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5|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執意在心,苦惱生起。

[心所創建出的牢籠]

宇宙間舉凡一切會動的東西,最終都會壞去,因常性不可得,所以無常。就像機械車會故障、人會生病、昆蟲會死掉,花草熟成後會凋零,ㄧ個木箱就是放在那裏也會慢慢壞損,種種的一切都免不了緣滅的一天。在人世,我們執意著那些必然會逝去的,孰不知這一切在壞盡的最終,還是會由一種截然不同的立場、觀點、角度與方式再次聚緣。在世俗的觀點中,慣性用一種即定的模式啟動《緣份》這二字,從物質的表相、與較有利益優勢的層面來解讀事件。



人與人從相遇、相識到相愛,業緣深一點關係就能唯持久ㄧ些,直到百感交雜皆嚐盡,一段關係還是緊緊相繫。我們試著從兩人未相遇前的角度思考,其實這是沒有實質上互動的一段關係。也就是說,在某種契機下,起了感情上不同程度的意念,才開始互動彼此之間。





[欲念促成一切延續]

沒有一個人是靜止、不產生任何與關係的連結,因爲我們從母胎出生就產生了第一段關係。在每一次不同的關係境地裡,去投射出關係經驗裏的酸、甜、苦、辣。最重要的是,長期養成的習慣讓我們相信,這些感覺是真實不虛、與難以脫離的。



如前述的無常,所有的關係到最後終究會分離,短時間的交集,不會比長時間道離別時痛苦。多數人在分別時都會產生痛苦效應,除了不願意、不甘心,還有千百萬個在腦海浮沉的爲什麼。在已知並且是常態狀況的前提下,人與人在相遇之前,ㄧ段關係本就不是任何實質的價值與存在。是人心的各種執意驅使著頭腦意念,描繪框架出各式各樣不同的關係牢籠。我們總是擔心會失去的,害怕已經得到的,又不滿足現在所擁有的,因爲欲望造成促成煩惱與痛苦。




[喜追根究底的大腦]

事物的本質不好釐清,也很難真正的解釋清楚。就像早上吃了一碗麥片,麥片裝在碗裡,碗是泥料加了水後再燒製出來的,真要追根究底,那泥料跟水跟火又是怎麼來的?我們習慣從一個既定的立場去推演與考証,自發性與不間斷地去運作著頭腦,這就是慣性的邏輯思考。



ㄧ個萬花筒其中的彩色玻璃片,轉動時會形成不同的組合,呈現出多種的新圖案和花樣,但筒中色彩碎片的數量和質量不變,只是我們不能預測每一次因晃動而停下的碎片,會呈現是什麼圖案。就像一個人有一個頭腦,心ㄧ感受,腦子就開始不斷的浮現想法。變化萬千的事物無常理可循,難以定斷,那執意的道理在哪裏?是我們的心。就如同萬花筒只是靜置在那,沒有轉動就不會有萬般的碎片圖案,既使轉動了也不能知曉,最終會示現哪一組絕對的色彩碎片圖案。



[心在思考所以難過]

有一種說不出口的難過,感覺酸酸的透不過氣,細細微微的像針扎,這種感覺稱做「心痛」。同時間在實際心臟的位置,好像真的能感受到生理上的痛覺。領域專家在一場實驗中的數據研究表示,心臟具有獨特的情感智能。藉由圖片引發被實驗者的情緒誘因,再以儀器同時紀錄生理數據。每每呈上圖片時,被實驗者的心臟總是能比大腦做出更快的反應。



所以這就解釋了許多時候,我們的心感覺不舒服了,下一秒才會開始邏輯推演。如:看到自己在意的人、事、物,與其他人產生較密切的連繫,心首先會先產生感受,頭腦才會接著心的作用去思考當下的狀況。



在關係中,害怕與擔心是使人焦慮的大問題,太多的時間都放在偵查生活之中,只因自信心與安全感在關係裡的過度缺乏。我們可以由此反觀的去看,相信關係,而且勇於託付。任何成熟的關係就理所當然的少去了猜忌與慌恐,因爲信任是一把萬能鑰匙,能開啟所有被阻擋的心門。但我們時常忽略了因緣和合一事,萬事俱備需要在適當的時機與緣份才能達成,缺少一項它就不會成立,即使極微的塵沙、原子、電子,都不能離開因緣而存在。



[有什麼是已經存在]

人的痛苦根源在於,大腦長期以來對一切事物的認知,執意於已定和可預測的事物。心的執意,讓過去、現在、未來,複製定義出不同類型的關係鏈。對我們真正有幫助的,是需要藉由痛苦的表相,去拆解與觀照心,這才真正能對治自己與種種關係的實相。



刻意的傷害很難在相安無事中發生,唯獨心感覺無趣又了無新意時。實質的去理解因緣和合的存在,該發生什麼事它的始終緣由。聆聽心的聲音與其相處,觀照心的感受和羅輯思考同樣重要,心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反而能給予自己更爲重要的回應。如:當心痛了,誠實的面對自己,便能得到最好的處置。



[ㄧ切都在進行當中]

在海邊或沙漠,偶爾可以看到綠州或城市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可是等到走近一瞧,卻又消失了,這種現象是虛幻不實的,就如「關係」只是兩個字跟一個概念。當我們幫自己貼上《去感受》的標籤,給了能運作哭與難過、甚至心痛的歷程。大致上來說,這只是一個世俗頭腦的簡單概念,在生命中循環的經歷。



足斤兩的緣份能使人相遇、相知、相惜,緣盡了就會分開,是不變的自然法則。我們不斷地在關係尋找中成長的機會,關係也成爲了一門學問與藝術。「緣」在眾多的條件組合之中,也不斷在改變,「果」亦隨其變化。就像人必經過學齡前、後的觀摩學習,才會慢慢長成,開始走向社會。凡事由自身開始,學習將ㄧ件事情的惡緣,轉換爲善緣。修正自己的問題,進一步改善他人的反應,讓彼此都能得益,掌控好緣份的生起,便能更好的得知所來之果。



「ㄧ樣在方格子創作者的你妳追蹤我,我會回追

因爲我們都需要動力繼續往前行。」 芃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