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張手繪圖,3分鐘搞懂ADHD!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小虎是一個10歲的孩子,他在學校常常坐不住,經常在課堂上衝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在老師還沒問完問題時就插話。他在實驗課程中也常搞砸,因為他經常在讀完指示之前就開始進行實驗;他經常忘記把作業帶回家,或者在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經常在完成一部分作業後就分心做其他事,同學們常常覺得他很討厭。


小貓是一個12歲的女孩,在學校裡,她經常發現自己無法專注於課堂上的任務,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任務上。她有時候會在閱讀中失去專注力,讓思緒飄到其他事情上。在寫作時,她也發現自己很難將想法整理出來,因為她的思緒經常跳躍。同學也不喜歡她,她常常遺忘老師交代的事情,或者在對話中遺漏重要的訊息,所以他表面上說說笑笑,實際上是常常感到孤獨和被排斥。

你遇過像這樣的孩子嗎?

此系列受台南市政府衛生局邀請,讓阿熊用精心手繪的小動物們帶你一同了解心理健康議題!坐穩啦,我們開始囉~

raw-image

ADHD是什麼,可以吃嗎?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神經生理疾病,其病因與遺傳、大腦化學物質的失衡,以及大腦結構的差異有關。並非所有患有ADHD的人都會表現出同樣的症狀,一般可分為三類:

  • 注意力不集中型:主要的症狀是注意力不集中。具體表現為經常忘事、容易分心、難以組織和完成任務。然而,這類型的ADHD並不會出現過動或衝動的行為。這也是ADHD的一種較常見的類型。
  • 過動/衝動型:主要的症狀是過動和衝動,但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經常坐立不安、說話過多、行為衝動且不顧後果,以及有困難等待他人完成任務或輪到自己發言。
  • 混合型:同時具有上述兩種類型的症狀,即注意力不集中和過動/衝動的問題。混合型ADHD是ADHD的一種最常見的類型,這類型的患者在學習、社交和工作等各種場合都可能遭遇困難。
raw-image

破解ADHD的迷思

許多人將ADHD的症狀誤認為是個人品格的缺陷或故意的行為。然而,ADHD並不是因為孩子不想專心或不聽話,而是他們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專注力。

  • ADHD僅僅是注意力不集中:許多人認為ADHD只是表示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但實際上,ADHD也涉及到「衝動控制」(Impulse Control)和「超活躍」(Hyperactivity)的問題。
raw-image
  • ADHD是教養問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ADHD是由於父母教養方式不當或孩子缺乏紀律造成的,但實際上,ADHD是一種神經生理疾病,原則上與教養方式「不一定」有關,所以別再怪家長了!不過~家長如果忽略孩子的需求,或是採取不適合孩子的教養方式,會加重外人「看起來」的ADHD症狀,反過來造成他人困擾,再回來怪孩子與家長,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除了「藥物治療」與「行為管理」,家長的教養態度也很重要。
  • ADHD是孩子故意的行為:有些人可能會認為ADHD的孩子是「故意」不專心或不聽話,但他們實際上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專注力。
  • 只有男孩會有ADHD:這是性別刻板印象噢!實際上,男孩和女孩都可能有ADHD,只是表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呈現出來的狀況也可能有落差。例如,小明可能在閱讀和寫作方面遇到困難,覺得很焦慮不安,但小美則可能在數學或科學領域遇到挑戰,對自己沒信心、討厭自己等等,但是呢~個別差異還是很大。 
raw-image
  • ADHD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大錯、特錯、不要來~(知道哏的都有年紀了)。他們並非「壞孩子」,只是需要更多的支援來管理他們的行為和專注力。
  • 長大以後就好了:一些研究顯示,ADHD與基因有關[1],雖然有些孩子的ADHD症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但許多人的ADHD症狀會持續到成年[2],可能需要長期的支援和治療。



*本段感謝 天母愛舒眠心理治療所 郝心友 臨床心理師 提供諮詢協助

[1]大約是75%,但也有許多ADHD找不到病因。

[2]「約有30–50%會持續到長大,人口分布中約有2–5%會有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raw-image

與ADHD孩子的有效互動技巧

與ADHD孩子有效的互動需要理解和耐心。例如:

  1. 在有結構和規劃的環境中活動
  2. 使用視覺提示來提醒他們的任務和責任
  3. 任務簡短明確
  4. 正面獎勵幫助他們掌控自己的行為

例如,你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個一致的行為期待」

「共同制定一個一致的行為期待」這個講起來很玄、很雞湯,且讓我舉個栗子!

raw-image

想像一下,小明是個快樂的8歲男孩,他剛被診斷出有ADHD,每次他完成一點點作業之後,他就會轉去做其他事情,而他的房間似乎也總是在一片混亂中。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小明家人坐下來和小明一起討論,清楚地告訴他他的職責:每天完成家庭作業,保持房間的整潔。做了幾天又故態復萌,小明抱怨他在完成任務後會感到疲憊,需要在家庭作業的各部分間休息一下,他們心裡雖然覺得他可能在偷懶,但還是試著體諒並接受了這一點。房間整潔也是,小明說他需要更多的幫助才能保持房間整潔,因為他總是不知道該將東西放在哪裡......來來回回(討價還價)之後。他們制定了一個「酷計劃」!

  • 完成作業時有時間休息
  • 固定時間整理房間
  • 設立了一個獎勵制度:只要小明一天的作業完成,或者房間保持整潔,他就可以獲得額外的玩耍時間。

這樣一來,小明的父母不僅和他建立了一致的行為期待,也讓他明白了他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他們讓小明參與到整個過程中,確保他的需求和挑戰都能得到解決。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一個人面對!此外,你也不用全部自己扛,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

raw-image

如果你是ADHD孩子的家長,請記得兩件事:

(1)這不是你的錯

(2)你不是一個人!

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或心理資源,陪伴孩子的路上你不孤單!及早的評估和介入,不但可以減少孩子受苦,也可以拉近親子關係。

  • 及早的評估介入: 越早開始介入,就越可能改善孩子的症狀,孩子開心,家長放心(什麼幼兒園廣告詞XD)。
  • 尋求心理資源:如果你是ADHD孩子的家長,請記得兩件事(1)這不是你的錯(2)你不是一個人!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或心理資源,陪伴孩子的路上你不孤單!

家長、導師與輔導老師可以一起瞭解ADHD的症狀,並學會如何與ADHD孩子有效地互動和溝通,共同制定一個一致的行為期待,並給予孩子穩定、結構化且支持性的環境,使用正面的強化策略,並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raw-image

ADHD的改善方法

ADHD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療法,能夠幫助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和控制衝動行為。行為療法則包括教授孩子「時間管理」與「組織技巧」,訓練他們改善社會互動,並學習如何因應情緒怪物!

  1. 藥物治療[3]: 常見的藥物包括「刺激劑」與「非刺激劑」——
    • 刺激劑:常見的是俗稱的「利他能」(Ritalin)、「專思達」(Concerta)等等這類藥物如甲基苯丙胺鹽(Methylphenidate)能幫助改善注意力和減少衝動行為。這些藥物能改變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平衡,提高注意力和專注力,降低衝動性。
    • 非刺激劑:常見的是俗稱的「思銳」如原酸鹽(Atomoxetine,例如Strattera)是另一類用於治療ADHD的藥物。它們通常在刺激劑無效或副作用太大時使用,對於改善注意力和控制衝動行為也有幫助。
  2. 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對於ADHD的治療也很重要,主要包括:
    • 時間管理與組織技巧:教導孩子如何組織自己的時間和任務,幫助他們提升學習效率和生活管理能力。
    • 社會技巧訓練: 透過角色扮演、反饋和實際指導,教導孩子如何與他人正確互動,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
    • 自我調適情緒:教導孩子如何辨識和理解自己的情緒,並掌握自我調節情緒的技巧,如深呼吸、緩慢數數字等。
  3. 提供公平機會:保障ADHD孩子在各種活動中,得到公平的參與機會,讓他們的需求被理解和接納。

[3]感謝秝安藥局藥師提供專業建議:「利他能」(Ritalin)與「專思達」(Concerta)差異:

  • 時效不同:Ritalin為短效型藥劑,Concerta則是長效型藥劑
  • 副作用不同:Ritalin藥效短、釋放速度快產生的副作用較明顯(如:神情呆滯、心悸、嘔吐等)
  • 一天吃的次數不同:Concerta則是一種延長釋放劑型,藥性較緩和,且不像Ritalin一天需服用多次(血中濃度會呈現忽高忽低變化),因此副作用較少。
raw-image

他不壞,他們很可愛

ADHD的孩子就像所有其他的孩子一樣,他們充滿了好奇心,有著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並且總是滿懷對世界的熱情。他們可能面臨著「特別」的挑戰,但這些挑戰並不能定義他們,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價值。

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和指責,而是理解、支持和適應他們需要的教育方式。當我們與他們一起努力,聆聽他們的需求,並提供他們必要的資源,他們就能展現出他們真正的潛力,就像每一個孩子一樣。他們不壞,他們很可愛,他們值得被愛和理解。只有當我們打開心扉,接納他們的不同,我們才能真正幫助他們成長,你會發現,他帶給我們的喜悅和驚喜,比我們所能想像的還要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熊客廳-歡迎入座
2.9K會員
62內容數
提供各種又硬又軟的心理學知識,期待與你的討論與交流,讓我們在彼此生命裏靠岸。
2025/04/24
1.非暴力溝通=/=四步驟 2.要求=/=情緒勒索 3.先連結自己,再連結他人,最後才是連結事務。
Thumbnail
2025/04/24
1.非暴力溝通=/=四步驟 2.要求=/=情緒勒索 3.先連結自己,再連結他人,最後才是連結事務。
Thumbnail
2025/04/22
「什麼是你生命的根系?」 白瑜老師問我,我還真的一時想不出來。老實說最近面臨創作的低潮,總覺得我寫什麼東西AI也寫得出來,有一種頓失意義的感覺。 老師談到,建立 #安全感 有三個階段: 1.沒錢的時候在書裡找到安全感,在文字裡棲居。 2.努力賺錢至少在物質上面不要虧待自己,身體過得舒
Thumbnail
2025/04/22
「什麼是你生命的根系?」 白瑜老師問我,我還真的一時想不出來。老實說最近面臨創作的低潮,總覺得我寫什麼東西AI也寫得出來,有一種頓失意義的感覺。 老師談到,建立 #安全感 有三個階段: 1.沒錢的時候在書裡找到安全感,在文字裡棲居。 2.努力賺錢至少在物質上面不要虧待自己,身體過得舒
Thumbnail
2024/11/22
如果你可以變成一種動物,你會選擇? A.老鷹 B.野狼 C.海豚 D.豹貓
Thumbnail
2024/11/22
如果你可以變成一種動物,你會選擇? A.老鷹 B.野狼 C.海豚 D.豹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特殊需求兒童小達的情緒波動、自我調節、注意力缺陷及衝動行為等症狀。通過個案故事描述了小達在家庭和學校中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針對這類兒童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幹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實現潛能。
Thumbnail
我們可以在影像裡,看見一名典型的ADHD小孩與其親屬、同儕和師長之間的互動,是屢屢挫敗的。母親的無能為力和逐漸放棄,校方的刻意迴避和視若無睹,都在在展示了ADHD被污名的現況。一場家長協調會,彷彿只是走個行政流程,問題根本懸而未解。
Thumbnail
我們可以在影像裡,看見一名典型的ADHD小孩與其親屬、同儕和師長之間的互動,是屢屢挫敗的。母親的無能為力和逐漸放棄,校方的刻意迴避和視若無睹,都在在展示了ADHD被污名的現況。一場家長協調會,彷彿只是走個行政流程,問題根本懸而未解。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以上的是Sabrina閱讀書目整理出來的資訊。供大家參考 😊 我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是因為身邊友人也有成人ADHD。對於我們平凡的人而言,專心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ADHD的朋友們,大腦結構和我們平凡的人有著不同的地方。多點理解,可以幫助自己多點包容。
Thumbnail
以上的是Sabrina閱讀書目整理出來的資訊。供大家參考 😊 我會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是因為身邊友人也有成人ADHD。對於我們平凡的人而言,專心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ADHD的朋友們,大腦結構和我們平凡的人有著不同的地方。多點理解,可以幫助自己多點包容。
Thumbnail
【十張圖認識ADHD】 小虎是一個10歲的孩子,他在學校常常坐不住,經常在課堂上衝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在老師還沒問完問題時就插話。 他的行為導致同學們常常覺得他很討厭;他在實驗課程中也常搞砸,因為他經常在讀完指示之前就開始進行實驗;他經常忘記把作業帶回家,或者在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經常在完成一部分作業後
Thumbnail
【十張圖認識ADHD】 小虎是一個10歲的孩子,他在學校常常坐不住,經常在課堂上衝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在老師還沒問完問題時就插話。 他的行為導致同學們常常覺得他很討厭;他在實驗課程中也常搞砸,因為他經常在讀完指示之前就開始進行實驗;他經常忘記把作業帶回家,或者在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經常在完成一部分作業後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學齡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於是都會接到電話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 或是暗示的表達是否該讓他服藥,我在Jensen小一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但是讓孩子吃藥,到底是為了治病還是應急? 它到底有沒有答案?
Thumbnail
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學齡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於是都會接到電話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 或是暗示的表達是否該讓他服藥,我在Jensen小一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但是讓孩子吃藥,到底是為了治病還是應急? 它到底有沒有答案?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