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曉  在破碎的家中,重建一個家中之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過某個片刻,在家的樓下,拿出裝在口袋裡的鑰匙,準備插入鑰匙孔。

你的手幾乎是自動化的轉動,重複熟悉到不能熟悉的,打開家門的動作。

腦子裡想著的卻是,真不想回家。電影小曉,就讓我想到這樣的情緒。

 

而在一個讓人不想回去,因孩子過動而瀕臨破碎的家中,重建一個家中之家,是可能的嗎?

 

有本書「背離親緣」,紀錄了上百個有著不同問題孩子的故事。 

raw-image

過動、身心障礙、唐氏症、自閉症、思覺失調的孩子們。

「Far from the tree」,他們都是不像從這樹上生出來的果子,他們不像是爸媽的孩子。書中序言有這麼一句。

 

孩子若像我們,就是我們最寶貴的仰慕者。若不像,就可能是最激烈的詆毀者。
 

「背離親緣」呈現的是一幅遠觀群像,從遠景看過去,奇妙地看到在生命發來最糟的一手牌之後,一群人的不懈努力,留下的不只唏噓,還有種溫暖的勇氣。

「小曉」則是近景逼視單一家庭的特寫。更為貼近呼吸。很不容易的,自然地呈現出複雜生命層次。適合在電影院裡,貼近的觀看。女主角小曉,李安都說好就不用我說了。演出媽媽的陳意涵,細想也很不容易。要有強悍、溫柔、冷漠、忌妒、怨毒、情慾、呵護

要不計一切代價,如果家中父親缺席,找到一個替補位置的父親組成也可以。她要表現的情感層次太多了,能演到這麼自然,已算精彩了。



在許多酷烈的生命現場,留下來述說的往往是女人,男人要不斷裂,要不沉默,要不然就逃離。五月雪的張吉安導演這麼說,天安門的母親們也是如此。

 

因為女人,即便世人遺忘,即使連自己都快因此消失。

通常還是她們,到最後的最後,仍然一直留在現場。

avatar-img
18會員
64內容數
「滾吧!親愛的老闆」,寫的是我的真實故事,從新鮮人階段費盡辛苦,好不容易走進充滿創意的廣告職場,卻遇見地獄主管老闆,到最後聯合被欺壓的社畜們,頂開畜欄,把主管頂走的趣味職場散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一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Mike不在的時間,我們照常提案。 我們從台南統一提案回來,他會在公司外阿膨常停車的地方攔截他,問他提案提的怎樣。 這或許也是他放長假的動機,一則讓自己受打擊的心情調適一下,二來可以讓公司看看,少了他的創意二組,會出些甚麼狀況? 甚麼狀況也沒有。 我們開心地討論、提案,客戶那邊也沒有出甚麼問題。
後來聽說CJ有找Mike聊了聊,把我們的抱怨跟他說了說。他的臉色想必是很難看,兩人談話詳情沒人知道,反正如此如此、這般這般,Mike應該是有點不爽,就說要休個假去。 Mike去放假了,那我們還需要上班嗎? 阿膨對Mike說,有時候真的不知道他在罵甚麼。 Mike只是默然應著,沒有回話。
自栩為創意角頭的Mike,帶著我們不斷的比稿,卻不斷的嘗到敗績。 雖說比稿投資有賺有賠,可是這樣一直賠,上頭老闆也是會不爽的。 不知道是不是一直沒比到稿,讓Mike受到了些壓力,他工作上是沒有更積極認真,但對我們施加的罵人力道,比以前又更增強了好幾級,有時還怒氣裡還帶著酒氣,不斷怒罵我們想的點子,然
看見裂縫,看見希望 品牌可說是「具象」與「想像」的融合,「具象」是公司與所生產出的商品,實際與你發生的關係,「想像」則是綜合這一切,留在你心中的印象與想像。同樣一件事,不同「品牌」做的,給人的感受有可能會完全不同。舉例來講,同樣嚴厲要求、會痛責部屬的A主管與B主管,A主管給人的品牌感覺是,他嚴格要求
從家中抽屜裡的史前遺跡考古堆中,翻出了一捲錄音帶。 放進可轉錄成MP3的隨身聽,還真的有聲音。聽見喀啦喀啦的錄音帶雜音從耳機裡傳來的時候,莫名的有點穿越了時空的感動。 很久以前為曼仕德咖啡做的廣告,由雷光夏與愛樂電台錄製。聽聽。 我長大以後的志願是要當一個爸爸 聽說貘這種動物,不喜歡接近身上有
還好,後來我肚子裡的這個「文案孩子」,順利生了下來。 客戶同意了這太長的文案,一個字都沒有改、沒有刪,我看著這「孩子」,數著他一個手指、兩個手指,手和腳的手指都完好無缺,就照我設想的完美樣子出生,來到這個世界,還給了我一個微笑,好感動。 只是上班地獄還是繼續。商業寫作者自己的心情與接到的任務,常常會
Mike不在的時間,我們照常提案。 我們從台南統一提案回來,他會在公司外阿膨常停車的地方攔截他,問他提案提的怎樣。 這或許也是他放長假的動機,一則讓自己受打擊的心情調適一下,二來可以讓公司看看,少了他的創意二組,會出些甚麼狀況? 甚麼狀況也沒有。 我們開心地討論、提案,客戶那邊也沒有出甚麼問題。
後來聽說CJ有找Mike聊了聊,把我們的抱怨跟他說了說。他的臉色想必是很難看,兩人談話詳情沒人知道,反正如此如此、這般這般,Mike應該是有點不爽,就說要休個假去。 Mike去放假了,那我們還需要上班嗎? 阿膨對Mike說,有時候真的不知道他在罵甚麼。 Mike只是默然應著,沒有回話。
自栩為創意角頭的Mike,帶著我們不斷的比稿,卻不斷的嘗到敗績。 雖說比稿投資有賺有賠,可是這樣一直賠,上頭老闆也是會不爽的。 不知道是不是一直沒比到稿,讓Mike受到了些壓力,他工作上是沒有更積極認真,但對我們施加的罵人力道,比以前又更增強了好幾級,有時還怒氣裡還帶著酒氣,不斷怒罵我們想的點子,然
看見裂縫,看見希望 品牌可說是「具象」與「想像」的融合,「具象」是公司與所生產出的商品,實際與你發生的關係,「想像」則是綜合這一切,留在你心中的印象與想像。同樣一件事,不同「品牌」做的,給人的感受有可能會完全不同。舉例來講,同樣嚴厲要求、會痛責部屬的A主管與B主管,A主管給人的品牌感覺是,他嚴格要求
從家中抽屜裡的史前遺跡考古堆中,翻出了一捲錄音帶。 放進可轉錄成MP3的隨身聽,還真的有聲音。聽見喀啦喀啦的錄音帶雜音從耳機裡傳來的時候,莫名的有點穿越了時空的感動。 很久以前為曼仕德咖啡做的廣告,由雷光夏與愛樂電台錄製。聽聽。 我長大以後的志願是要當一個爸爸 聽說貘這種動物,不喜歡接近身上有
還好,後來我肚子裡的這個「文案孩子」,順利生了下來。 客戶同意了這太長的文案,一個字都沒有改、沒有刪,我看著這「孩子」,數著他一個手指、兩個手指,手和腳的手指都完好無缺,就照我設想的完美樣子出生,來到這個世界,還給了我一個微笑,好感動。 只是上班地獄還是繼續。商業寫作者自己的心情與接到的任務,常常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活著,永遠是最難的動詞。 這句歌詞,在陳小霞寫的歌- -「還活著」裡,我覺得,很能成為電影「小曉」的觀後感覺。 我覺得,這不只是一部講過動症的電影。 而是當孩子出現各種困擾、被覺得有問題的同時,標籤或診斷,可以歸類人、知道這個人‘’可能‘’怎麼了,但同時,可能將人,推往了更孤單、更困住的地方。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放手」從來不容易,放下憎恨、放下恐懼(對女兒生活的過度掌控)、放下不捨.....是人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卻未必學會的生活課題。—我的母親手記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Thumbnail
《搬家》談的是父母分離造就的成長痛,女主角小蓮從樂觀吃魚笑稱是溫馨一家的三角桌邊,帶著無法接受與不理解的心情潛逃到另一個角落,使她對自身存在感到困惑,再透過一趟久違的旅行,小蓮獨自闖入森林與海洋,重新接納了這不完美的自然循環,最終她回到了祝賀著自己的世界,完整了成長的生命迴圈。電影從「搬家」的這一結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Thumbnail
  《老狐狸》的廖界夾在父親與謝老闆兩種不同的關愛與價值觀之間,他能有所選擇;由靳家驊自編自導的台灣電影《小曉》裡,主角周小曉在母親莊薇芳與陳保羅老師之間,卻像是關在籠子裡的貓頭鷹──就連小曉本身,都以為自己要的是自由,事實上卻是自由,讓她無處可去。 〔內文有雷,建議觀影後再讀)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活著,永遠是最難的動詞。 這句歌詞,在陳小霞寫的歌- -「還活著」裡,我覺得,很能成為電影「小曉」的觀後感覺。 我覺得,這不只是一部講過動症的電影。 而是當孩子出現各種困擾、被覺得有問題的同時,標籤或診斷,可以歸類人、知道這個人‘’可能‘’怎麼了,但同時,可能將人,推往了更孤單、更困住的地方。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