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Year of ”Loong”:是正名,還是去英文化?

〈Year of ”Loong”:是正名,還是去英文化?〉2024-02-11


  今年是龍年,除了看到很多用「龍/攏」諧音做成的爛梗吉祥話之外,一個也引發人們注意的「語言事件」是:有別於十二年前,今年中國官方在相關的國際宣傳或新聞稿上,使用的翻譯不再是”Dragon”,而是"Loong”。


  會想要做這樣的改變其實不難理解。相關的討論也並非首次出現。雖然世界各地的傳統故事都有名為「龍」的奇幻生物,但西方龍和東方龍的形象其實一直都很不一樣。



  東方龍一般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徵,除了「飛龍在天」的形象之外,也能夠在水中悠游。而最典型的西方龍,則更像是長著雙翅、口中吐火的「大蜥蜴」。以寶可夢來比喻,就像是君主蛇與噴火龍之間的差別(不過,這兩隻寶可夢都沒有龍屬性,寶可夢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生物啊!)。


  另一方面,以最常見的那些西方童話故事或傳奇故事來說,比起東方龍的「神性」,西方龍更像是一種生物,只是比其他生物更具智慧、甚至有些狡詐。因此,龍除了強大與奇異之外,往往也意味著危險。所以,如果兩種龍被視為同一種,那在西方意義之下,「崇拜龍的東方」或許也就綑綁了更多東方國家不那麼樂見的刻板印象



  此外,”Dragon”其實是一個相對不明確的,對所有種類的「龍」的泛稱。在其之下,還能根據這種龍是否有腿、是否有翅膀、與蛇的形象是否相似等特徵,做出很多不同的細分:


  ”Wyvern”是典型的雙足飛龍,最接近我們一般會立即想到的西方龍;”Amphiptere”與”lindworm”,這兩類形象更接近大蛇,前者有翅膀,後者一般沒有。在一些不同的傳說文獻中,對於遠古大蛇和遠古惡龍的形象有時會交替使用。


  ”Wyrm”,在《遊戲王》中,它被稱作「幻龍」,是一種有別於龍族的種族。有著與東方龍稍微相近的「蛟龍」形象;”Drake”(對,跟那個饒舌歌手的名字是同一個字),則在龍的面向以外,「獸類」的感覺更重。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方面希望將有自身特色與傳統的東方龍獨立出來,不再以”Dragon”稱呼,並不是無理取鬧。隨著近年來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有所進展,許多西方民眾也比或多或少知道兩者的不同,如果能夠用語言做出區分,也是件令人樂見其成的事。在這個角度上,「鳳凰」與「不死鳥」、「殭屍」與「喪屍」間更明確的區分,也會是世界各地的奇幻故事與傳說故事受眾希望能在未來看到的「進展」。



  但另一方面,中國近幾年來「去英文化」的大方向也是明顯的。地方的路標開始有全拼音化的趨勢,「路」的翻譯用”Lu”取代”Road”、「站」的翻譯從”Station”改為”Zhan”。從這個角度來說,”Loong”不僅僅是要把東方龍從龍裡面辨識出來,更是全面去英文化的其中一個環節。是中國希望與英語世界爭奪話語權的其中一個嘗試。


  的確,雖然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一個既存事實,不代表未來就應該永遠如此。但以中國目前這種做法,或許也很難讓世界的語言典範一下子轉變為以中文或中國文化主導。


  如果中國真的希望自己的文化在世界上有更高的能見度和應用,或許需要的不只是「官方大力推廣」和「將翻譯全面拼音化」,而是去表現出自己文化獨特與值得欣賞的一面,以及首先:減少那些對其他國家的敵意與「戰狼態度」吧。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2gDiJjak58opunei4QmyS6HGZHWL7c51kQteya4mf8t6bZN7fXwZ35pmsTZ2CgYiQ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