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四)2023台北馬拉松

台北馬似乎就是追逐成績的賽事,沒有甚麼好玩的亮點,全馬限時五個半小時-鬼迷心竅竟報了半馬,又逢低溫報到,雖然棄賽念頭在腦中閃過,還是出門跑步。一位學姊每年以台北馬做為年終期末考,另一位學姊賽前身體狀況多,一學長前一天才為家人舉辦告別式,他們都出現在現場,進行一場屬於自己的挑戰。

在賽事前幾日,大概每天都會收到台北馬簡訊,提醒這提醒那,比賽完了竟還有信息,頻率高的有點讓人不耐煩。隨物資寄來的手冊重點都在衣保區的位置與時間,跑者太多的確有些小複雜。翻了半天竟看不到起跑時間,另外上網去查,資訊單給的資訊不夠到位。搭第一班捷運整車塞滿人,捷運站的廁所排人龍,許多人在站外換裝換鞋。比賽當天市政府終於有開放,不管是集合、避寒、補水或廁所都很方便。

先來說說路線,路跑賽事的路線要顧慮到一般用路人的不便,跑者的安全與補給,介紹城市的風光或是地方經濟。必定有所取捨,有所犧牲,考量的順序決定了這場賽事的特色吧。許多在台北舉辦的路跑,會把大部分的路線安排在河濱,對於用路人影響較少,河濱公園還算風光優美,路線都大同小異。這次半馬封了有美麗行道樹的仁愛路與中山北路,繞道內科園區再跑回南京東路。記得以前跑過景福門、北門,看到一些早起的商家在整理準備,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台北,即將甦醒的台北。這次路線安排上的感覺完全是城市的建設。以終點來看,台北田徑場真是有點小,南京東路不算是大馬路,雖然封起來給半馬選手,仍是擁擠不大器。走過放在敦化北路的衣保區,擺放整齊卻給人拮据的感受,與高雄馬跑進世運場館時給人的感動是天差地別。不知道以後會不會以大巨蛋為終點。主辦單位找來外國選手,出發前大會說希望可以提升國人成績,台北馬的特點可能就是人人拚成績。

再來談談路邊加油團,記得以前路邊根本沒有加油團,只有跑者的一二位朋友喊一喊,跑的時候還會遇到被交管的路人在罵這比賽。這次加油團體變多,剛跑出市政府就聽到熟悉音樂聲,平時假日在河濱公園拿擴音機幫大家加油的伯伯也來了。路旁看到小學生扮八仙,聖誕老人團,曾拌麵,聽到一位加油者喊:「自己報的馬,自己要跑完」。十分正確,聽到就認命地跑。

補給沒有什麼可說的,拿了郭元益熊餅乾卻吃不了幾口,太乾。仙草冰這次不用搶。沿路的紙杯垃圾,還有丟在路旁的雨衣,個人認為相較於其他比賽,台北馬的紙杯亂飛得比較遠。這也引發思考馬拉松賽事是誰的活動?跑者繳了報名費,可否認為其他一切應該是主辦單位要處理的事?這樣的想法可能過於狹隘。對於城市的市民來說,並沒有收到任何對價,卻要配合交通管制,為什麼?因為馬拉松賽事可以帶給市民其他的好處?城市的自信?帶動周邊消費?運動風氣的提升? 種種間接看不見的影響,應該要肯定馬拉松賽事不僅是跑者與主辦單位間的事,而是整個受影響的範圍的人共同的事。

最後來看跑步女子的成績,天時地利人和竟然跑出歷史上最佳成績。因為是熟悉的路線,沒有吸引人的補給,不像往常會拿出手機東拍西拍,專注在自己的步伐上。這次改變呼吸方式鼻吸口吐,似乎真的有所幫助。以往可能體力較差抑或是意志力薄弱,跑一跑就會想用走的,看著刷過自己的跑者,無論速度多慢,只要沒有停下腳步,就可以超過停下走路的自己,深刻體會到「龜兔賽跑」的故事是真的!!!。

一場賽事竟引發跑步女子多方聯想,下次聊聊運動的初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