馳在電影中扮演唐伯虎也講過這一句台詞,不過是以戲謔性的方式呈現。
    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的本心,但是找著找著就被別的事物誘惑而忘了初衷。每個人都在懷念那個會發光的本性,只是想著想著就被別的東西吸引而忘了起心動念的善良。我們的本性一直都在,只是蒙灰,貪瞋癡和五欲六塵層層疊疊將它壓在最下層,要找並不容易。
    平時在家,日常用品或是長備食物短少了,一向都由先生負責添購,尤其是食物,比如優格,有一款優格我和他都很愛吃,因此優格存量不能少於七天,若少於五天,他的心就開始不安,想方設法出門採買,近距離的超市缺貨,他就網購,直到冰箱優格又滿了,他才會安心。
    有一個女人天天去寺廟拜佛,有一天,一位西方宗教的男子好奇問,「這尊明明是木頭雕刻的,你是拜木頭還是在拜佛?」女人一聽便說,當然是拜佛。那位男子又問,「妳如何確定佛在裡面?」女人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回答。
    記得多年前,親友曾問我一個問題,他說,生命最終都是死亡,既然只有死路一條,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說,為人的目的即是「酬業」,每一個人都是為了償還宿世的恩怨情仇來到這個世界,如果沒有業,包括善業與惡業,無業之人不會在出現在這個五濁惡世,會在西方。
    有一位少婦,剛結婚時經常跟先生到郊外健行爬山,可是每次健行回家就會犯頭疼,履試不爽。去看了醫生,醫生也找不到病灶,開了維他命的藥就打發她。幾次之後,少婦不再到山上去,寧願去健身房做一點瑜伽、跳幾場舞就算運動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壓力重重的世界,我們好像都學會了取悅他人。微笑,迎合,甚至在心裡早已精疲力竭時,依然勉強自己去符合別人的期望。表面上,這看起來並不難,只要把真實的感受藏起來,表現出他人想要看到的樣子就好。但這真的值得嗎?這其實是一場無止境的消耗戰,不斷蠶食我們的內心。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許多章句典籍及長輩的教誨裡,都在告訴我們要忍耐,但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什麼叫做忍耐、為什麼要忍耐、如何做才是忍耐! 忍耐是為了報復,一定要理解這句話,否則那種應對就只是單純的懦弱,沒有任何意義。既然知道是為了報復,很多做法自然就知道是為什麼! 首先是為了保護自己,這世間沒有雙向的突發事件,都是別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修行,內心的強大是我們在這場修行中最重要的資產。修煉內心,調整心態,嘗試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看待任何事都會從容自若。我們這一輩子會遇到許多人,其中有些人會非議你,討厭你,甚至詆譭你。這些負面的情緒和行為,無非是因為他們羨慕嫉妒你罷了。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前言 時不時的就有某些人,某些事讓我們覺得難以容忍,無法接受,悲傷、痛苦、憤怒、焦慮、煩惱、羞愧…等負面情緒油然而生,這些情緒是如此的真,如此的痛,讓人不由自主的質疑人生,懷疑境遇。事實上,這些情緒—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都是人想像出來的,是人對所遭遇的人或所面對的事加工添料的結果。你在人、事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壓力重重的世界,我們好像都學會了取悅他人。微笑,迎合,甚至在心裡早已精疲力竭時,依然勉強自己去符合別人的期望。表面上,這看起來並不難,只要把真實的感受藏起來,表現出他人想要看到的樣子就好。但這真的值得嗎?這其實是一場無止境的消耗戰,不斷蠶食我們的內心。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許多章句典籍及長輩的教誨裡,都在告訴我們要忍耐,但是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什麼叫做忍耐、為什麼要忍耐、如何做才是忍耐! 忍耐是為了報復,一定要理解這句話,否則那種應對就只是單純的懦弱,沒有任何意義。既然知道是為了報復,很多做法自然就知道是為什麼! 首先是為了保護自己,這世間沒有雙向的突發事件,都是別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人生如同一場漫長的修行,內心的強大是我們在這場修行中最重要的資產。修煉內心,調整心態,嘗試不去在意別人的看法,當你的內心足夠強大,看待任何事都會從容自若。我們這一輩子會遇到許多人,其中有些人會非議你,討厭你,甚至詆譭你。這些負面的情緒和行為,無非是因為他們羨慕嫉妒你罷了。
    Thumbnail
    慈悲--是從忍辱修來的;因為這個世間令人苦惱的事太多了,所以,當我們決定要走向人群歷練時,要先好好的觀照自己的心,以免被這個世間苦惱的事情刺傷了。由於最近的事情太多了,搞得自己心煩意亂,然而,上天還是很眷顧我的,每當我的心不平靜時,總會讓我看到一些點醒自己的文字。在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前言 時不時的就有某些人,某些事讓我們覺得難以容忍,無法接受,悲傷、痛苦、憤怒、焦慮、煩惱、羞愧…等負面情緒油然而生,這些情緒是如此的真,如此的痛,讓人不由自主的質疑人生,懷疑境遇。事實上,這些情緒—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都是人想像出來的,是人對所遭遇的人或所面對的事加工添料的結果。你在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