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獨特、不獨特

何時我才能破除那追求獨特個體化的自我索討的想像呢?

我發現一直以來

我都在追尋「相對的獨特」

也就是大家認為的少數、小眾、冷門、另類(刻板印象)

導致我無法融入社會群體

因為社會化、總體化的過程

總是要跟隨流行、趨附從眾

不能有任何個人的想法

因為自己的想法就是且應該要是大家的想法

甘願追尋一致性、被同化而不敢有任何的個人特色與徵性

因此當有人想要追求所謂的相對獨特性時(正常人做出正常的行為)

就會被認為是孤僻、獨立、另類(貶義詞)、無法融入

甚至被認為不好相處

而往往被冷落、冷凍、放在一邊被忽略、被邊緣化

因為「另類、獨立」對大眾而言是中性偏負面的詞彙

「人們是群體的動物」

本就應該要隨著趨勢流行而改變自己

甚至達到無我、大我的境界

不能時時刻刻以自己的想法為優先、為主導的來操持事物或認識世界

或秉有任何的觀點與見解

因為這樣就會顯得自私、自我、自以為了不起、自視甚高

但他們忽略、沒有看清的一點是

每個人本來就是不同的個體

從實體的身軀、到抽象的心理、靈魂、意識等

本來就會因人而異

若要求每個人都相同

那豈不是將每個人原先的人物預設扁平化、趨同化

削弱了每人與生俱來的特徵與質性?

這樣追求高度統一的現象

已經不僅是不多元、不兼容、不多方接納

更是將每個人無端囚禁於牢籠之中

如果有個人的突出的徵性太過「招搖」

就將它夷平銷燬剷除

反正不能有過於不同於多數、另外支開的發展線的人格展陳

若有就會被視為「毒物」

必須掃蕩殲滅

整個社會一視同仁、不能有人走「歪路」、不能有「特例」

否則就是未經社會化、甚至不夠成熟的行為

然而何時「獨特」被視為貶義詞了?

況且每個人生來獨特

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出身、人格、各方面的教育、學經歷、生活型態、心境與個人想法

因而導致每個人有不同的審美、價值/世界/人生觀

從而形塑出每個獨立、互相不同但不互斥、不衝突矛盾的個體(亦即也能組織成一個群體社會,不一定要全體一樣、表現趨同才能組成一群體社會)

且群體的形成與共融必須靠彼此的包容、尊重、欣賞、互利互惠而達到

硬是要求社會上每個人趨向統一、性格表現具一致性、甚至抑制壓縮個人想法與將其展演的空間

只會形成個人更強力的抗拒與叛逆心理 身體上、外表上照做

但心中絕對不可能是這麼想、這樣認同的 但給予個人展現獨特的舞台

又並非無限制、範疇的「為了獨特而獨特」、「為了追求小眾而小眾」

前提在於個體必須認知自己的性格、質地 並且找到一個適當的管道與形式表現

沒有所謂獨特、不獨特

因為形容詞都是主觀的、個人色彩的

每個人認為、定義的獨特都不同、沒有一個標準

再者獨特並非唯只少數人持有、從事的想法、性格領域

獨特並非小眾

因為芸芸眾生每個人(只要夠認識自己)都是獨到的、特殊的

如此一來就沒有獨特不獨特的問題

因為所有人都是獨特的了

因此獨特與否與人數多寡也沒關係

只能說多數人(俗稱「大眾」)所持的想法、性格、表現形式「剛好」都是那個樣子(機率問題)

人數一多就顯得平凡、見怪不怪起來

與之相對的當然就是獨特、少數了

但事實並非絕對是如此

如果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底層性格、內心想法與個人的風格並且善用之

那麼你就是獨特的

不需在乎自己的風格、性格表現是否為大多數人所擁有

因為無論該型態是屬於多數人(大眾、通俗)還是少數人(小眾)的

自己就已經是獨一無二的、無可取代複製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探討現代都市人的思維邏輯、生活方式,內含主觀評論、犀利批判的成分,請斟酌吸收思量。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