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容易快樂是因為大腦萎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類在年輕時,比如說25歲左右,對這世界容易有「樂觀偏誤」(optimism bias),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錯估過於樂觀的未來。

raw-image


有學者認為,這是來自於多巴胺的作用,讓年輕人對人生能保持衝勁,願意冒險與創新。這年齡的年輕人,如果手中有一些錢,可能會勇敢地創業、投資,也可能會大膽地消費。有些人因此成功,當然也會有些人遭受重擊,一蹶不振。

25歲的「年輕人」是容易快樂的,因為這時我們都容易洋溢著「樂觀偏誤」,對自己對人生都還能有許多光明的期待。但在四十歲之後,人們的快樂程度逐漸下降,因為人生差不多定型了,對世間事也多了許多瞭解,多巴胺的作用也沒有年輕時那麼厲害。

二十一世紀的研究,剛過50歲時是現代人類「最不快樂」的谷底。多數人要面臨退休前的谷底,跟配偶的感情很難維持,小孩長大也有一堆問題要煩惱。但50幾歲之後,人類的快樂程度開始U型反彈,又能漸漸回復到25歲的快樂程度(但沒有那麼樂觀、衝動)。

但,為什麼50幾歲後人類會恢復快樂?有些學者認為,那是因為人類大腦萎縮到一個程度,我們開始會「不再悔恨」。我們漸漸不會去記憶那些讓我們後悔、難過的事情,就算想起來也不會有太強烈的情緒反應,我們漸漸能只專注在眼前。如果能過有房子有網路可以看劇的生活,可以出去運動找朋友聊天,許多中老年人就可以自我滿足,覺得這樣的人生不錯了。

其實,30幾歲後,我們的大腦就逐漸在縮小。人類史上許多偉大的科學發現,是在科學家二、三十歲時就發現了,因為這時才是最有創造力的時候。許多網路創業家也是二、三十歲就冒出頭。40歲後,大腦重量每10年會減少5%。這是人類的自然老化,或說健康老化,我們都會經歷的。

當大腦老化,記憶力會變差、有些字會突然想不起來、會變得不想去解決一些困難的問題。這不代表失智,只是我們的大腦沒那麼靈光了。

我們可以坦然接受自然老化的自己,當然,我們也可以試著讓老化速度慢一點。壓力與發炎反應可能會加速老化,所以我們可以多運動、保持睡眠充足、盡量健康飲食、少抽煙。

在此我們一再強調的是:要有「健康老年」,恐怕從40歲以前就要開始準備,因為我們的大腦從30幾歲就開始萎縮,能讓萎縮速度減慢,我們的老年生活才能過得更愉快。40歲前就開始每天超慢跑,對中老年生活一定會有幫助。

許多研究都發現,我們的額葉(frontal lobe),掌管記憶、情緒、衝動控制、問題解決、社交互動,35歲之後就漸漸變薄。而協助我們讀、寫、記憶的顳葉(temporal lobe),衰退的速度會比額葉慢一些。雖然大腦變薄會讓我們比較容易感受快樂,不過,我想多數人還是會希望做些努力減少衰退吧!


avatar-img
1.5K會員
482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要傳達的概念很重要,值得一寫再寫。
這是最近的研究結果。要先提醒的是:這研究並不嚴謹,而且研究裡是常常飲用零卡飲料,才會跟肝病變有相關。所以你不需要因為看了這些資訊就不喝零卡飲料,但如果擔心,可以避免過量飲用。
有些人喝紅酒容易頭痛,女生的比例更高。有些人會認為是因為喝到便宜的紅酒才會頭痛。不過科學家決定找出兇手,最近有個研究認為找到答案了。
許多人早上醒來先喝幾杯咖啡,晚上睡不著又喝些酒幫助入睡。最新研究認為,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惡性循環,只會換來更差的睡眠品質。
以下所說的,是根據動物實驗結果的推測。但如果你照做了,沒有人可以保證對你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研究者有說了,這不能拿來當醫療或健康照護的建議。
最近有一篇重要的失智症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失智症。
這篇文章要傳達的概念很重要,值得一寫再寫。
這是最近的研究結果。要先提醒的是:這研究並不嚴謹,而且研究裡是常常飲用零卡飲料,才會跟肝病變有相關。所以你不需要因為看了這些資訊就不喝零卡飲料,但如果擔心,可以避免過量飲用。
有些人喝紅酒容易頭痛,女生的比例更高。有些人會認為是因為喝到便宜的紅酒才會頭痛。不過科學家決定找出兇手,最近有個研究認為找到答案了。
許多人早上醒來先喝幾杯咖啡,晚上睡不著又喝些酒幫助入睡。最新研究認為,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惡性循環,只會換來更差的睡眠品質。
以下所說的,是根據動物實驗結果的推測。但如果你照做了,沒有人可以保證對你的健康是有益無害。研究者有說了,這不能拿來當醫療或健康照護的建議。
最近有一篇重要的失智症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理解失智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知道,30歲之後,其實是大腦學習新事物的絕佳時機嗎? 常聽到人家說「年紀大了,感覺越來越難學新東西」,其實是因為我們對大腦的特性並不熟悉,以錯誤的方式使用大腦的關係。作者運用在腦科學研究多年的經驗,以簡單易懂的說明,帶讀者認識大腦的特性,並告訴你如何善用這些特性,用對方法來學習!
Thumbnail
當人生邁入中老年,身體開始拖你後腿,大腦漸漸不管用,你無法像以前一樣敏銳、精準、有創意,過去獲得成功與成就感的方式,看來已經行不通。當眼前的路受阻,你是會用舊方式硬撐到底,還是能果斷轉換新方式呢?新時代的我們,可能無法過父母一樣的晚年,那麼該怎麼在新時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內容主題】 一、大腦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深層邊緣系統和前額葉如何調節情緒 二、改善大腦健康以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讓自己有熱情,首先要找回自己的好奇心。 根據大腦掃描技術得知,好奇心會活化大腦裡的多巴胺系統,會讓我們開心快樂外,同時,好奇心也可以紓解精神壓力與肉體的疲憊,並且在挫折不順時仍讓我們保持積極的熱情。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為何會失去孩提時代的好奇心?除了成長過程受到的僵化教育之外,我認為另一個原因是:「已經沒有必要了。」孩童「需要」擁有無窮好奇,因為年幼時代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一片空白,我們需要快速擴展認知範圍,探索便成了這時期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都說長大後的自己看能力應該是大得很,是什麼時候又演變成各種無能為力,問問自己吧。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知道,30歲之後,其實是大腦學習新事物的絕佳時機嗎? 常聽到人家說「年紀大了,感覺越來越難學新東西」,其實是因為我們對大腦的特性並不熟悉,以錯誤的方式使用大腦的關係。作者運用在腦科學研究多年的經驗,以簡單易懂的說明,帶讀者認識大腦的特性,並告訴你如何善用這些特性,用對方法來學習!
Thumbnail
當人生邁入中老年,身體開始拖你後腿,大腦漸漸不管用,你無法像以前一樣敏銳、精準、有創意,過去獲得成功與成就感的方式,看來已經行不通。當眼前的路受阻,你是會用舊方式硬撐到底,還是能果斷轉換新方式呢?新時代的我們,可能無法過父母一樣的晚年,那麼該怎麼在新時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
Thumbnail
【內容主題】 一、大腦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深層邊緣系統和前額葉如何調節情緒 二、改善大腦健康以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Thumbnail
讓自己有熱情,首先要找回自己的好奇心。 根據大腦掃描技術得知,好奇心會活化大腦裡的多巴胺系統,會讓我們開心快樂外,同時,好奇心也可以紓解精神壓力與肉體的疲憊,並且在挫折不順時仍讓我們保持積極的熱情。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
Thumbnail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為何會失去孩提時代的好奇心?除了成長過程受到的僵化教育之外,我認為另一個原因是:「已經沒有必要了。」孩童「需要」擁有無窮好奇,因為年幼時代的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一片空白,我們需要快速擴展認知範圍,探索便成了這時期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為什麼生活物質越好 憂慮症患者卻逐年成長 因為"快樂太容易取得" 大腦平衡機制,當快樂過多,痛苦就會出現 所以人會想要更多快樂壓抑痛苦,最後就會崩壞,這也是現在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每天都需要高刺激 高行為 高感官或是高藥物效用讓生活平衡 長時間已經超越我們大腦可以處理多巴胺的量 讓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都說長大後的自己看能力應該是大得很,是什麼時候又演變成各種無能為力,問問自己吧。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