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論提姆波頓的逐格動畫美學|藝起講講畫

本文要跟各位來聊聊的是提姆波頓,我在另一篇文章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中也曾簡單介紹過他的作品特色,由於展期已過,我就不特別搬到方格子來了。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透過連結到Potato Media閱讀。

這次將嘗試以理論架構來分析、討論提姆波頓那看似沒有邏輯、荒誕不羈的獨特風格。



在康德的先驗唯心論中,空間、時間和因果關係是現象之間相互聯繫的直觀形式,它們並非與現象分離的「獨立」存在。康德認為,「主體認識客體的方式,並非直接對物自體進行認知,而是在知覺中對象通過一定的方式作為現象向我們顯現。」


因此康德的這個理論就限定了人認識能力的範圍,並且也就此否定了我們有直接認知物自體的能力。換句話來說就是,物自體必須通過心靈的認知形式才能夠被我們所經驗到。以文字所敘述的康德理論對大眾來說看似飄忽,甚至有些繞口,但我們似乎可以嘗試用康德所提出的這些理論來分析提姆波頓和其製作團隊所製作的逐格動畫作品,即便單一理論並無法為提姆波頓那時而詭譎時而華麗的獨特風格做定錨。


由提姆波頓參與製作的逐格動畫作品總會富含他特有的怪奇美學,給人一種既詭譎卻又華麗的視覺呈現。在如今這樣科技發展快速的時代中,仍然使用「逐格動畫」(Stop motion animation)這一項做工繁複、耗時的手法來製作動畫作品,使他成為了Laika Entertainment(萊卡娛樂,又稱:萊卡)以外較為廣受人知在使用逐格動畫的導演之一。他雖然以暗黑、哥特和死亡的風格被大眾孰知、聞名,可是如果你仔細考究便能發現,在其擔任導演所製作的其他電影中(如:《魔境夢遊》、《小飛象》、《大眼睛》,甚至是更早期的《巧克力冒險工廠》)便能看出他的風格呈現並不僅是受歌德次文化影響而已。當然,也有像是《怪奇孤兒院》、《黑影家族》這類帶有「提姆波頓」色彩的電影存在。



在藝術表現上,提姆波頓的確也流露出他自德國表現主義的歌德次文化中所受到的影響,「孤寂、禁忌、悲觀和病態的狂熱」,這些看似負面的詞彙都是表現主義常被大眾賦予的精神特性,而我們也能從提姆波頓的怪奇美學中看出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表現主義的藝術態度給人一種個人破碎化的傾向,然而在提姆波頓的逐格動畫作品中,我們似乎都能看到這種「破碎化」的感覺。不論是怪誕的《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又名Tim Burton's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或是呈現一種地獄在人間的《地獄新娘》(Corpse Bride,又名Tim Burton's Corpse Bride)又或是隱約向1931年的電影《科學怪人》致敬的《科學怪犬》(Frankenweenie),都呈現出提姆波頓熱衷於描繪錯位、誇張的比例,以及他那特有的黑色幽默、反諷卻又訴說著某種現實中的真實樣貌…等的表現手法。他十分擅長運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常藉由黑色幽默和透過獨特的視角訴說那些看似怪誕卻又符合現實的故事,讓我們在理性和感性之間不停遊走,難以分清此時究竟應該用何種心態看待眼前的影像。是該和角色一起瘋癲到底?還是保持理性以探究其中所要訴說的又是什麼樣的現象?



以提姆波頓所呈現的藝術作品來看,充斥著怪誕、誇張和各種不受拘束的表現手法。在同一部動畫作品的呈現中,人物的比例可以隨著角色有各種不同樣貌,並不會受到單一設計理念的侷限。這些看似超出理性範圍的設計理念、角色設定都彷彿讓提姆波頓與「理性」二字相距甚遠,可是在其動畫作品的製作手法選擇上,他和團隊卻一再的選用了做工繁複、耗時的逐格動畫。從動畫角色的黏土製作、場景設計到動畫中每一幀的拍攝、製作步驟,都兼具了理性和感性這兩項矛盾的設定。我們能從提姆波頓所參與製作的逐格動畫中看出,每一個動畫作品都展現出了理性和感性的集大成。尤其是當我們觀看動畫製作過程中的幕後花絮影片時,角色的黏土模型製作在每個環節上都能說是以極高的理性在製作一項感性的成品。其每一個角色的關節、五官,時常都需要伴隨著數十個以上不同的配件,用以支撐在影像呈現上的一秒所需(每秒大約需要24張影像)。這樣投入的時間成本比例差異在現在來說可以說是極不合理的,當一部電腦、一套軟體也能夠運轉並完成相似成品時,是什麼樣的精神和意念驅使提姆波頓和其團隊仍然選擇逐格動畫這一項繁複且耗時、耗力的手法來呈現所要訴說的故事呢?



康德說「美是沒有概念的愉悅」,在我看來,提姆波頓和製作團隊在製作手法上堅持選用逐格動畫也是出自於某種沒有概念的愉悅。他們所呈現出來的動畫作品絕非只是一部動畫作品而已,同時也是一件以影像方式存在著的藝術作品,影片中的每個細節都散發著美的意念,充斥著理性和感性之間的微妙衝突。在康德的先驗唯心論中提到「空間、時間和因果關係是現象之間相互聯繫的直觀形式,它們並非與現象分離的獨立存在」,而逐格動畫又何嘗不是這樣的一種存在?黏土模型在既已設定好的場景空間中,以無數且細微的變化正慢慢建構出影像作品中的那一秒鐘。是那些無數被一再細微調整,再被一幀幀拍攝、集合而成的影像,為我們顯現出了動畫作品中所要訴說的故事。


《地獄新娘》動畫片段

《地獄新娘》動畫片段

《地獄新娘》動畫片段

《地獄新娘》動畫片段

《地獄新娘》動畫片段


我們並非在一開始就得知提姆波頓打算透過動畫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反倒是自那些看似怪誕的故事中,從那些極其荒誕的故事裡所描述的意象,映射出了許多現實中的面貌。《聖誕夜驚魂》裡,原本對年復一年的「萬聖節生活」感到孤躁乏味、迷惘,無意間踏入聖誕鎮而意圖藉由取代聖誕老人來填滿心中的空虛的南瓜王傑克,在經歷一切後重新找到自己、忠於自我;用一種地獄在人間,以死氣沉沉的陽間和熱鬧喧騰的陰間來呈現對比的《地獄新娘》,甚至透過一種活人比死人還陰險、狡詐和算計的反差來反諷現實中最可怕的反而是活著的人,而非逝者;面對離別時,難以對所愛之生命告別,進而嘗試違反倫理的復生術的《科學怪犬》,純粹的愛和扭曲的意念所創造出的「怪物」,往往只有一線之隔,而人所欲操弄的生命,依然難逃命運中的安排,人之於大自然終究是渺小的存在。這些經由消化所得到的意涵,都是提姆波頓以理性的過程,透過荒誕、誇張的影像所呈現給我們的。在這樣的過程之中,理性和感性不斷的相互錯位,才最終以我們所能接收到的意象在我們心中顯現出來,而這難道和康德所說的沒有雷同嗎?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喔!


參考資料

【展覽/心得】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

《提姆波頓異想世界展》巡迴各國盛大登台!十大沈浸式展區與鬼才導演踏上奇幻旅程

怪誕鬼才的經典造型設計 – 這個世界絕對無法缺少提姆波頓

初遇提姆波頓:一個始終長不大的純真心靈,為我們展現他眼中的真實世界

跨足動畫恐怖片鬼才提姆波頓好萊塢留印

德國表現主義(1900~1925)Expressionism

歌德次文化

康德:先驗與感性 - EP32

先驗唯心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