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讀後心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渴望被他人認同,因為這是人類得以發展文化與文明的本能,在《社交天性》一書中有完美的闡釋。希望被人認同並不是一件壞事,從我們小的時候學走路時,父母看到了我們成功的跨出了第一步,會興奮的給出讚美,而小孩子受到了父母的鼓勵之後,有更強烈的動機繼續努力。而在課業、工作、或是感情方面也是一樣,因為被認同之後的正強化可以讓我們感覺更有自信,並願意面對挑戰,所以被期望認可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 但是,在現代的生活中,我們卻過度的因為想要得到認可,而迷失了自我,或是盲目了方向。作者提出了馬斯洛的生存金字塔理論來舉例:唯有在生存、安全、的需求得到滿足了以後,我們才會進一步地尋求歸屬感,並藉此找到自尊與尊重。而在這個追求「歸屬感」的階段,是最容易讓人感到迷失的。因為想要融入一個團體,因此會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因為想要贏和別人,所以會說很多違心之論;因為想要討好別人,所以會委屈自己⋯⋯


在過去,名人們需要默默努力耕耘多年,才有機會開花結果,讓大家所推崇。例如周杰倫,當初住在吳宗憲的公司拼命寫歌,被退稿過多少作品,醞釀了數年才有機會出道,一砲而紅,成為流行樂壇的傳奇之一。而其他的方面像是奧運選手,或是諾貝爾獎得主,在成功之前都經歷了十年寒窗無人問的這一段煎熬⋯⋯ 但是現在不需要了,透過網路與短影音平台的發展,一個素人,只要掌握了流量密碼,錄製好了影片上傳到網路上,明天就有可能直接成為網紅!這些回饋來得又快又即時,更重要的是讓人有強烈的滿足感(多巴胺),沒有人再需要長期默默的耕耘就能夠享受被重視的快感,也因此造成了現代人對於網路重度依賴的原因。在這個網路世界中,人們極度重視他人的正面評價,並且對於批評與吐槽會有嚴重的排斥與反感。


作者提到了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所提出的理論:「市場型導向」。意思是說商品在市場流通的時候,是由受歡迎程度而決定自身的價值。目前,一個商品的「功能性」已經不再重要,人們轉而重視它的「交換價值」- 也就是受人喜歡的程度。當我們沈浸在這種狀態時,自我真正的特質,價值觀已經不再重要,反而注重的是外界他人喜歡什麼樣的呈現?因此努力設法塑造一個有機會搏人眼球的形象。所以,我們的人設,其實都真正的自己不一樣!小到平時,我們容易過度在意他人對於我們的想法,很擔心自己會不受他人的喜愛;大到在網路上一堆網紅、KOL也是如此:我們看到他們使用名牌開名車、成天出國、刻意炫富、或是展現身材,⋯⋯ 可以感覺得出來,其實這不是「分享」,而是企圖讓自己在粉絲的按讚數中得到滿足。而這個過程,會不斷提升人們的耐受度:這一次一百個讚或是瀏覽數,下一次就需要一千個,再下一次要五千個、一萬個⋯⋯ 如果沒有到達預期,就會懷疑自身的價值降低,接著就會更加倍的在意,而導致無法自拔⋯⋯ 同時,就是因為網路上面的照片是如此的完美,會讓人覺得這就是一個自己生活的標準,如果無法達到這種境界,自己就不算「好」、「成功」。而這些目標偏偏又無法在短期之內達到,於是就會開始感到焦慮。在焦慮的同時,又想要藉由觀看這些人的狀態來替自己找一些寄託⋯⋯ 這就形成了一個無解的封閉循環。這也是為什麼近代很多研究都發現:使用網路媒體平台越頻繁的人,反而越是感到不自由。


而作者也解釋了,這些狀況都是來自於極度自戀心態的一種具體行為。這與我過去理解的「自戀」不太一樣。我一直認為自戀的人是自我感覺良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不在意他人的評價。但是其實這只是自戀的一種表現而已,因為自戀,所以希望聚集他人的目光,並且通過他人的重視來強化自己的存在感。難怪,我常常會懷疑⋯⋯ 很多人在IG上面,一天會發十幾二十則的限動⋯⋯ 光是編輯一則就只少要花個兩三分鐘了⋯⋯ 發個這麽多則,目的在底在哪?原來,就是希望大家可以關注到他們所帶來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勝過了一天浪費幾十分鐘的生命⋯⋯ (還沒算上拍照的時間)。更甚者,會不斷鬼打牆的告訴你:他們有多厲害?錢賺得有多少?事業做得有多大? 這也是極度自戀心態的一種展現方式。而研究也發現,擁有極度自戀情節的人,多半都會在網路上說謊或是造假來增加粉絲的數量。但是在這背後,其實透露了他們對於自身內在價值薄弱的不安。這也是為什麼越是自認為強大的人,越是玻璃心的主要原因。


而作者發現:極度自戀心態的另一種表現就是喜歡把人拉下神壇!這也是網路上一些酸民的由來,當他們看到一些人所呈現出來的完美形象,有一些人是心存嫉妒或是眼紅,但也也一些人故意留下一些惡意或是攻擊性的言論,第一個主要的目的也是企圖讓自己的留言在這個過程中被他人看到。如果酸言被按讚了,這也是一個另類被他人認同的方式,因為自己是逆風而不從眾的勇者。結果就是,喜歡塑造美好形象的人與喜歡扯人後腿的人,都在網路上互相拉扯,最後的結果只是讓自己更加的不快樂。第二個目的,就是因為由於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因此藉由攻擊別人來找尋快感⋯⋯ 聽起來,有一點令人難過,對嗎?


對於他人認同的渴望並非錯誤,特立獨行也無法在社會上生存下去,因此我們需要尋找屬於自己的適當邊界,有足夠的情商可以顧慮到他人,同時真誠的關心他人,但是亦可以堅持自我的價值觀。我們在他人前面所出現的人設,大部分是無意識中形成的,自己多半沒有發現。所以有必要先真實面對自我,釐清在心深處,到底我們是怎麽樣一個人?接著擁抱這種特質來面對他人。接下來,找到自己的優點,並且將它展現在生活之中。同時,描繪一個心目中最理想的自己,並努力的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最後,別一天到晚滑手機了!


這一本書把現代人過度期望他人認同的原因剖析得很好,有一些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觀點,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後面半部,提供擺脫認同渴望的內容比較少了一點,但是我還是很喜歡,也值得推薦!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immy Y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經過一間麵包店時,聞到裡面剛烤好麵包的撲鼻香味,一下子就把你帶進小時候,媽媽牽著你的手逛麵包店的回憶呢?或者是在外面用餐時,點了一碗香菇雞湯,目的就是重溫一下家的味道?如果有當過兵的,一定會記得,在野戰行軍時,在如影隨形的小蜜蜂上面一定會買得到的七七乳加巧克力,那
    本來我看這一本書的書名,是有關於提問的,同時對於本書的介紹也是有關於找人聊一聊的重要性,因此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但是看了以後才知道,他的原文書名是”Just ask” ,這個”ask”在這一本書中是「請求」的意思。這一本書主要探討的是說我們如何可以請求他人的協助。 現在的網路媒體,大家都無所不用其
      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經過一間麵包店時,聞到裡面剛烤好麵包的撲鼻香味,一下子就把你帶進小時候,媽媽牽著你的手逛麵包店的回憶呢?或者是在外面用餐時,點了一碗香菇雞湯,目的就是重溫一下家的味道?如果有當過兵的,一定會記得,在野戰行軍時,在如影隨形的小蜜蜂上面一定會買得到的七七乳加巧克力,那
    本來我看這一本書的書名,是有關於提問的,同時對於本書的介紹也是有關於找人聊一聊的重要性,因此讓我對它產生了興趣。但是看了以後才知道,他的原文書名是”Just ask” ,這個”ask”在這一本書中是「請求」的意思。這一本書主要探討的是說我們如何可以請求他人的協助。 現在的網路媒體,大家都無所不用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為什麼你這麼想當好人。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當個好人?小時候,如果有人稱讚我們「你好棒、你好乖,你是個好孩子」,我們就會感到非常高興,覺得這是一種正面的回饋...
    也許是從小到大的教育體制,把我們丟在競爭的環境,總覺得要爭取第一、要贏過別人,要努力往上,這些觀念在我小的時候一直制約著我,或許我無法成為第一,但想透過贏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深深植入腦袋。 或許是因為脫離校園體制,已經出社會好一段時間,也或許是隔絕社群軟體好長一段時間(久到已經忘記多久😂
    Thumbnail
    自我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角色、特徵和價值的理解和認可。這種認同感不僅包括我們的外在身份,如職業、家庭角色、民族和文化背景,還包括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認同自己的身份=認同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充滿批評和期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迷失在他人的聲音中,忘記了自我價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親愛的大師,為何我們會需要被接納與認同呢?當不被他人特別是重要他人接納與認同時,該如何自處呢?   孩子,我們開始吧。你所認知的接納與認同,那意味著,你們的想法、情緒以及你們認知的自我身分及價值感,各式各樣由你們在地球上創造出來的遊戲規則,被其他的人所接納。這是一個層面的實相,而另外一方面,那是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如何辨別和給予認同感的情緒價值,會是社交中最重要的一項超能力。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和接受,而這種渴望往往源自於對認同感的需求,認同感是我們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價值的認知和感受,它影響著我們的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今天我們要來討論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為什麼你這麼想當好人。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當個好人?小時候,如果有人稱讚我們「你好棒、你好乖,你是個好孩子」,我們就會感到非常高興,覺得這是一種正面的回饋...
    也許是從小到大的教育體制,把我們丟在競爭的環境,總覺得要爭取第一、要贏過別人,要努力往上,這些觀念在我小的時候一直制約著我,或許我無法成為第一,但想透過贏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深深植入腦袋。 或許是因為脫離校園體制,已經出社會好一段時間,也或許是隔絕社群軟體好長一段時間(久到已經忘記多久😂
    Thumbnail
    自我身份認同,是指個人對自己在社會和個人生活中的角色、特徵和價值的理解和認可。這種認同感不僅包括我們的外在身份,如職業、家庭角色、民族和文化背景,還包括我們內心對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一、認同自己的身份=認同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充滿批評和期望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迷失在他人的聲音中,忘記了自我價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親愛的大師,為何我們會需要被接納與認同呢?當不被他人特別是重要他人接納與認同時,該如何自處呢?   孩子,我們開始吧。你所認知的接納與認同,那意味著,你們的想法、情緒以及你們認知的自我身分及價值感,各式各樣由你們在地球上創造出來的遊戲規則,被其他的人所接納。這是一個層面的實相,而另外一方面,那是
    Thumbnail
    人天生就會期望受到肯定,我們總是會尋求他人的認同,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可以不要追求這些認同感? 上面這段話是我在看了「創勝心態」後腦中浮現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太容易,因為追逐外顯的成就而迷失自我,例如在理財時總是要比拚報酬率,上班時總是想要...
    Thumbnail
    如何辨別和給予認同感的情緒價值,會是社交中最重要的一項超能力。每個人都渴望被理解和接受,而這種渴望往往源自於對認同感的需求,認同感是我們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價值的認知和感受,它影響著我們的自尊、自信和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