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的方法 - 上野式KJ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們常把研究分成量化與質性兩種不同的方法(當然不止這兩種方法),其中量化分析主要在討論變數與變數的關係,而質性分析則在變數間在的互動過程與事件。因此通常在進行質性研究時,我們需要收集大量田野調查或訪談資料。做過訪談的人都知道,訪談後需要反覆的聆聽訪談錄音並將其轉化為訪談逐字稿,這是一個大工程,還好現在有許多AI工具可以幫忙,節省了不少時間。而接下來的編碼分析過程也不輕鬆,要寫出一份質性研究論文,其耗費的時間與精力,絕對不比量化研究輕鬆。

但上野千鶴子教授指出,質性研究的結果:「常常會變成研究者依照當初設定的假說,從文本中挑出符合的部分引用,寫出一篇充滿臨場感的文章來蒙混過關。如此一來,就不會有違反假說的發現,被埋沒的資料也就不會被挖掘出來,寶藏就此蒙塵。」因此,她認為質性研究的可信度低就是因為「無法抹滅研究者任意使用資料(只挑對自己有利的資訊,無視對自己不利的部分)的嫌疑。」好的質性研究要徹底歸納分析資料,讓資料說話,只要能有效利用資料,無論案例數量再怎麼少,都可以提出有力的主張。

上野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介紹了KJ法,用來進行質性研究分析。KJ法是以發明者川喜田二郎(京都學派的文化人類學家)的姓名字首(KJ)命名的方法,不是只被用在質性資料處理,KJ法更常被利用於腦力激盪時,將不同意見與想法用便利貼或紙片記錄下來,再將這些內容依其之間的相互關係給予分類歸納以及分類整理,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一種做法。上野教授則將KJ法應用在質性資料的分析過程中,以下是「上野流KJ法指南」:

1. 要準備的工具

KJ卡(可以用便利貼)、模造紙、橡皮筋、油漆筆(各色)、簽字筆(紅&黑)、黑色原子筆(各人)、透明膠帶

2. 步驟

   2.1  製作卡片:方法-討論/訪談/腦力激盪/分配數量

   2.2 卡片分組:依據相同類型的卡片進行分組

   2.3 製作門牌(範疇化):對同一組的卡片進行組別命名

   2.4 定位(mapping):重新針對不同組別間的關係進行整合。

   2.5 找出關聯:找出不同組別間的關聯

   2.6 說故事:根據關聯重新敘述個案故事

   2.7 發現與命題:從故事中找出發現與命題

3. 製作卡片的規則(資訊模組化)

   3.1 一卡片一資訊的原則

   3.2 不是看主題,而是看內容(報導標題式、5W1H)

3.3 簡潔明瞭

3.4 用易懂的詞彙,發揮發言的特色:例如:「婚外性行為的自我中心」→「雖然自己想外遇,但無法忍受別人外遇」

3.5 可以用自己的話統整或修飾(資訊加工是不可避免的)

3.6 字要又大又清晰(一張卡兩行以內)

4. 所需時間:資訊採集,至多一個半小時(卡片製作一個半小時,生成一百到兩百組資訊);卡片處理一個半小時,一個循環約三小時

5. 適當的參加者規模:一人以上十人以內(四到五人最適當)

6. KJ法的文章化(撰寫報告):任何一位參加者都可以製成整體報告

上野教授指出,用KJ法進行質性研究具備節省時間與能量的優點:不用把錄音檔打成文字稿,而是研究者不斷地持續播放錄音檔,即時做筆記。這一個階段最重要的是「為了之後脫離脈絡化,要將資訊分解成模組(單位),這稱為資訊模組的生產」。更積極的作法,如果有一位助手,可以在採訪時直接生產資訊模組,當採訪結束時,資訊模組也可以同步產出。

就上野教授的經驗法則來看,一個半小時至兩小時的面談,能夠生產一百至一百五十個資訊模組,最多也不超過兩百個。以上野的經驗看來,這也是一次能夠處理的資訊極限量。因此比起四萬字到六萬字的訪談稿,她認為處理一百到一百五十個資訊模組應該比較簡單。

過去我受過的訓練中,有將KJ法用於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上野教授將其運用與質性研究資料的整理,我覺得可以找機會來試試看。

圖片來源:http://newdesignmethod.blogspot.com/2012/04/b9934012kj.html

圖片來源:http://newdesignmethod.blogspot.com/2012/04/b9934012kj.html




avatar-img
18會員
39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生成研究問題,並且對於先行研究進行過一系列的文獻探討之後,研究者可以提出研究假說。會有假說,主要是研究者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可能心有定見,問題才能成立。上野千鶴子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提出假說。 例如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在高中時期經過激烈的考試競爭後上大學,但在上大學後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進行學術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提出研究問題,這也是一開始從事學術研究者所面臨的困難,如何提出好的研究問題?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本身是社會學者,主持東京「上野講座」近二十年,上野講座其實是一個教導研究方法的工作坊,他並將其授課內容集結出版《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 在談到如何提出研究問題的章節
我們都有機會參與一些「無聊」的會議,在會議的過程中,你可能無聊的在筆記本上塗鴉,被動的等待被點名,然後發表一些言不由衷的意見。此時,《練習改變》一書的作者Marshall Goldsmith建議我們,可以在參加前假裝會議後我們需要對以下四個問題評分: 我是否盡最大努力追求快樂了? 我是否盡最大努
習慣與行為的改變很難做到百分之百,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意外。但Marshall Goldsmith表示,很多人在好不容易養成新的習慣之後,卻因為偶然的意外,例如已經養成準時習慣後,卻因為一兩次的遲到,又認為偶而遲到不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產生「差不多」的感覺。有了差不多的感覺之後,我們可能停
在生成研究問題,並且對於先行研究進行過一系列的文獻探討之後,研究者可以提出研究假說。會有假說,主要是研究者在提出研究問題的時候,可能心有定見,問題才能成立。上野千鶴子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提出假說。 例如研究者觀察到學生在高中時期經過激烈的考試競爭後上大學,但在上大學後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進行學術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提出研究問題,這也是一開始從事學術研究者所面臨的困難,如何提出好的研究問題?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上野千鶴子,本身是社會學者,主持東京「上野講座」近二十年,上野講座其實是一個教導研究方法的工作坊,他並將其授課內容集結出版《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 在談到如何提出研究問題的章節
我們都有機會參與一些「無聊」的會議,在會議的過程中,你可能無聊的在筆記本上塗鴉,被動的等待被點名,然後發表一些言不由衷的意見。此時,《練習改變》一書的作者Marshall Goldsmith建議我們,可以在參加前假裝會議後我們需要對以下四個問題評分: 我是否盡最大努力追求快樂了? 我是否盡最大努
習慣與行為的改變很難做到百分之百,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意外。但Marshall Goldsmith表示,很多人在好不容易養成新的習慣之後,卻因為偶然的意外,例如已經養成準時習慣後,卻因為一兩次的遲到,又認為偶而遲到不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讓我們產生「差不多」的感覺。有了差不多的感覺之後,我們可能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透過衡量變數之間的線性或非線性關係,能有效探索數據集,篩選出重要特徵,並進行預測建模。本文介紹瞭如何理解數據、使用相關矩陣找出變數關聯性,以及利用互資訊評估變數之間的依賴程度,幫助資料科學家在建模過程中選擇適當的變數,提升模型效果。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關於我到底可以寫些什麼,好像也沒啥大主題可以寫。最近盤點了一下,覺得或許可以分享一下田野調查、質性研究的一些個人心得。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討論量化指標與質化經驗在投資中的價值。量化指標提供價格強弱多空的現況參考,而質化經驗則為投資者提供進退的依據。本文將探討追蹤質化文章的重要性,並於第二部分補上後續內容。
Thumbnail
相信外包管理的主管、RD朋友、統計系、工業工程系的同學,應該經常都會被問到這一類問題吧!因此石頭哥藉由解惑之際,趕緊紀錄一下,方便你參考使用!
最近實踐將學術閱讀流水線化,效率顯著提升。 其中已經有兩個動作實踐了50次以上,達到標準化。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良品一標準 原料:閱讀材料的文本形式 成果物:資訊塊 動作二:將資訊塊匯集成話題索引筆記 (Keyword Index) 良品二 原料:帶著
Thumbnail
運用大數據文本分析,所得出來的結果,皆有科學論文實證。
前天看了《數值化之鬼》這本書,這本書由識學創辦人安藤廣大撰寫,深入的探討數值化的議題。 在生活與職場上,我們很常很聽到身旁人講數值化思維的重要性,但只有少數人真正理解數值化的真正含義,其中更只有微小的比例能夠真正實踐。 實際上,培養數值化思維並不需要深厚的統計基礎,數值化強調的是「用數字來思考」
Thumbnail
在資料分析過程中,透過衡量變數之間的線性或非線性關係,能有效探索數據集,篩選出重要特徵,並進行預測建模。本文介紹瞭如何理解數據、使用相關矩陣找出變數關聯性,以及利用互資訊評估變數之間的依賴程度,幫助資料科學家在建模過程中選擇適當的變數,提升模型效果。
Thumbnail
其實除了研究所需,觀察也是靈感的來源、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的樂趣。
Thumbnail
若說質性研究是透過觀察各種現象獲得一些有系統的結論,那我們就從觀察開始聊起。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關於我到底可以寫些什麼,好像也沒啥大主題可以寫。最近盤點了一下,覺得或許可以分享一下田野調查、質性研究的一些個人心得。
Thumbnail
本文介紹進行研究的三個主要角度:靈感驅動、數據驅動和文獻驅動。透過瞭解每種方法的具體作法及其各自的優缺點,研究者可以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研究方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將討論量化指標與質化經驗在投資中的價值。量化指標提供價格強弱多空的現況參考,而質化經驗則為投資者提供進退的依據。本文將探討追蹤質化文章的重要性,並於第二部分補上後續內容。
Thumbnail
相信外包管理的主管、RD朋友、統計系、工業工程系的同學,應該經常都會被問到這一類問題吧!因此石頭哥藉由解惑之際,趕緊紀錄一下,方便你參考使用!
最近實踐將學術閱讀流水線化,效率顯著提升。 其中已經有兩個動作實踐了50次以上,達到標準化。 動作一:將文獻內容轉為資訊塊 良品一標準 原料:閱讀材料的文本形式 成果物:資訊塊 動作二:將資訊塊匯集成話題索引筆記 (Keyword Index) 良品二 原料:帶著
Thumbnail
運用大數據文本分析,所得出來的結果,皆有科學論文實證。
前天看了《數值化之鬼》這本書,這本書由識學創辦人安藤廣大撰寫,深入的探討數值化的議題。 在生活與職場上,我們很常很聽到身旁人講數值化思維的重要性,但只有少數人真正理解數值化的真正含義,其中更只有微小的比例能夠真正實踐。 實際上,培養數值化思維並不需要深厚的統計基礎,數值化強調的是「用數字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