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挺羞恥的,不過我仍然想分享出來。
我決定,從今天起專注在成為我想成為的人,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我想試著擺脫所有的「應該」。還有,盡可能不去管罵我的人。把時間與注意力還給我自己想做的事上。
最近我越來越意識到,過去四年的工作裡,驅使我想把事情做好的動力,並不是想把事情做好,而是不想被罵。既不是尋求讚美,也不是想升官加薪,就只是不想被罵而已。我整個人就是一個為了避免被罵而存在的生物。
而事實上是,其實沒什麼人真正罵過我。我的爸媽,我的主管,我的同事,沒有人真的針對我破口大罵,或是嚴厲指責過我。頂多是我會看見主管正在指責別人,或是其他跟我比較無關的同事可能受到責備的樣子。
但我就像馬戲團的大象,被鎖鏈綁久了,明明都已經鬆綁了卻還是不敢亂動。我被「被罵」兩字制約了。我意識到,我過去的注意力幾乎圍繞在「不要被罵」。而這樣做的後果,是把我實際上想說卻沒說的話,一直封印在不知道什麼地方。「說自己想說的」和「閉嘴不被罵」之間,我幾乎是下意識地選擇後者。
但是那些話從來都沒有消失。
從今天起我要拿回我的注意力。我知道這樣講大概會讓有些人覺得很中二,不過我想大概也沒辦吧。這也算是接納自己的一步吧,不是嗎?把注意力放回自己想說的,放回自己想去做的。接受自己此刻自然的樣子(就像現在講一些不知羞恥的話),然後往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走去。
這樣做大概意味著會受不少傷吧。別說別人了,上面的話就算是我自己過一段時間回來看,大概都會不忍入目吧。被笑就被笑吧,被罵就被罵吧。反正這種文章大概也只會寫一次而已(希望)。就算自己都快要看不下去,也還是只能這麼做而已。如果又因為怕被罵而選擇隱藏,那跟以前有什麼兩樣呢?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又是在對自己說謊吧。
這並不意味著我在往後的人生裡,要 100% 不說謊地活下去。人生裡難免有一些不得不說謊的時刻,有些話就是不一定要說(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接受這件事)。但至少在文章裡,在這張白紙上,我想盡可能地對自己誠實。如果不對自己誠實,就是在選擇別人的人生。
不僅如此,我也同時要開始試著練習快樂。
昨天在《納瓦爾寶典》裡讀到一句話,他說:
快樂是一種能力,就像重訓、節約飲食和愛人一樣,是需要練習的。
這讓我想起我在大學剛分手的時候,我的直屬學長跟我說過一句話:「為什麼你要把自己搞得看起來那麼不快樂呢?讓自己開心點吧。」當下我其實不是很高興,覺得他既然什麼都不懂,有什麼資格對我說呢?如果可以那麼容易就開心起來我也想要啊。
但現在我忽然意識到,是我一直沒有「快樂的能力」,也沒有試著把注意力放在使我快樂的事上。我想起《也許你可以找人聊聊》裡的一句話:「你可能很痛,但不一定有那麼苦。」而我過去所做的,是一直把自己裝得很苦。我之所以苦,是因為我把眼睛遮住了,不讓自己看到那些快樂的事。就算不小心看到,也騙自己:那些是假的。
如果納瓦爾說的是真的,快樂真的是需要練習的,而且只要練習就可以獲得,那我或許真的要試著練習看看。即使我第一次看到這說法的反應是,這到底在講什麼 bullshit。不過就試試看吧。
你覺得你是 1 還是 2 ?
-
上週我去了倫敦的歷史博物館,裡面有恐龍化石和很多漂亮的礦石收藏。礦石收藏比我在台灣的礦石市集看到的都壯觀。
逛完之後我想捐款,於是我找到了一台捐款機。畫面顯示「Tap to pay」。我不加思索地就拿出手機開了 apple pay。感應完之後,捐款機跳回了選擇捐款金額的畫面。
有哪裡不太對勁。
等等,怎麼會先付完錢之後才選金額?
我繼續操作捐款機,隨便點了 £5 的按鈕。畫面顯示「Tap to pay」。
我越想越不對勁。
我拿出手機一看,Apple pay 最新一筆交易的金額是 £20。
…我原本只想捐 £5 啦!
-
在上週 2%的話,我對現代普遍的焦慮問題提出了我的看法。
我們該如何面對滑完社群媒體之後的空虛感,和什麼都不做就會有的焦慮感?
用一句話來說,如果我們能接受自己有一天會死亡的事實,並且時常思考死亡,那麼我想多少能緩解這種無以名狀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