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08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7 A Mad Tea-Party: 語言和意義

一個瘋茶會

現在讓我們用卡羅的語言態度檢視一下日常語言﹐先用英語中常見及宗教家常用的一個問題開始﹕

ML: What is the meaning of life?70

這個問題平平無奇﹐但卻疑難一大堆。我們做個簡單的分析。ML 的漢語翻譯大概離不開

ML1: 人生的意義何在﹖

ML2: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兩個板本或類似 ML1ML2 的造句。漢譯還好﹐沒有原句的問題﹐因為漢語非屈折 (inflected language)﹐語法上不大能夠明確表達名詞的數﹐也沒有明確分辨定冠詞 (definite articles) 和不定冠詞 (indefinite articles) 的習慣。ML 的煩惱主要來自定冠詞the」的使用﹐因此誤導了語言用者的思考路向。先不去分析「meaning」或「意義」的眾多解釋 (但提醒讀者一下﹐在這個語境中﹐「意義」含有價值/目的的意思﹗)﹐「『themeaning of life」明顯暗含人生的意義只有一個﹐並且是獨特的一個﹐因為用作修飾「meaning」(單數名詞) 的「the」在英語中 —— 一旦用於修飾單數名詞 —— 即強調該事或該物為獨一無二。

但為什麼人生的意義只能有一個﹐並且是獨特的一個呢﹖

ML 不是一個哲學問題﹗ML 是一個英語語言習慣誤造出來的一個假哲學問題﹗

人生不可以有多過一個的意義嗎﹖

ML 又假設了「life」或「人生」這樣的一個普遍性概念﹐但每一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為什麼不同的人生必須有同一個意義呢﹖

再進一步說﹐為什麼人生必須有意義呢﹖

人心總有追求﹐是心理使然﹐但「凡追求的必有對應的現實」則顯然是個假句。

再說﹐為什麼人總要別人 (宗教家﹑教會﹑政治家或甚至哲學家) 告訴自己人生的意義就是 X 或者就是 Y﹐彷彿才會心安理得﹐這是出於懶惰之故﹐還是缺乏自信﹔說到底﹐可能是不願承擔責任。

存在主義者曾經給我們上過一課﹐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尚-保羅·沙特 (Jean-Paul Sartre: 1905-1980) 說﹕「存在先於本質」(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我們彷彿沒有聽進去。如果某人的人生意義必須由某人自己創造﹐ML 的普遍性提問根本不會有結果。因為普遍性的人生沒有本質性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由賦予自己一個或多過一個的意義。

這個說法好像又有點偏差了。

總而言之﹐ML 的造句是一個英語語言習慣﹐不必有對應的現實。

raw-image

__________

70M」來自「meaning」,「L」來自「life」。

-| 再往下跳 ﹏﹏﹏>

avatar-img
7會員
354內容數
我們這裡談兩個東西: 哲學和邏輯,以及與哲學和邏輯相關的東西。 首先開設的房間是《綁架愛麗絲 之 地下邏輯》。 隨後將陸續開設《綁架愛麗絲 之 鏡像語言》和《上古漢語的邏輯結構》。 聯絡作者﹕sen.wong@proton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人工語言和自然語言的分野帶有很大的誤導成份。通常﹐我們說﹐譬如﹐HTML (一個編程語言)﹑命題邏輯 (一個邏輯語言)﹑代數 (一個數學語言) 等﹐都屬於人工語言﹐意思是它們是為了比較明確的目的刻意建造的﹐語法和語意都是嚴謹 ...
但本章﹐以至本故事﹐最有趣的可能是帽匠最後丟下的那句話﹐帶點英式的刻薄口吻﹐嘲諷愛麗絲的無知﹕「對你來說是一樣的」(It is the same with you)。...
讓我們再研究一下 an1﹑an2 和 an3 中等號左邊的那些句子。 我們發現﹐在正常的情況下﹐如果「我」指稱 (denote) 人類的任一健康個體 (譬如沒有視障)﹐「我吃的﹐我都看見」和「我睡覺的時候﹐我都呼吸」皆屬真句。...
先分析 an1﹐「我吃的﹐我都看見」大概的意思是﹐我吃什麼我都見得到﹐不是什麼駭人聽聞的句子; 反過來﹐「我看見的﹐我都吃」便有點可怕了。這個句子的意思大概是說我見什麼吃什麼﹐無論是紅燒肉﹑蝦醬炒通菜﹐還是臺﹑凳﹑陽光﹑親朋戚友...
愛麗絲做了三個陳述。首先﹐三月野兔要求她用清晰的語言講話﹐她說她的語言是清晰的﹐她說出來的就是她的意思。然後﹐她不那麼自信地補充說﹐她的意思就是她所說的。最後﹐彷彿要拯救濕滑路上的自信﹐愛麗絲聲稱兩者都是一樣的。
大家不妨幻想一下瘦削矮小的羅素﹐靜靜地坐在一角﹐聽著愛麗絲與三月野兔的爭吵﹐突然來了個「哲學」靈感﹐打斷了她們的話題﹐建議愛麗絲修剪頭髮﹐聽了愛麗絲的過度反應之後﹐羅素那長長的馬臉上的兩顆眼珠子睜得特大﹐卻突然問了另外一個「哲學...
其實人工語言和自然語言的分野帶有很大的誤導成份。通常﹐我們說﹐譬如﹐HTML (一個編程語言)﹑命題邏輯 (一個邏輯語言)﹑代數 (一個數學語言) 等﹐都屬於人工語言﹐意思是它們是為了比較明確的目的刻意建造的﹐語法和語意都是嚴謹 ...
但本章﹐以至本故事﹐最有趣的可能是帽匠最後丟下的那句話﹐帶點英式的刻薄口吻﹐嘲諷愛麗絲的無知﹕「對你來說是一樣的」(It is the same with you)。...
讓我們再研究一下 an1﹑an2 和 an3 中等號左邊的那些句子。 我們發現﹐在正常的情況下﹐如果「我」指稱 (denote) 人類的任一健康個體 (譬如沒有視障)﹐「我吃的﹐我都看見」和「我睡覺的時候﹐我都呼吸」皆屬真句。...
先分析 an1﹐「我吃的﹐我都看見」大概的意思是﹐我吃什麼我都見得到﹐不是什麼駭人聽聞的句子; 反過來﹐「我看見的﹐我都吃」便有點可怕了。這個句子的意思大概是說我見什麼吃什麼﹐無論是紅燒肉﹑蝦醬炒通菜﹐還是臺﹑凳﹑陽光﹑親朋戚友...
愛麗絲做了三個陳述。首先﹐三月野兔要求她用清晰的語言講話﹐她說她的語言是清晰的﹐她說出來的就是她的意思。然後﹐她不那麼自信地補充說﹐她的意思就是她所說的。最後﹐彷彿要拯救濕滑路上的自信﹐愛麗絲聲稱兩者都是一樣的。
大家不妨幻想一下瘦削矮小的羅素﹐靜靜地坐在一角﹐聽著愛麗絲與三月野兔的爭吵﹐突然來了個「哲學」靈感﹐打斷了她們的話題﹐建議愛麗絲修剪頭髮﹐聽了愛麗絲的過度反應之後﹐羅素那長長的馬臉上的兩顆眼珠子睜得特大﹐卻突然問了另外一個「哲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1 Looking-Glass House : 對稱 鏡子屋 四 在進入有關對稱的討論之前,讓我們談一下對比。 《越鏡而過,及愛麗絲所見》與《愛麗絲奇境歷險記》有很多刻意的對比。 愛麗絲的首個歷險記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 以暖洋洋的夏日為背境﹔她的第二個歷險記 ——《越鏡而過,
Thumbnail
「道」就是「路」,「路」就是「道」。   ——黑茶舍茶黑
Thumbnail
5 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 一個哲學問題 / 視角2 毛毛蟲的忠告 五 數學工作者書寫恆等式是尋常事﹐譬如「9 = 9」或「6 = 4+2」等。為什麼數學工作者可以這麼輕鬆地做這種陳述﹐即一個恆等式中的等號的左項與等號的右項同一或等值? 因為一個恆等式中的等號的左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愛麗絲的姊姊輕輕地拂去從樹上飄落到她臉上的枯葉,並說﹕ 「醒醒吧,親愛的愛麗絲!真是的,睡得這麼久!」 「哎喲,我做了一個好奇怪的夢啊!」 ...
Thumbnail
國王搓著雙手說﹕ 「這是我們迄今為止聽到的最重要的證據,所以現在讓陪審團來 ...」。 愛麗絲一反常態,隨口便插話 ,因為在過去的幾分鐘裡,她長大了,便不再戰戰兢競了﹕ 「如果他們中有人能解釋一下,我會給他六...
Thumbnail
這裡有一件軼聞。 第十一章中對傑克的指控詩的原出處來自一首古老的英國童謠。 原來的童謠共有兩個詩段﹕ The Queen of Hearts, ...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人活到一個階段, 常開始思索人生意義: 「我是誰」、「我為什麼來」、「我天命是什麼」
Thumbnail
1 Looking-Glass House : 對稱 鏡子屋 四 在進入有關對稱的討論之前,讓我們談一下對比。 《越鏡而過,及愛麗絲所見》與《愛麗絲奇境歷險記》有很多刻意的對比。 愛麗絲的首個歷險記 ——《愛麗絲奇境歷險記》—— 以暖洋洋的夏日為背境﹔她的第二個歷險記 ——《越鏡而過,
Thumbnail
「道」就是「路」,「路」就是「道」。   ——黑茶舍茶黑
Thumbnail
5 Advice from a Caterpillar: 一個哲學問題 / 視角2 毛毛蟲的忠告 五 數學工作者書寫恆等式是尋常事﹐譬如「9 = 9」或「6 = 4+2」等。為什麼數學工作者可以這麼輕鬆地做這種陳述﹐即一個恆等式中的等號的左項與等號的右項同一或等值? 因為一個恆等式中的等號的左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愛麗絲的姊姊輕輕地拂去從樹上飄落到她臉上的枯葉,並說﹕ 「醒醒吧,親愛的愛麗絲!真是的,睡得這麼久!」 「哎喲,我做了一個好奇怪的夢啊!」 ...
Thumbnail
國王搓著雙手說﹕ 「這是我們迄今為止聽到的最重要的證據,所以現在讓陪審團來 ...」。 愛麗絲一反常態,隨口便插話 ,因為在過去的幾分鐘裡,她長大了,便不再戰戰兢競了﹕ 「如果他們中有人能解釋一下,我會給他六...
Thumbnail
這裡有一件軼聞。 第十一章中對傑克的指控詩的原出處來自一首古老的英國童謠。 原來的童謠共有兩個詩段﹕ The Queen of Hearts, ...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人活到一個階段, 常開始思索人生意義: 「我是誰」、「我為什麼來」、「我天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