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11月完食書單(上)的前言,今年的11月一個不小心看太多書了,為了不讓篇幅太長,所以這次就拆成小說類及非小說類的書來介紹,而這篇就是非小說類的部分。
我一直都很喜歡推理作品,每年暑假都要朝聖柯南電影不說,甚至從小就開始收集柯南漫畫,至今家裡已有一整櫃的黃書封。福爾摩斯的各式改編也愛不釋手,RDJ的頹靡、BC的狂妄、HC的自負,儘管缺陷纏身,仍然不減福爾摩斯天才腦袋的推理魅力。
這些推理故事讓人著迷的原因,不外乎是偵探跟嫌犯的智商過招,還有社會背景的設定。也有人是衝著故事的血腥感接觸的,但對我來說,推理故事最迷人的地方在於,故事本身的不真實。
能享受推理故事的前提是,心情不會因為故事劇情本身影響太多,才能像偵探主角那樣客觀的針對整個事件做探討,而推理故事的杜撰性質就提升了這個前提。由於推理故事都是「小說」,故事內的角色都不是真實存在的,因此與其去思考角色死掉之後會不會對家裡帶來很大的後續影響,角色死亡的原因及方式才是觀眾在意的事情。
但在閱讀《東洋惡女十二名錄》的時候,卻讓我發現了平常不會意識到的問題。
這本書分成十二的篇章,每一章節都是描述日本史上一位驚天動地的女殺手事件,受害者人可能有一人到數人,而女主角有些是被世道所迫、有些則是無法辯解的瘋狂。讓我意外的是,這些故事內容跟平常所讀的推理小說非常相像,只差沒有偵探的角色在旁耍帥。
這也就是說,推理小說中的那些事件,是真實可能發生的。每每看到柯南的故事中又出現犯人用砒霜來殺人,從來不曾細想過犯人是從哪裡得來毒物,因為在故事的背景設定中,毒物並不是那麼難取得,直到看了《東洋惡女十二名錄》,才知道原來現實世界真的有人會用砒霜來殺人。
再加上因為書中所寫的都是真實事件,所以對於加害者及被害者的背景說明非常詳盡,不會有小說中設定不通順的狀況。這讓讀者更容易對事件產生共鳴,不論是加害者那受到世道壓迫的身世,還是受害者不合理的際遇都是。看完書之後,總感覺心情有些壓抑,全拜書中精美而獵奇的插圖及寫實的文字所賜。
這本書是日本腦科學的權威專家養老孟思教授所著,書中描述了多項平常人們不太會意識到的腦科學相關現象,包括人類社會的共同性、精神與身體的連結、罪犯的思考模式等等,每個議題都對不太接觸腦科學的我來說非常新奇。
其中有一個章節提到,人類賣力發展科技、提升社會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可以「不工作也有飯吃」、可以自在的生活而不受拘束,但當人們真的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就是最終結果了?養老教授認為,現今的街友正式體現「不工作也有飯吃」的群體,事實上,在現在的社會中,若是願意成為街友,確實不用工作也可以有基本的溫飽,但為什麼這並不被人們認為是社會最終目的的成功?我想或許是因為,「不工作也有飯吃」並不是所謂的「最終幸福」。
每個人對於自己所享受的生活狀態都有不同的想法,不用工作不一定是所有人的夢寐以求,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開始流行退而不休的晚年生活,不單純只是漫無目的的活著,而是繼續追求自己的意義。
有些人甚至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生活,所以更需要花一生的時間去尋找、探索,而這不也是一種幸福嗎?
乍看之下這本書並不薄,但所有章節的篇幅都很小,扣掉章節前後空白頁及標題頁,整本書大概只有二分之一的內容,不過這也不影響這本書的精彩程度。《哲學動物》是德國文學家維爾納的作品,書中列舉了32種動物,並且以牠們的習性去反思哲學理論,非常有趣。
裸鼴鼠的章節中,和刺蝟相互比較了社群中個體與個體之間互相取暖但仍必須保留個體本身領域性的問題,以此帶出了人類社會雖然標榜大家需要團結才能造就更好的社會、但同時人們也不能忘記該將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留時間及空間給自己。
螞蟻的勤奮則成為懶散的對比。書中作者說到現今的昆蟲學家發現,螞蟻並不如人們所想的那麼勤奮,有些螞蟻是偏好悠閒度日,因此總是在一旁無所事事、冷關忙碌的同伴。而以此就可以反思,如有一天科技已經進展且完善到人們都不需要工作、所有麻煩事都由機器人代勞,那麼我們作為人類,是否有辦法像懶散的螞蟻那般自在的在一旁無所事事呢?
其中我最喜歡的章節,是不變態的六角龍魚。六角龍魚是一種長的有點像蠑螈的兩棲動物,滑溜溜又扁小的身體,外型上並不討喜,而這不是因為牠是兩棲動物的緣故,而是因為牠不肯變態的緣故。大部分的兩棲動物都會經歷幼年期及成年期之間的變態,而六解龍魚卻是不肯變態一直留在孩童狀態的生物,這讓作者想到,可以和奧地利哲學家普勒法所提出的「第一世界」及「第二世界」的理論。這個理論述說兩種世界,「第一世界」就是我們現在所身處的世界,有讓人難受的部分、但也有開心的部分,「第二世界」則是夢想中的世界,是比「第一世界」還要進步,沒有挫折、充滿夢想的烏托邦。而六角龍魚就像是明明有能力踏足「第二世界」,卻仍留在「第一世界」不肯離開的物種,或許牠們是不想抵達「第二世界」,以免發現夢中的地方不如想像中美好、而又沒有下一個世界可以盼望了。
說別人像鴕鳥,通常是只這個人不願面對現實,在危機來臨的時候只會把頭埋進土裡,殊不知整個身體都在外頭。但若以唯心主義的哲學理論來說,或許鴕鳥的做法是最經濟實惠的。以唯心理論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這個世界並不一定存在,因為人們只能用感官去了解世界,但我們並不能保證感官的真實性。許多欺騙視覺的圖像就是這個道理,儘管了解圖中的兩個色塊是一樣的顏色,但若是色塊旁的顏色不同,視覺就有可能讓人們做出不一樣的判斷,所以世界的存在是建立在感官之上的,若是沒有感官,世界根本不存在。這也就是說,當鴕鳥把頭埋進土裡、隔絕掉所有感官,或許真的是能逃離這個世界也說不定。
書中還有太多太多有趣的動物哲學反思了,這邊就不一一贅述,推薦大家都去和作者一起腦力激盪!
完完全全不是平常會看的書的類型,會開始讀這本書單純只是親友手上有、所以讓我一起看看而已,不能說很好看,但仍然是接觸不同思想的方式。
這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在講一個可以減少選擇障礙的穿搭術,每個月只要先搭配好自己最喜歡的五套穿搭,包含所有的飾品及鞋子,就可以整個月都穿的好看又不耗費精力。依作者之見,身邊的人並不會在意我們這個星期一及上個星期三是不是穿同樣的一套衣服,所以在一個月中重複四、五次並沒有問題,而每個月初重新搭配的時候,也可以檢視自己上個月的搭配是否有不適合自己的地方,進行調整也可以順便整理衣櫃。
當然這個方法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書中作者也有提出很多類比及小故事來建立這套思路,但對於我來說,目前的實行狀況並不是太實用。我經常會因為工作的緣故必須調整工作場域,而場域的不同就大大的影響了穿搭,而這些調整又不是常態性的,因此經常會有已經準備好的衣服反而不能穿的情況。
話又說回來,雖然這個穿搭術不適合我,但反而讓我更清楚自己的穿搭與工作場域之間的關係,也不失為一個思想上的進步。因此也建議大家,時不時也能看看自己平常完全不碰的書籍領域、或許會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