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人節行禮」一文中題及「帶一對〈超級百厭〉的囝囡」,給我囝「圈了」出來,我幽默地對他講:「你地係喎!」其實我不是標籤他們,而且我覺得幼兒「百厭」是天性,那代表著他們身心健康,又喜歡探索,我心底裡是鼓勵幼兒跑跑跳跳的,讓他們盡情放電,絕不會強迫他們坐定定,所以我的「辛苦位」(或回想起來是「開心位」),便是陪他們跑跑跳跳,每逢假期,便帶他們到戶外走走,那怕上山下海,能力上許可的,都給他們嘗試。
首先,他們在幼兒階段便先學懂游泳,那是基本求生技能,隨後便學習水上運動項目,例如:獨木舟,方便他們探索水世界,小小年紀便可以近距離接觸海星﹑海刺等生物,他們自然培養出愛護海洋的價值觀出來,不是只看書本的被動學習,是主動親身接觸的學習。其次,他們亦在小學階段學懂踏兩輪單車,那也算是很好的逃走技能,更是平價的代步工具。基本技能之外,我和一般虎媽一樣,讓他們參加很多興趣班及學術課程。囡沒有發展到其中一樣興趣出來,倒是到了外國升學後,便愛上攝影,同時也喜歡戶外影動物,喜歡大自然也可能由少培養出來的。而囝則在很多興趣方面都有成績表現,包括足球﹑短跑及羽毛球等項目,小小年紀奪獎無數,多次參加學界,都有破大會紀錄的嬌人成績,亦曾是香港足球代表隊成員,從運動瀉去了他過度活躍的精力,結果在靜下來之時,他更能專注學習,所以學術成績相當不錯,現在在海外升學,繼續踢足球及參加羽毛球比賽,生活多采多姿。
培養囝囡是我半生的職業,感謝主給我智慧去帶大他們,我採取的是「放風箏」的培育方法,放風箏前要先知道風的方向和速度,等同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及了解囝囡的個性和長短。
開始放風箏時逆風向前跑,直到感覺風力夠了,當風箏向上爬昇時,可停下來,慢慢放線,即代表培育過程中要面對一定程度的困難及付出,直到有點成績之時,適時放手,讓囝囡自由發展。若是風力不繼時,便要快速向後收線,若風箏有下降的趨勢,有時尚須迅速收回一部份風箏線,直到風箏能在天空挺住不墜,即代表要適時留意囝囡各方面的發展,快速在後方支持及鼓勵,有相有量,一起面對困難。父母要收放自如,囝囡才會爬昇得又高又遠。放得太多,風箏線易斷,收得多,風箏又昇不高。
當父母是一門相當高深的學問,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唔同年代有唔同教育的經典故事,再加上每人的性格都大不同,一種方法用在甲小孩很受用,但用在乙小孩又不見效。比喻培育方法為「放風箏」玩意兒,只是希望天下父母也可以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