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閱讀時間 ‧ 約 33 分鐘

穿越2次元,真實世界的魔法和草藥-植物靈藥(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

上吧植物靈藥,9決定用你了。

上吧植物靈藥,9決定用你了。

中文全名:
植物靈藥:鴉片、咖啡因、麥司卡林,如何成為我們的心靈渴望?又為何成為毒品?對人類文化帶來什麼影響?
↑ㄟ不是中文到底怎麼翻出來的XD

英文:This Is Your Mind on Plants

作者: Michael Pollan
譯者: 鍾玉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7/26


作者Michael Pollan是一位專欄作與UC Berkeley的名譽教授。長期投身於作物、畜牧、食品、毒品與人類互動的議題,特別以社會文化、工業生產、共演化與人擇等觀點切入,反映人與飲食文化中的衝突和憂慮。其最著名的作品,震撼文壇和食品界的《雜食者的兩難》一書,在2006年12月被紐約時報列入當年最好的五本非小說類書籍,同時也掀起大眾探究食物類型及來源的健康飲食風氣;《》描繪人類多樣的飲食烹飪文化,維繫了人類健康甚至推進人類演化,重現那些深刻又撫慰人心的餐飲時刻,更被Netflix拍攝成同名紀錄片,並在2016年柏林影展中選入美食電影。Michael Pollan的批判在飲食文化的影響之大,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百位最有影響力作家,甚至被譽為「食物之神」以彰顯Pollan在該領域的深究和貢獻。
邊開個超過5小時的會到晚上,邊寫作者簡介和他的著作。覺得好餓....

抱歉扯遠了....

------------------------------------抱怨分界線-------------------------------------


...藥既是藥也是毒的兩面性,這點可反映在他們對「pharmakon」這一詞的模糊性,pharmakon的意思是亦藥亦毒;完全取決於用途、劑量、 意圖、精神狀態、身體所處環境。濫用毒品現象的確存在,但是與其說濫用藥(毒)是觸犯法律,不如說是與藥(毒)建立了不健康關係,不管關係是合法或非法,在這種不健康的關係裡,盟友成了敵人。(P.13)

從小我就很喜歡魔法相關的題材,可能是因為我超級懶惰(就是。),有了魔法就可以不用這麼辛苦工作(?)。當然我也喜歡魔法異世界的作品和環節,特別是魔法及生活密切互動。精確來說是那些已經考慮過魔法存在並延伸出的生活,以及依靠生活所需而發展的魔法:像是芙莉蓮裡將衣服的髒污徹底清除的魔法、抓住鳥的魔法、變出花田的魔法或只溶解衣服的魔藥(?);迷宮飯除了以魔物作為食材翻轉飲食認知外,整座迷宮也成為鄉鎮的經濟命脈。依循這個脈絡就會發現,在我們看來魔法魔藥好像極其新奇,但對他們來說早就習以為常。有沒有可能我們的世界其實也是一樣充滿著魔法,只是我們並未察覺,甚至每天都在使用也視為傳統和習慣?

人類依賴植物為的是食物、美容、醫藥、香氣、味道、纖維等等,其中最怪的是,人類用植物改變意識狀態:刺激、撫慰、擺弄,或完全改變我們的感受與心智體驗(mental experience)。像大多數人一樣,我每天都會使用兩三種植物滿足上述需求。每天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是煮壺熱水,泡一兩種我依賴(與上癮)的植物,醒腦、提高注意力,為接下來的一天做好準備。(P.8)

植物靈藥紀錄了作者使用三種具有影響力的植物或化合物的經驗、歷史與發展,分別為鴉片(罌粟花,Papaver somniferum)、咖啡因(茶和咖啡,Camellia sinensis & Coffea ssp.)以及主要為聖佩德羅(Trichocereus ssp.)和烏羽玉(Lophophora ssp.)兩類仙人掌的二次代謝物--麥司卡林(仙人掌毒鹼,mescaline)。一開始以為內容單純會像赫胥黎(Aldous Leonard Huxley)在《眾妙之門》中紀載致幻體驗,但Michael Pollan不僅以第一人稱記錄了追尋魔法的過程,精細的文字更是挑開那些難以明述的歷史甚至是衝突。是一本可深可淺、輕鬆又嚴肅的書籍。

(使用麥司卡林後)赫胥黎仍然在這個地球上,坐在洛杉磯自家花園裡,觀察周遭熟悉的世界,只不過透過完全不一樣的雙眼:「這才是一個人應該看到的,」邊說邊低頭看著褲子,抬頭瞥一眼書架上用珠寶裝幀的書籍,接著看一眼遠比梵谷式椅子華麗的椅腳。我不斷地說:「這才是一個人應該看到的,這才是事情真正的本質。」(P.181)

Michael Pollan在書中的立場與其說是對於這些草藥抱持中立,不如說依然在挑戰我們對於"毒品"或"藥物"定義的觀點。這其實對於身為會使用中藥的東方人來比較好理解,雖然食補藥補不能說是完全一樣,醫食同源的概念確實比西方社會或明文法治的立場更容易融入我們的生活哲學。但就算大家都知道醫食同源,針對毒品毒藥的定義甚至是成癮物質的切分方式值得更多討論。

我們通常不會把咖啡因飲品視為毒品,也不認為每天攝取咖啡因是上癮症,這完全是因為咖啡與茶是合法飲料,社會接受對它們上癮。(P.8)

無可否認,茶和咖啡是影響人類史最深的兩項作物。2023年全球與茶相關的市場價值超過460億美元,而咖啡則更高達1020億美元,單是咖啡本身就可能是次於石油,為世界第二大貿易額的商品;咖啡因也進入到人的意識層中,擺脫晝夜律動和疲倦讓人進入專注、理性和更高學習力的精神思維,進一步影響了工作效率、社會關係、政治經濟甚至帝國主義和奴隸交易等;也有比較傳奇性的猜想,說15世紀非洲阿拉伯地區開始種植的咖啡和東印度公司從中國帶來的茶,分別終結了歐洲文藝復興並開啟理性的啟蒙時代推動後續工業革命,一路延伸扶持資本主義崛起。無論真假,沒有人會否認咖啡因確實改變了文明的節奏。

而咖啡因這類二次代謝物提供植物在演化上競爭與適應的優勢,其苦味可驅避害蟲,高劑量甚至可作為殺蟲和除草劑。當然或許不需要選擇高劑量的毒性,微量的咖啡因讓天敵變弱甚至能反向提供更多服務。在2013年發表在Science的研究表明,蜜蜂能記住含低劑咖啡因的花蜜,增加回巢召喚其他同伴回到該蜜源的強度、頻率和忠誠度。而在2015年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結論,但也發現蜜蜂會高估蜜源的質和量,導致單位勞動力的蜂蜜產量下降。雖然受粉者與植物之間共同演化勢必是雙贏,不過看起來咖啡因讓蜜蜂又多付出了一點。那想想人們在這個關係下又是跟誰合作或向誰提供了甚麼服務?

1920年代開始,探討效率成為商管領域的顯學,當時就了解咖啡能提升勞動與改善成效。直至今日咖啡因早已成為被研究最透徹的化合物之一,其提供精力的生理機轉和影響都一一被揭露,最為人知的就是與腺苷受體(Adenosine receptor)結合抑制其活性進而保持神經的活性達提神醒腦的效果。但咖啡因代謝的半衰期卻比較鮮為人知,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均為5小時左右,表示中午喝了一杯咖啡直到晚上睡覺時體內可能都還有1/4杯的咖啡因殘留在體內。

有些人說自己可以在晚上喝咖啡且不影響睡眠...但他們的慢波睡眠(深度睡眠,Slow-wave sleep)量會下降15-20%,如果深度睡眠減少那麼多,你的年齡也必須跟著快轉這麼多年。....咖啡因普及於世界的主要理由是讓人保持清醒,但是大家需要咖啡因主要是因為睡眠不足。想想這點:我們用咖啡因彌補睡眠不足,而睡眠不足主要是因為攝取咖啡因。(P.150-151)

我們欣賞也享受茶與咖啡的文化、氣味、氛圍和功效容許他們不斷延伸融入生活,變相卻也讓咖啡因成為最氾濫的物質之一。至於是不是真的上癮了?我想定義上還有許多詮釋空間,不過絕大多數的人應該也都同意這不是件好事。

Michael Pollan其實也是個咖啡因重度使用者,但為了要寫長篇文章而接受他人建議暫時戒除。對咖啡取消訂閱讓他失去身為作家"該有"的高度專注,但獲得了連醫生都認定的睡眠品質,同時也不像一般咖啡客那樣到咖啡店櫃台排隊領藥。戒斷三個月後,Michael Pollan決定喝下了第一杯習以為常的咖啡,原以為會像以往那樣再度獲得專注,但殊不知遠遠超過預期。

現在的狀態遠在基準線(原來的狀態)之上,彷彿我的第一杯咖啡被加了更強效的東西。...哇,這飲料合法嗎?...視線所及的一切似乎讓人用開心的斜體字排列,猶如電影畫面。我想知道這些手拿免洗瓦楞紙杯的人,到底知不知道他們啜飲的咖啡因是強效(毒)藥。但他們怎麼可能知道呢?他們早就習慣了咖啡因,現在喝它完全是為了另一個目的——維持基線(baseline maintenance),最好能小幅度地高於基線之上。(P.163)

約莫半小時後,樂觀的情緒卻逐漸變成易怒也高度警戒,無法容忍身旁任何噪音。到家後Michael Pollan開始整理自己的信箱、衣櫃和花園,全神貫注又心無旁鶩,一心沉浸在工作之中,卻近乎別無選擇。經過幾個小時,症狀開始減輕但同時心裡卻又出現再買一杯咖啡的聲音。

毒理學之父Paracelsus曾說過:萬物皆毒,無物不毒;但劑量決定毒性與否(All things are poison, and nothing is without poison; the dosage alone makes it so a thing is not a poison.)。咖啡和茶,給予人們專注、認知、運動表現和健康減肥等等的祝福,但在錯誤的時間、劑量及精神狀況下使用,則賦予人以睡眠卡養生命債的惡咒。一概而論即如此正是pharmakon所述的模糊性。

任何人嘗試為藥品下一個一絲不苟、牢不可破的定義,最後都會碰壁。雞湯是藥嗎?糖呢?代糖呢?洋甘菊茶呢?安慰劑呢?如果我們把藥簡單地定義為吃進肚裡的東西,該東西以某種方式讓我們變的不一樣,變的可能是身體、可能是意識狀態(或兩者皆是),那麼上述東西肯定符合藥的定義。(P.8)
我繼續磨合和咖啡因的關係。我努力留住在「咖啡戒斷之旅」得到的頓悟(靠紀念記住這些頓悟),我頓悟到自己和咖啡的關係,有比成癮更好的方式,既可保障我的行動力,也能讓咖啡發揮效力。(P.171)

咖啡因無可否認是我們最了解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可惜的是我們甚少更深入了解和思考在各條件下可以使用的合宜性,遑論咖啡和茶在歷史上發生的各種衝突與謬誤。植物靈藥尚有兩篇記錄,記錄著兩類對現今社會如同禁忌魔法的植物。然而無論是衝突、謬誤或是禁忌,都起因於錯誤的認識和使用讓盟友成了敵人。我們可能會想說沒關係,反正平常也根本不會遇到這些敵人,他們不是咖啡和茶無所不在。實際上另外兩類的植物其實在園藝、醫藥還有文化上都有相當的應用,他們其實在沒有認識到的領域早已經成為人類的盟友,只是我們很少認識他們。

種植聖佩德羅仙人掌完全合法。不過奇怪的是,除了少部分圈內人,似乎很少美國人或歐洲人知道聖佩德羅。其中一位人士告訴我,柏克萊到處都種了聖佩德羅,只要你有心找,一定找得到。難道我渴望的東西就藏在明處我卻視而不見?(P.189)

我們雖然並非身處於異世界,但只要稍微留心,這些魔法和草藥其實隨處可見。植物靈藥是一本歷史、一本遊記、一本報導、一本記錄,也是一本在真實世界探索魔法和草藥的啟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