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電影《小曉》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始終反覆在思考,該如何談《小曉》?

raw-image

因緣際會在今年9月,到了一所國中擔任特教老師。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接觸到特殊教育。ADHD、自閉症、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的孩子們,都是會出現在我班上的。從剛開始,師生之間還在彼此熟悉,到現在已經過了4個月,我和這群特別的孩子也漸漸形成了相處的默契。

《小曉》上映前,我曾詢問過班上孩子們是否會去看。當時有位ADHD的孩子立刻提問:「老師,這部電影在講什麼?」我說:「是一部關於ADHD小孩的故事。」孩子回答:「老師,那你可以看我就好啊。」我當下雖然笑了出來,但事後想想,其實心中是些許不捨的。

raw-image

目前台灣在國小、國中、高中教育階段都設有特殊教育的班級,讓這些特別的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學資源,另外,輔導室也普遍設有特教組,專門提供個別管理和輔導的服務。然而,當這些孩子回到原本班級時,卻有可能遭遇其他學生的排斥或霸凌。他們的衝動行為或是不可控的情緒宣洩,有很大機率並不受到包容和體諒。畢竟都是尚未成熟的孩子,難免無法對突如其來的行為和情緒全盤接納,甚至給予適當的應對。


ADHD全稱為「注意力不足與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其主要症狀包含:專注時間短;易有衝動冒然行為;容易分心;躁動等等。小曉就是典型的ADHD孩子。她有非常明顯的內/外化行為。承受壓力時會尖叫、破壞物品、發脾氣、過動,加之焦慮、抑鬱、哭泣等等。

raw-image

我們可以在影像裡,看見一名典型的ADHD小孩與其親屬、同儕和師長之間的互動,是屢屢挫敗的。母親的無能為力和逐漸放棄,校方的刻意迴避和視若無睹,都在在展示了ADHD被污名的現況。一場家長協調會,彷彿只是走個行政流程,問題根本懸而未解。


我印象特別深刻的部分是,小曉曾經努力想融入群體,她試著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糖果,卻反而招致更加嚴重的歧視和霸凌。我亦反思,片中那位極力討好家長、安撫學生的保羅老師,是否該是我效仿的對象?答案是否定的。保羅的失敗,正因為他踩在了師生與親師關係失控的邊緣。電影讓我們注意到保羅讓自己站在小曉的那邊,期許自己能成為小曉傾訴心聲的對象。然而用力過猛的後果就是全然的失控。

raw-image

還有父親的缺席和母親的在場,則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景。缺席的人指手畫腳,絲毫不見在場的人失去的不僅僅是生活,更是日復一日的崩潰。母親變得不知該如何與女兒相處,該說什麼話?該給什麼回應?母親只能一次次嘗試,又一次次碰壁,深陷在循環不止的迴圈裡。而父親就只是短暫的現身,旋即轉身離去,將所有責任再次丟給母親一人承擔。


我班上的孩子也多有像這樣家庭功能失衡的情況,更甚者,雙親對孩子是不聞不問的,服藥的事情交給老師,掛號看診的事情交給老師,未來求學的事情交給老師,幾乎所有問題都盡可能交給老師解決,這都是真實發生在日常生活裡的。


《小曉》的確拍出了那種現實的無力感,儘管它不是這個議題的全貌,但卻是很有可能真實存在的個案。也因為《小曉》,而引發了更多人對此的關注。即使情況尚未變得更好,對ADHD的認識也尚未變得更普及,但它確實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raw-image

前幾天,我問了班上有去看《小曉》的孩子們感想如何?

他們說,小曉的狀態比他們更加嚴重,但他們完全能夠理解小曉。

這或許才是對《小曉》最好的評價。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富都青年》講述的就是在富都城區,一對沒有血緣關係,沒有身分證的影子兄弟的故事。哥哥阿邦(吳慷仁 飾)是聾啞人士,被強行剝奪了話語權,弟弟阿迪(陳澤耀 飾)則是被棄置不顧的孤兒。失語、邊緣勾勒成兄弟倆生命的基調。
第60屆金馬獎成功抱走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及造型設計獎的《老狐狸》,是蕭雅全導演繼《范保德》後,再次觸及父子關係的長片作品。《老狐狸》不僅聚焦父子,更將時空背景放置於1989年的台灣社會,著力探討小人物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擺盪、掙扎的生存景象。 ​1989年,李登輝甫就任總統不久,
《此時此刻》是一個彼此連通的有情世界,男男女女在內裡各自交會、搬演多樣的愛情觀。這個非典型的都會愛情影集,將時空放進2020年開始爆發的非典型肺炎背景之中。用十則愛情故事,描繪並勾勒出現代人的愛情處境,故事說得輕盈,說得溫柔,動聽且令人意猶未盡。 看完10集《此時此刻》後,似乎對愛情的模樣有了
剛剛結束的第6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有許多精彩看點。賺人熱淚的開場影片;Lulu黃路梓茵節奏流暢、幽默而不失莊重的主持;滿島光、妻夫木聰、役所廣司等日本影人擔任頒獎嘉賓;好久不見的志玲姊姊;還有令人驚喜的得獎名單(尤其是年僅12歲的林品彤,憑藉電影《小曉》獲頒最佳女主角)等等,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
和鴻其的緣分始於《醉.生夢死》,當時的他雖然只是初接觸電影的新人演員,卻已展現驚人的表演天賦。那是2015年的事了,在張作驥導演的鏡頭之下,他是隻苟且偷生的「老鼠」;時至今日,他則成為被豢養在缸裡的「龜兒子」。 作為李鴻其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可以看見他企圖構築屬於個人的影像敘事風格,也甚至
各位文學院的大一新鮮人好:在即將迎來嶄新大學生活之際,觀賞優秀的文學改編電影是特別美好的選擇。當影像再現文學,回望文學本身,相信對於閱讀定能更有想像的空間。我們不妨透過電影走進文學的世界,一起領略那些雋永的故事。 1. 小畢的故事|陳坤
《富都青年》講述的就是在富都城區,一對沒有血緣關係,沒有身分證的影子兄弟的故事。哥哥阿邦(吳慷仁 飾)是聾啞人士,被強行剝奪了話語權,弟弟阿迪(陳澤耀 飾)則是被棄置不顧的孤兒。失語、邊緣勾勒成兄弟倆生命的基調。
第60屆金馬獎成功抱走最佳導演、男配角、原創電影音樂及造型設計獎的《老狐狸》,是蕭雅全導演繼《范保德》後,再次觸及父子關係的長片作品。《老狐狸》不僅聚焦父子,更將時空背景放置於1989年的台灣社會,著力探討小人物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擺盪、掙扎的生存景象。 ​1989年,李登輝甫就任總統不久,
《此時此刻》是一個彼此連通的有情世界,男男女女在內裡各自交會、搬演多樣的愛情觀。這個非典型的都會愛情影集,將時空放進2020年開始爆發的非典型肺炎背景之中。用十則愛情故事,描繪並勾勒出現代人的愛情處境,故事說得輕盈,說得溫柔,動聽且令人意猶未盡。 看完10集《此時此刻》後,似乎對愛情的模樣有了
剛剛結束的第60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有許多精彩看點。賺人熱淚的開場影片;Lulu黃路梓茵節奏流暢、幽默而不失莊重的主持;滿島光、妻夫木聰、役所廣司等日本影人擔任頒獎嘉賓;好久不見的志玲姊姊;還有令人驚喜的得獎名單(尤其是年僅12歲的林品彤,憑藉電影《小曉》獲頒最佳女主角)等等,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
和鴻其的緣分始於《醉.生夢死》,當時的他雖然只是初接觸電影的新人演員,卻已展現驚人的表演天賦。那是2015年的事了,在張作驥導演的鏡頭之下,他是隻苟且偷生的「老鼠」;時至今日,他則成為被豢養在缸裡的「龜兒子」。 作為李鴻其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可以看見他企圖構築屬於個人的影像敘事風格,也甚至
各位文學院的大一新鮮人好:在即將迎來嶄新大學生活之際,觀賞優秀的文學改編電影是特別美好的選擇。當影像再現文學,回望文學本身,相信對於閱讀定能更有想像的空間。我們不妨透過電影走進文學的世界,一起領略那些雋永的故事。 1. 小畢的故事|陳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我的女兒在面對ADHD的挑戰,我支持她的興趣和志向,培養自信和快樂。ADHD兒童專注力不足,但他們在藝術、體育等方面常有卓越表現,許多歷史上有名的ADHD人物,如畫家畢卡索和音樂家莫札特。女兒喜歡美術,曉儀老師對女兒的畫作給予肯定和鼓勵。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有熱誠又擅長的事情,培養其潛在的天賦和技藝。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老師說他上課都沒辦法專心,但是他在家裡可以一個人拼積木拼很久耶...」媽媽電話中,拋出這個疑惑,想問問我的看法。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母親面對兒子診斷ADHD後的成長故事。從接納到尋求專業協助,與學校合作,家庭支持到媽媽的自我成長,分享她們的成長故事。希望成為其他ADHD家庭的鼓舞和幫助。
Thumbnail
我的女兒在面對ADHD的挑戰,我支持她的興趣和志向,培養自信和快樂。ADHD兒童專注力不足,但他們在藝術、體育等方面常有卓越表現,許多歷史上有名的ADHD人物,如畫家畢卡索和音樂家莫札特。女兒喜歡美術,曉儀老師對女兒的畫作給予肯定和鼓勵。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有熱誠又擅長的事情,培養其潛在的天賦和技藝。
Thumbnail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小曉》不是甚麼教育或勵志片、歌頌母愛偉大或人文關懷的電影,它描繪了一位過動症女孩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上起伏的片隅 雖然劇情偶爾鬆散亦偶有枝節,但演員的精湛演出,深深把觀眾吸引進去小曉和母親內心的黑洞 (下有劇透)
Thumbnail
「老師說他上課都沒辦法專心,但是他在家裡可以一個人拼積木拼很久耶...」媽媽電話中,拋出這個疑惑,想問問我的看法。
Thumbnail
《小曉》是一部觸動人心的電影,描繪了過動症小孩在家庭和學校中的成長經歷。從小曉的孤獨旅程、家庭微妙關係、老師的溫柔陪伴到社會對過動症的刻板印象,影片深刻反映了困境下的愛和勇氣。主要角色包括小曉、母親薇芳、班導保羅等。觀眾將在故事中體驗到深刻的共鳴。
Thumbnail
《小曉》的故事講述一位患有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學五年級生小曉,與其母親薇芳、班導師保羅之間的關係。本片故事以過動症孩童為主軸,討論家庭關係、女性掙扎與教育問題,有著良好的議題設定亦深入刻畫人物關係,不過因其敘事選擇卻出現故事主軸失焦的問題,模糊地徘徊於「人物關係建立」與「教育議題」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