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易受操縱? 莎翁的戲劇告訴你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每逢大選的時候,都會有人說:「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民意容易受到操縱,選民往往做出感性而非理性的選擇。

近代教育普及,民智漸開是事實。然而歷來的選舉結果告訴我們,選民是很容易受言論操縱者影響的,即所謂「帶風向」


莎士比亞劇

莎士比亞在他的多部戲劇裡,對民意操縱有深刻的洞察。都有寫到大眾的情緒和抉擇容易受到操縱的例子

《考利奧雷諾斯》

考利奧雷諾斯是位戰功赫赫的將軍,但他高傲自負,得罪了兩位護民官。護民官使出詭計,說服考利奧雷諾斯上街向民眾「拜票」。但考利奧雷諾斯不善言辭,在民眾挑撥下,被認為姿態太高、不夠「親民」。最後他失去民眾支持,被流放。

《亨利五世》

亨利五世在關鍵性的「阿金庫戰役」前,發表了一篇激勵軍心的演說,大大鼓舞了全軍士氣。這場演說展示了演說的動人魅力,也成為後世選舉中常見的伎倆

《朱利亞斯·西撒》

馬克·安東尼在凱撒遺體前發表的演說,以感性的修辭 訴說凱撒的功績,宣讀了凱撒的遺囑,贈予每一名羅馬公民75枚銀幣。這場演說成功地煽動了民眾的情緒,導致了內戰。


操縱民意和民意反轉

raw-image

莎士比亞透過這些戲劇,展示了操縱民意和民意反轉的技巧。他認為,後攻者比較有利,訴諸感性比訴諸理性更有用,利益仍是民眾念茲在茲的重點。

莎士比亞的戲劇表明,選民容易受以下因素操縱:

  • **情感因素:**選民容易被情緒化的言辭所影響。
  • **利益因素:**選民容易被利益所驅使。
  • **後發因素:**後發者往往有更有利的條件。
莎士比亞筆下的民眾多是粗鄙、愛「碎碎念」、反覆、善變、缺乏中心思想的人。但是這些人性至今天依然在許多選民的血液裡流動著,也往往影響最後選舉結果。

莎士比亞幾百年前就洞悉了人性,並對選舉中選民容易受操縱的現象有深刻的理解。至今仍具有啟發性。選民在投票時,應保持理性,而不受感性訴求的影響。


心靈是許多內在戰爭發生的舞台

raw-image

在選舉時的演講人或媒體報導 都在誘捕和豢養我們的痛苦之身,而是在散布負面情緒—痛苦之身的食物

心靈是許多內在戰爭發生的舞台。最不尋常和最動人的戲劇並不是在戲院中演出,而是在普羅大眾的內心上演。陰影投射導致認知扭曲,不只會導致成癮的問題,而且陰影還會藉由投射到他人身上,闖進意識層面。

在人類現階段進化的過程中,分裂和粗暴不但處處可見,而且還不斷在增加。它以舊有小我意識的形態,被集體痛苦之身擴大在最終註定崩壞之前還會再繼續加強

人際/國際關係若出現陰影投射的現象,必定會產生衝突。陰影所做的投射會奇妙地逆轉,反射回「投射者」身上;投射者不僅受到陰影投射的纏擾,身受其害,還可能產生迷戀或厭惡。就好比練習與自己的影子搏鬥的拳擊手,陰影的投射者定要和陰影做這種耗損精力、永無終止的拳擊練習。

它勾起對受害者和加害者在歷史時間線上的創傷記憶,顯示出藏匿在暴力之後的集體無意識以及後者(在人類內在以痛苦之身被一代代地延續的憤怒和仇恨)。集體潛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是全人類所共有的一組儲存形象的記憶

若你能夠認出內在的瘋狂(集體的或是你自己的),你的覺知正在甦醒,也就是人類瘋狂的終結。


2024年大選年

意味著全球投票人數也會創歷史新高,預計數十個國家的20億人將前往投票,可能是現代歷史上選舉最多的一年。全球各地這些引人注目且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選舉。

2024=8(2+0+2+4)業力返照的一年

2024 年充滿了擴張、金融財富和體現力量的主題。今年是擁有主角能量並且不要害羞的一年。關鍵字:領導力、權力、業力和無限。今年是償還業債的一年——無論好壞。

任何不願意改變的人都將不得不重複整個業力循環,在不同的場景中,與相同或不同的人一起重複經歷教訓

  • 美中之間有著西方與中國(八國聯軍)的歷史創傷記憶(國家的痛苦之身)
  • 中國與日本有著終日抗戰的創傷記憶
  • 中國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國共內戰
  • 中華民國與台灣本省人的二二八事件創傷記憶

2024年傳達的信息告訴我們關於復活、結束和開始、希望,以及即使是最小和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以豐富地成長。.一切都會在無盡的循環中一次又一次地復活。這種無限循環由數字 8 表示,它是無限的象徵。我們必須識別我們在現實中反覆創造的循環,因為這些循環與自我意識有關,學習如何在生活中創造平衡,而不是追隨外界,而是傾聽內心的聲音。

痛苦之身的反應情緒讓我們在體驗生命的同時得以感受。創傷是塑造我們生活的無形力量。它塑造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愛的方式以及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它是我們最深傷口的根源。

我們個人和集體背負著從未聽過的積壓的痛苦,因為我們錯過了幫助我們分享、見證和為彼此最深的傷口留出空間的敘述。讓我們擁有一個擺脫創傷循環並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的世界的願景。

一切從我們開始,真的。當我們讓傷口教會我們傾聽、自愛和同情心,並提醒我們生命的寶貴時,它就開始了。然後真理打開我們的心扉,我們與生俱來的智慧開始在我們的傷口中閃耀。

看到「創傷」如何傷人,並明白這一切無關「玻璃心」「太軟弱」「不夠社會化」等等的問題,而是「人渴望被妥善的對待」但「環境還做不到」的問題。

面對人與人的創傷,我們有兩種選擇 :

  • 一種是「繼續施加新的創傷逼迫彼此『接受這個世界的現狀』」
  • 另外一種是「深刻地理解人性,明白我們該『調整這個世界』到一個更適合人的狀態。更好地尊重人,讓人活得有尊嚴,讓每個生命都感到尊榮。

矩陣Matrix 無處不在-讓我們發瘋的問題

自決是民主的核心-1

自決是民主的核心-2

「民主制度」

國家民族的痛苦之身

娛樂、傳媒和痛苦之身

raw-image

🍃 想像中台灣的輪迴?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聊天GPT ·機器人 台灣民進黨歷來主張台灣獨立,或至少維持事實上的獨立。 民進黨支持獨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些共同因素包括: 民族認同:​​民進黨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認同,擁有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民主價值。 他們認為台灣應該被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以體現其獨特的特徵。
「顏色革命」事件又稱「花朵革命 」 「顏色革命」並沒有明確的主流意識形態訴求,也不會徹底實現社會生產關係重組,而只是推翻現行政權。就此而言,「顏色革命」只是一場「水過地皮濕」的「假革命」。以非暴力形式,推翻原來政權;但在關鍵的時刻,也往往出現與暴力互動的變局,帶來惡性暴力循環,沒完沒了;
“棋子"?“騎士”? 美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複雜而微妙的關係。美國並不正式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而是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合法政府。然而,美國也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並為其提供經濟和軍事支援。
《韩非子·亡徵第十五》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强,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中共的名稱 未來將消失 加拿大政治哲學教授貝淡寧(Daniel Bell), 2015 在英國「金融時報」
自我認同 身分認同(英語:self-identity),又稱為自我認同,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個概念,指一個人對於自我特性的表現,以及與某一群體之間所共有觀念(國籍或者文化)的表現。一個人的種族身分被定義為一個人的建構自我整體的一部分,由一個人祖先的血統和一個人的未來期望中與他種族之間的關係構成。
居住在台灣(1991-2006) 克里斯·施,在台灣出生長大,一直住在那裡直到我 17 , 我住在台灣,今年夏天在中國大陸待了幾個月。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雲南度過,也去了北京、上海和福建。 有關的中國和台灣之間的主要文化差異是什麼? *未來主要主觀概括*
聊天GPT ·機器人 台灣民進黨歷來主張台灣獨立,或至少維持事實上的獨立。 民進黨支持獨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些共同因素包括: 民族認同:​​民進黨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台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認同,擁有自己的文化、歷史和民主價值。 他們認為台灣應該被承認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以體現其獨特的特徵。
「顏色革命」事件又稱「花朵革命 」 「顏色革命」並沒有明確的主流意識形態訴求,也不會徹底實現社會生產關係重組,而只是推翻現行政權。就此而言,「顏色革命」只是一場「水過地皮濕」的「假革命」。以非暴力形式,推翻原來政權;但在關鍵的時刻,也往往出現與暴力互動的變局,帶來惡性暴力循環,沒完沒了;
“棋子"?“騎士”? 美國和台灣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複雜而微妙的關係。美國並不正式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而是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合法政府。然而,美國也與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並為其提供經濟和軍事支援。
《韩非子·亡徵第十五》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强,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恃交援而簡近鄰,怙強大之救而侮所迫之國者,可亡也。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中共的名稱 未來將消失 加拿大政治哲學教授貝淡寧(Daniel Bell), 2015 在英國「金融時報」
自我認同 身分認同(英語:self-identity),又稱為自我認同,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個概念,指一個人對於自我特性的表現,以及與某一群體之間所共有觀念(國籍或者文化)的表現。一個人的種族身分被定義為一個人的建構自我整體的一部分,由一個人祖先的血統和一個人的未來期望中與他種族之間的關係構成。
居住在台灣(1991-2006) 克里斯·施,在台灣出生長大,一直住在那裡直到我 17 , 我住在台灣,今年夏天在中國大陸待了幾個月。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雲南度過,也去了北京、上海和福建。 有關的中國和台灣之間的主要文化差異是什麼? *未來主要主觀概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選舉剛落幕,站在教育的立場不禁有話想說。 很多的選舉口號琅琅上口,什麼「票投某黨、青年上戰場」、「票投某黨、台灣變香港」,最後居然連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所謂「最好的選擇」都出來了,簡直是天花亂墜,令人啼笑皆非啊。 其實我最關注的是教育的議題,因為我們不能希騙騙子不騙人,只能期許傻子沒有那麼多!騙
Thumbnail
民主的選舉後不管勝選的一方還是敗選的一方 就是監督每個政策的實行,不是投完票就叫民主國家,而是要確定台灣大方向有邁向進步 依照目前執政黨繼續連任,就是觀察產業政策上的方向有沒有擴大或是停滯 我們投資人就是關心能讓我們繼續資產跟著市場成長的節奏 "如果這一次你向上帝或神佛求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前再度重看《真相製造》,真令人有感。從書中可以看出,選舉操作已經不是好好講政見,而是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聳動且好懂的方式,來吸引選民的支持。社群媒體機制對容易引起情緒的文章提供更高的演算法,更高的推波。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選票價值」在不同的選民中有不同的認知,是否存在著「選票幻覺」?是「完全選票幻覺」、「部分選票幻覺」或是「完全無選票幻覺」?因人而異,但可確定的是,各個候選人陣營極力最大化選民手中的選票價值,讓選民能堅定篤信地投下神聖的一票。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選舉剛落幕,站在教育的立場不禁有話想說。 很多的選舉口號琅琅上口,什麼「票投某黨、青年上戰場」、「票投某黨、台灣變香港」,最後居然連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所謂「最好的選擇」都出來了,簡直是天花亂墜,令人啼笑皆非啊。 其實我最關注的是教育的議題,因為我們不能希騙騙子不騙人,只能期許傻子沒有那麼多!騙
Thumbnail
民主的選舉後不管勝選的一方還是敗選的一方 就是監督每個政策的實行,不是投完票就叫民主國家,而是要確定台灣大方向有邁向進步 依照目前執政黨繼續連任,就是觀察產業政策上的方向有沒有擴大或是停滯 我們投資人就是關心能讓我們繼續資產跟著市場成長的節奏 "如果這一次你向上帝或神佛求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每次選舉都是對於社會的一場割裂,逼迫我們走出同溫層,面對這個多面向、多層次的世界,體認原來自己的「陣營」如此的狹隘又脆弱。直面結果的撕裂,也讓我對於民主制度有一些思考。
Thumbnail
首要聲明:此文章不含有任何政黨色彩,舉例皆是隨機 過往對於選舉與政治,我一點都不感興趣。然而,在去年抽空看了人選之人,讓我對於選舉有新的體悟,尤其是對於小人物的刻畫。加上某一次和藥廠的前輩聊天,他以政治案例來說明驅動人行為改變的原因,才讓我也開始觀察選舉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
Thumbnail
在總統大選前再度重看《真相製造》,真令人有感。從書中可以看出,選舉操作已經不是好好講政見,而是如何使用社群媒體,聳動且好懂的方式,來吸引選民的支持。社群媒體機制對容易引起情緒的文章提供更高的演算法,更高的推波。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選票價值」在不同的選民中有不同的認知,是否存在著「選票幻覺」?是「完全選票幻覺」、「部分選票幻覺」或是「完全無選票幻覺」?因人而異,但可確定的是,各個候選人陣營極力最大化選民手中的選票價值,讓選民能堅定篤信地投下神聖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