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淪落人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美國女作家 Carson McCullers 於一九四零年寫的小說「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是描述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南方的小人物故事,後來於一九六八年被好萊塢製片家改編拍成電影,雖然時代背景改為六十年代,但還是充分暴露了美國南方複雜的社會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觀衆思考到人類的心靈,原來是何等的空虛和寂寞。對於我來說,這齣電影雖然沒有獲得演藝學院的任何獎項(提名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配角都落選),但是絕對的經典,由 Dave Grusin 作曲的主題音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後來經過輕樂團大師 Percy Faith 的演譯後更加大受歡迎,亦成為經典。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在香港譯作 「天涯何處覓知心」,十分貼切的戲名。男主角 John Singer 是一個孤獨無助的悲劇人物,他願意關心和幫助別人的熱情,換來的卻是沒有人願意關懷他的需要,經歷過喜歡的少女與他疏遠、唯一的好友離世及被其他人誤會後,John 最終在絕望中選擇隨著他的好友而離開這個冷漠和現實的世界。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考慮過用這電影名稱作標題,可是想深一層,除了男主角外,其實電影裡的每一個人物角色何嘗都不是孤獨和寂寞?劇中的弱智者,迷惘的少女,潦倒的醉漢和被歧視的黑人醫生,正是社會裡邊緣人的寫照,被遺棄,被輕視和排斥,不被理解之餘,更覺得他們是社會的負累。於是我決定改用白居易「琵琶行」的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作標題,雖然電影中沒有琵琶音樂,但透過主題曲運用𨫡琴 (harpsichord) 柔和清冷的音色,好像已經向觀眾細訴劇中主角約翰的心底話,他所遇見的都是「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憐人,孤獨而無助。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的作者 McCullers 寫的小說一般被視為很黑暗和很有壓迫感,她筆下的人物和背景多是悲劇性。這本描寫聾啞殘障的小說,是 McCullers 出版的第一部書,當時她才只有廿三歲,小說取名是按照出版編輯的建議,源出自蘇格蘭詩人 Fiona MacLeod 一首名詩 「The Lonely Hunter」。


McCullers 這麼年輕,便很有個人獨特的風格,她對周邊發生的一切事情觀察細微,用半自傳形式寫下自己少女時代的回憶,亦反映出她對社會的不公平和家庭的不滿。「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在當時被認為是帶有反法西斯主義的小說,在我看過被改編為電影後,更覺得是一個關於少女成長的故事,亦突顯了她對人生的無奈和失望。


電影裡的男主角 John Singer 是少女 Margaret (簡稱 Mick) 家中的新租客,十六歲的她一開始對 John 便很不歡迎,因為她原來的房間被新租客霸佔了,再加上租客是個又聾又啞的中年人,Mick 除了對父親不滿,更加討厭 John。不過故事發展下去, 少女 Mick 和 John 成為朋友,因為彼此都是孤獨,不被了解的人。Mick 正值青春期,缺乏家裡親人適當的關懷,一次跟高班的男生郊遊後的激情,被迫長大,租客 John 是唯一可以傾訴心事的對象,除了少女 Mick 之外,劇中的幾個邊緣人亦願意把心中的秘密說給 John 聽,因為他是個啞巴。John Singer 這個聾啞角色,導演獨具慧眼,Alan Arkin 演出除了很到位(不會太誇張),無論表情或內心戲都令人讚賞,可惜他這次與影帝獎項無緣,不過他精湛的演技在其他電影裡確實已多次被肯定,獲過不少獎項。


電影的詳細劇情我不會在這𥚃講述和分析,因為我不擅長寫影評,只是想帶出一個重要信息,亦是與我在上一篇文章分享內容有關:人的心靈十分脆弱,精神健康應該值得我們注意。「The Lonely Hunter」這個故事裡的主角 John Singer 在極度低落和絕望中,沒有得到適時的關懷而最終釀成悲劇。正如我在藍色冬天 文章裡提及過,一月是精神健康關注月,雖然只局限於加拿大,但冬天確是特別令人鬱悶的季節,在西方社會裡俗稱(winter blues) ,大家除了在新的一年立志要保持身體健康,亦應該關注個人和他人的精神健康,以後我還會繼續寫有關(mental health) 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此外讀者們可以在網路截圖連結找到電影的 trailer ,便可對這齣電影的故事內容有些概念,若是有興趣的話,不妨在網上觀看,又或者選擇去閱讀這本令人唏噓不已的小說,筆者覺得這是一本很值得讀的書,Carson McCullers 確是美國 Gothic literature 的最佳代表作家之一。


最後不得不跟大家分享 Percy Faith 演譯的 「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主題音樂,抒發一下心情。



資料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Heart_Is_a_Lonely_Hunter_(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son_McCullers








avatar-img
132會員
113內容數
歡迎來喝茶吃餅,談天說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楓林茶館 的其他內容
穆劇的下半部名為「十二寡婦西征」,因為楊家除了楊文廣外,天波府內多是寡婦女將。十四年已過,楊排風由青春少女變成中年女子,夜蘭人靜時,手中撫摸著受傷的鴿子,思潮回到地下石城和山洞的短暫甜蜜,「這個夢已經醒了。」這是耶律皓南決絕的話,但固執的她,明知是有緣無份,還是無怨無悔,讓曾經擁有過的愛永遠埋藏在心
我很少追長劇,因為沒有什麼耐性。只是在疫情期間,偶然在YouTube 看到一齣名叫「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舊劇,自小已喜歡宋朝楊家將的故事,而且這是歷史和武俠混合的玄幻劇,不會太沈悶,所以破例看完這六十集的長劇(第一部三十二集,第二部廿八集)。 劇中最吸引我的角色不是男女主角,而是男二女二(耶律皓南
最近在家的後院有隻可愛的灰棕色小兔子來訪,靜靜乖巧地吃草,雖然很想替牠拍照,但最後還是不想打擾這個訪客。看著兔子,腦海中浮現出 Fiver 的影像來,牠是小說 Watership Down 的主角。這本少年讀物,是英國作家 Richard Adams 的處女出版作品,本來多次被出版商拒絕,Adams
The Mission 是1986年的英國電影,描述十八世紀天主教耶穌會教士在南美洲的傳教事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的壓迫下,傳教士糾纏在教庭和 Guarani 族人之間的茅盾中,電影不叫好也不叫座,是一部虧本的製作,但凡涉及歷史和宗教的電影,一般都是慘敗收場,不足為奇。記得當年在 Plymouth
Chariots of Fire 的另一個主角:Eric Liddell,中文譯名:李愛銳,應該是華人更熟悉的名字,這個心繫中國的運動員和宣教士,能夠受到教徒或非教徒的尊重和敬佩,是因為他對神和對人的愛。 Eric Liddell 於1902 在天津岀生,父親是從蘇格蘭去中國的宣教士。1906年
這次談及的電影仍是有關英國的真人故事:Eric Liddell 和 Harold Abrahams,兩個都是1924年奧運會田徑賽跑的奪金牌的運動員,Eric 嬴取四百公尺而 Harold 則是短跑一百公尺的勝利者。 "Chariots of Fire" 是1981年的經典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中取得
穆劇的下半部名為「十二寡婦西征」,因為楊家除了楊文廣外,天波府內多是寡婦女將。十四年已過,楊排風由青春少女變成中年女子,夜蘭人靜時,手中撫摸著受傷的鴿子,思潮回到地下石城和山洞的短暫甜蜜,「這個夢已經醒了。」這是耶律皓南決絕的話,但固執的她,明知是有緣無份,還是無怨無悔,讓曾經擁有過的愛永遠埋藏在心
我很少追長劇,因為沒有什麼耐性。只是在疫情期間,偶然在YouTube 看到一齣名叫「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的舊劇,自小已喜歡宋朝楊家將的故事,而且這是歷史和武俠混合的玄幻劇,不會太沈悶,所以破例看完這六十集的長劇(第一部三十二集,第二部廿八集)。 劇中最吸引我的角色不是男女主角,而是男二女二(耶律皓南
最近在家的後院有隻可愛的灰棕色小兔子來訪,靜靜乖巧地吃草,雖然很想替牠拍照,但最後還是不想打擾這個訪客。看著兔子,腦海中浮現出 Fiver 的影像來,牠是小說 Watership Down 的主角。這本少年讀物,是英國作家 Richard Adams 的處女出版作品,本來多次被出版商拒絕,Adams
The Mission 是1986年的英國電影,描述十八世紀天主教耶穌會教士在南美洲的傳教事蹟。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政府的壓迫下,傳教士糾纏在教庭和 Guarani 族人之間的茅盾中,電影不叫好也不叫座,是一部虧本的製作,但凡涉及歷史和宗教的電影,一般都是慘敗收場,不足為奇。記得當年在 Plymouth
Chariots of Fire 的另一個主角:Eric Liddell,中文譯名:李愛銳,應該是華人更熟悉的名字,這個心繫中國的運動員和宣教士,能夠受到教徒或非教徒的尊重和敬佩,是因為他對神和對人的愛。 Eric Liddell 於1902 在天津岀生,父親是從蘇格蘭去中國的宣教士。1906年
這次談及的電影仍是有關英國的真人故事:Eric Liddell 和 Harold Abrahams,兩個都是1924年奧運會田徑賽跑的奪金牌的運動員,Eric 嬴取四百公尺而 Harold 則是短跑一百公尺的勝利者。 "Chariots of Fire" 是1981年的經典電影,在奧斯卡金像獎中取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科幻愛情小說題材,外太空的孤單。
Thumbnail
看過的勵志運動電影不勝枚舉,總在我感到失落無力時,為我注入熱血沸騰的動力。而於2023年上映的美國運動傳記電影《船上的男孩》,改編自真人真事,不僅刻劃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背景樣貌,也將「個人」榮耀重心轉至「團體」合作。  《船上的男孩》故事描述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人們掙扎著餬口過日子。9位勞工
Thumbnail
過時的鄉愁,在充滿荒涼、乏人問津、主角一直唗路(zaulo)狀態同時帶點早期黑色電影與老搖滾樂音樂的風格與節奏當中。….展示影像藝術作為一種不可能達成的政治企圖與回不去的浪漫。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Thumbnail
1969年電影『Midnight Cowboy』被列入美國100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主題曲亦非泛泛之輩,是第一首表達城市疏離感的樂曲,具有教父級的聲譽。
Thumbnail
那些細細描繪的錯過與兜轉,依存與扶持,失而復得的幸福,得而復失的羈絆...
Thumbnail
坦白說,比起『查無此心』這個中文片名,英文片名『The Abandoned』更貼切整部電影想要說的故事。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想自己的生活簡單點,可惜人生從來不簡單。
Thumbnail
藝術家二創,用名歌配上名電影片段,我是三創,再創作出一個近似原電影劇情的一頁過小說,科幻愛情小說題材,外太空的孤單。
Thumbnail
看過的勵志運動電影不勝枚舉,總在我感到失落無力時,為我注入熱血沸騰的動力。而於2023年上映的美國運動傳記電影《船上的男孩》,改編自真人真事,不僅刻劃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背景樣貌,也將「個人」榮耀重心轉至「團體」合作。  《船上的男孩》故事描述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人們掙扎著餬口過日子。9位勞工
Thumbnail
過時的鄉愁,在充滿荒涼、乏人問津、主角一直唗路(zaulo)狀態同時帶點早期黑色電影與老搖滾樂音樂的風格與節奏當中。….展示影像藝術作為一種不可能達成的政治企圖與回不去的浪漫。
Thumbnail
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對南美洲文學感到好奇的人、想拜讀經典文學作品的人、探詢愛情樣貌的人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他以《百年孤寂》轟動全球,之後仍持續寫出許多經典作品,《愛在瘟疫蔓延時》即是其中之一。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這部電影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和摩擦,和充滿不確定感的情感關係。故事中的角色呈現出複雜、深沉的內心。通過這部電影,觀眾能深度反思自己在現代社會中的處境和心態。
Thumbnail
猶如一本好萊塢的老派散文--沒有浮誇的劇情鋪陳,沒有大膽、跳脫思維的世界觀,卻能讓人在靄靄白雪中,找到冬日暖陽的和煦;《滯留生》既有公路電影的輕鬆療癒,喜劇電影的詼諧幽默,也蘊含劇情片的情感重量。
Thumbnail
1969年電影『Midnight Cowboy』被列入美國100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主題曲亦非泛泛之輩,是第一首表達城市疏離感的樂曲,具有教父級的聲譽。
Thumbnail
那些細細描繪的錯過與兜轉,依存與扶持,失而復得的幸福,得而復失的羈絆...
Thumbnail
坦白說,比起『查無此心』這個中文片名,英文片名『The Abandoned』更貼切整部電影想要說的故事。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想自己的生活簡單點,可惜人生從來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