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的理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讀你交的朋友會決定你的人生

這本書是在youtube亂看轉到崔咪頻道發現的,目前博客來買不到,我是買二手書(真的很舊XDD)

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心靈雞湯型的書,但這本書援引很多實驗跟研究,分析交朋友,社交的議題。很有趣的觀點包含其實我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會清楚意識到交朋友裡面的社交地位,會把朋友排序,我們其實是有意識地在選擇朋友。

朋友跟同儕建構了我們的認同。

裡面有一段提到,選擇什麼鄰里,決定會交什麼朋友,我覺得這段很像是孟母三遷的原理,書中舉例高風險家庭沒有爸爸的非裔美國籍小孩,家庭只有微薄收入,但如果他們住在中產社區,發展會好得多。

『搬家牽涉分析解讀新的次文化,每搬到一個新地方,他們就要去適應一套新的行事態度,在社交階級上一步步往上爬。』(頁129)

這似乎是如此,搬家等於是把我們移植到另一個盆栽一樣。轉學生通常得花點時間才能夠有效地跟原本的班級融入。印象中,從小學移動到中學,一開始有的人的確會因為和大部分的人不是同一個國小畢業而被排擠,但有社交能力的人就有能力可以漸漸打破這種隔閡。

社交能力對自我發展的重要性,越退縮我們越得不到很多有用的資訊。

『整部人類史,我們都仰賴他人以求得生存、保障和資源。』(頁171)仔細想想的確是如此,網路社團的崛起,其實就是把線下的集結移動到線上,彼此分享資訊和資源的功能和需求一直存在。這本書也提到了,能夠在線上交到朋友,通常他們在線下也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其實就是一種生存能力啊。

儘管社交有時也會有所謂的同儕壓力,真實社會如同『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耶魯人類學家的曼哈頓上東區臥底觀察』這本書的描寫,要跟某一個群體的人打交道,有時就是得從外在到內裡融入那個群體。陸劇三十而已的顧佳也是為了融入貴婦圈,想盡辦法拿到限量名牌包。友誼連結的是自我認同感。自我認同也很難跟價值觀切割,我們怎樣花錢,使用金錢,甚至運用時間都跟價值體系息息相關。沒有讀這本書之前,可能會覺得那樣的世界很變態,但換個角度想,其實那樣的世界可以存在就是一種人類生存本能的直覺反應。

之前有則新聞提到有竹科媽媽抱怨因為學經歷不夠優秀被竹科媽媽群組排擠。如果更深入去思考,我們的認知不會大過我們的經驗跟我們的格局,當學經歷跟一個群體有明顯落差,有時候其實是彼此在不同世界,而無法對焦。如同陸劇陸貞傳奇裡面有個角色因為不諳名貴的器皿保養方法,拿去用力刷,結果悲劇。諸如此類,文化的底蘊有時就是會使人們有所隔閡。像這本書提到,將白人跟黑人放在同一個寢室,他們不一定會比較熟,不一定就會變成朋友。跨種族的差異,的確會成為交友的某種障礙。不過,書中也提到,一旦跨種族的友誼形成,通常會維持很久。

土星在水瓶座,點名了社群力。有時水瓶人可以當個社交高手,有時也可以當個邊緣人。但我覺得網路不斷發展,youtube、podcast等等的發展,讓普羅大眾看到,即使你內在有很多奇妙的想法,也可以make sense,似乎開啟了更多元的交流。

社交的基礎就是分享跟交流,之前聽馬欣在感官一條通PODCAST上的犀利分析,提到現在的人不追劇,不聽音樂,不曬貓的話,就幾乎沒什麼東西可以跟人社交了,談資的重要。

我覺得還有一點是,保持內在的好奇心。因為擁有好奇心,我們才會覺得不管怎樣平凡的小事都有值得欣賞值得交流之處吧。

即使我們在這個強烈的疏離世代,似乎也需要這一點點跟人連結的共鳴,才不會被孤獨打敗吧~~

總體來說,這本書很像是用很多研究來闡明:友直友諒有多聞的重要性。

從2018年開始接觸秘密這類吸引力法則,到現在2023慢慢掌握顯化的技巧,累積了很多心得,對顯化有興趣的人歡迎訂閱,我覺得顯化法則看似大同小異,就跟練武功秘笈一樣,有時候還是要參考別人的練法,從中得到一些突破的訣竅,希望自己人生越來越棒,更多突破的人也很適合訂閱此專題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大家都聰明人,利益夠好的情況下,會選擇跟讓人信賴的夥伴長期互動,順勢讓子女互相熟識,成為世交對象,富貴會超過三代、情面也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生活素養小學堂系列又來囉!第四集的主題是:《小學生的人際相處課》 跟同系列前面幾本一樣,書本的第一頁就是漫畫,非常的吸引人!故事從五年級的轉學生 美麗開始,她該如何融入新班級呢? ​ 此時,小精靈 小朋,先替大家釐清一些問題。為什麼要交朋友?想要交什麼樣的朋友呢?接著,小朋在書中傳授了五堂
Thumbnail
剛進學校交朋友時,都會想說快點跟同學變熟,就可以馬上交到朋友了。 因為在學校時,很快交到朋友會是一種生存之道,因為學校是團體生活,快點交到朋友代表你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我們會盡量用任何親和、熱情以及善於跟人打成一片來交朋友。 但是在後來的成人世界中,反而發現,”與人為善”這件事不一定會讓你得到好
大家都聰明人,利益夠好的情況下,會選擇跟讓人信賴的夥伴長期互動,順勢讓子女互相熟識,成為世交對象,富貴會超過三代、情面也是。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生活素養小學堂系列又來囉!第四集的主題是:《小學生的人際相處課》 跟同系列前面幾本一樣,書本的第一頁就是漫畫,非常的吸引人!故事從五年級的轉學生 美麗開始,她該如何融入新班級呢? ​ 此時,小精靈 小朋,先替大家釐清一些問題。為什麼要交朋友?想要交什麼樣的朋友呢?接著,小朋在書中傳授了五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