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結果維持健康的關係-下|累積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目的論而不是結果論

與結果有關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我如何看待「時間」與「結果」的關係。怎麼說呢?

我記得我在某年參加了企業福智營,這是一個佛教團體辦給企業主參加的活動,我一直都是很目標導向的人,而在參與這場活動之前,我非常焦慮於我的志業、目標,我一直覺得步調太慢了,就算我已經幾乎全年無休,每天只睡不到4小時,我都還是覺得時間不夠、步調應該更快一點。

在這個營隊中,我學到兩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無限生命」、「全面而完整的認識」這兩件事情。

關於「無限生命」我的理解是就算我的使命、志業,全力以赴仍然沒辦法在這輩子完成,也還會有下輩子、下下輩子,持續不斷的輪迴轉世來完成這件事情。所以不要用我只能活到80歲去看這件事情,也不要用我60歲退休來看待我的目標。

講得比較玄幻一點,就是我的靈魂使命是不會隨著肉體消逝而消失的,他會持續存在。那麼我的目標與使命就沒有一個蓋棺論定的時間,不論我的肉身寂滅多少次的輪迴,最終的最終,他一定會發生。既然如此的話,現在的結果代表的意思就很不一樣的,他只是一個過程中的小小節點。

而我在支持人們朝目標前進時,發現大部分的人看待結果不是用這樣的觀點,這跟我們的學校教育有關。

當我在學校學習一門學問,可能是英語,學了幾個月之後會需要考期中考、期末考,來看到自己與同學間的相對進度(透過分數)。但當我們成績考的分數不到60分、當我們跟同學們比起來,是最後的10%,家長與師長就會讓我們收到一個訊息:「我不夠好」。在這樣的訊息下,我們很有可能會跟自己說:「我不是學英文的料」、「英文對我來說就是超難」、「我在這塊沒天賦」。

於是在這樣的「結果」與「時間」的關係下,我們將會對自己貼上一個「信以為真,但不是事實的標籤」,從此看到英文就沒興趣、想要跳過,可能因此錯過了一份好的工作、一段好的戀情。

所以當自己覺得結果不理想的時候,可以試著去問問自己,這個目標,我是為了拿來考試的?拿來應付交差的?還是是真的要拿來實現的?

如果這個目標我最終一定會令到它實現與發生(以上面的例子,就是把英文學好,到可以跟外國人自在交談),那麼現在的結果不好,只是一個讓我看到我的問題在哪裡的關鍵節點,所以我們要去找到教練、找到有經驗的朋友去請教,了解我可以怎樣讓結果更好,問問他們是怎麼「聰明工作」的,問問他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會怎麼應對處理的「這些行為背後的價值觀」。

永遠、永遠,我們要去學習的不是行為跟方法,因為每個人成長的經歷不同、專長不同、個性不同,複制對方的行為跟方法成果是有限的,大概就只會到 70分的層度,真正要完全的學會、熟透,關鍵必須要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方法。但前提是對於該領域,要有全面而完整的認識(全局觀並降低認知落差)、要知道從哪裡先開始(學習階梯),所以問到一個高手是怎麼觀察、思考、判斷,以及背後的價值觀、底層邏輯,才是學習的真正關鍵。

不論成敗,一切都是好消息,都能有所學習與成長

當年有一部很紅的印度好萊鄔電影,叫做「三個傻瓜」,裡面有一句台詞,記得也紅極一時變成口頭禪,也就是「All is well」中文直翻的話,就是「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不論事情發生的當下,我的主管認知去判斷他對結果是正面或負面的幫助,我都要去強制解讀他,找到他的正面意義。也就是自己看待目標、願景一定要發生的企圖心不會受到結果的影響。

就像前面文章內容所說的,當我在看待我的目標、願景發生的時候,我的心態是正面積極的,我也很清楚現在的結果只是一個「過程」,這並不是最終的結果,我只是還在達成的路上而已。那麼自己看待這個結果的態度,就可以做到「結果就單純一個中立的資訊」、「所有對於這個結果的發生而產生的衍繹與情緒都不是真實的」、「結果不等於我」、「這結果讓我看到,我在成功的路上」等等諸多健康的對話。

當事情發生得很順時,跟自己說「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可是同時也要去留意:

怎麼會發生得如此順利?我是不是低估了我自己的能力,設定了一個太小的目標?
我是否在達到階段性目標時就鬆懈了,而忽略了提前達成,或是同樣的時間達成更多?
我在過程中是否有全力以赴了?我從這次的結果中,我學習到了哪些方法、觀念可以對目標有正面幫助和意義,於是我下一次可以繼續拿出來用?

當事情發生得不順利時,也要跟自己說「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這時候可以更需要去思考:

目標的設定是不是太高了?對自己能力的評估是否有幻覺?
過程中是否有記得向他人求救、尋求幫助,善用槓桿思維?還是我都自己做?
我在過程中有哪些學習?如果重來一次,怎樣可以讓結果比現在的更好?

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以減重來看,當我真的要開始認真減重,不論減重的目標為何,接下來就會有幾個步驟和環節可以開始操作。

首先,抽血檢查、健康檢查、身體結構數據的取得很重要,同時接下來的每天都要量測體重。

第二,依據上述自己身體數據的結果,來去找到相對適合的減肥方式,也就是必須要詢問在這個領域有經驗、專業並支持你的人的意見。而不要自己盲目地在網路上搜集資料後就去嘗試,用錯方法當然不會達成,更無畏地增加挫折。

第三,設定每天的行動計畫,依據我自己對減肥這件事情的了解,要能有效達到減重效果,下列幾個重點一定要「同時」做到,缺一個成效就開始差了。

飲食控制:原型食物、少油少糖少澱粉是基本的。
喝足夠的水:體重x20是基本水量;要瘦身要喝到基本的體重x30
微量運動:兩個重點,維持基礎代謝率以及大量排汗,排出體內雜質
在對的時間睡覺:也就是晚上11點-凌晨1點間一定要躺在床上睡覺
保持心情愉悅、壓力放鬆:也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的控制與調整

上面這五件事情,每天堅持,依據我自己的經驗,身體就會自然調節讓體態、體能回歸到最健康的狀態,也就是未發胖前的狀態。

而在堅持上述五的步驟來達到減重的過程中,因為每天盯著體重計上面的諸多數據變化,我們也不可能每天都五項子目標都可以天天都完美做到。所以體重計上的數字會每天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發揮這篇文章所在講的幾個重點:

我減重的目標是回歸健康,還是今天就一定要到多少數字?
所有的消息都是好消息,所以反思昨天的一整天,我多做了什麼或少做什麼了,導致我的結果不如預期?
如果時光倒流重新再來一次,我可以怎麼做,讓我的結果比現在更好?
嘉許自己的收穫與發現
制定接下來的行動計畫,並認真的去執行它
我的每一個選擇,不是朝目標更前進一些,就是更遠離一些。
所以,我是基於我的目標做選擇,還是基於感覺做選擇呢?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到底在累積什麼與我目標相關的能力?
基於我的目標,我今天可以做什麼小小小的一件事情,朝目標前進一點呢?

附上 One Muse 的相關社群及預約隨喜體驗的資訊:

  1. 預約 One Muse 「隨喜體驗」
  2. One Muse 萬謬卡「粉絲專頁」
  3. One Muse 萬謬卡「Instagram」
  4. One Muse 萬謬卡「Line 官方帳號」

One Muse 顯化的底層邏輯

如果你對個人成長和心靈提升感到困惑,或者你的職業發展正處於瓶頸期,那麼《One Muse 顯化法則》將是你突破現狀的最佳指南。這本書不僅講述了顯化法則的核心原理,更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方法,幫助你從內在信念開始,逐步改善外在結果。

達哥結合多年在企業顧問與心靈教練領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念頭」與「能量」的相互作用,揭示了成功與失敗背後的本質原因。書中所提及的「一念生萬象」理念,幫助你認識到,所有的現實都是由內在信念和念頭所形塑。當你學會正確運用這股力量,所有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特別是在面對職場困境、創業挑戰和人際關係等現實問題時,本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動指南。從念頭的調整、思維模式的改變,到行動計劃的落實與優化,你將逐步掌握顯化的技巧,並最終實現你想要的結果。

這不是一本充滿口號的勵志書,而是一部實務性極強的操作手冊。它的每個章節、每個觀點,都是為了解決真實生活中的難題而設計。立即購買《One Muse 顯化法則》,讓這本書成為你生活中的實踐工具,幫助你改變現狀、實現目標,成為真正的「人生大師」!

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467433

一套結合六大系統的卡牌,透過牌陣可以還原在你所問的問題下,潛意識投射出來的能量狀態。同時可以藉此擁有全局觀、掌握到挑戰與機會,並得出具體解決問題的下一步。進而可以造命改運~聽起來很玄妙吧,我自己一開始也不相信,這是條傳世兩千年的路,讓我們一起慢慢看下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看待人事物的第一時間,是「樂觀」還是「悲觀」?這關係到的是「豐盛」或是「匱乏」。一個長期匱乏的人,很容易擁抱的是「自幹」的人生,而這將導致我們失去朋友,也間接地失去了「顯化」的能力,一個沒有顯化能力的人,人生就會很辛苦,而無法快速成功與成就...
一個沒有與結果維持健康關係的人,人生要突破與成長是辛苦的,因為會「看不見機會與希望」。但到底什麼事與結果維持健康的關係。
很多人以為要把關係經營好,就要把對方的感覺照顧好;但一直感覺都很好,就不會離開舒適圈,也就是不會成長。一段不會成長的關係,真的是彼此想要的嗎?
「沒人會因為我需要錢,就向我買產品或服務」,但就算這是一個很好懂的概念,人們普遍還是一直用力地在賣「產品」。而忽略了銷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培養領導力與影響力對個人和團隊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個人的修養和態度,可以建立起更積極、支持和照顧他人的態度。這需要尊重每個人,保持中立的態度和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文章中提供了許多示例和故事來闡述這些觀點。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我看待人事物的第一時間,是「樂觀」還是「悲觀」?這關係到的是「豐盛」或是「匱乏」。一個長期匱乏的人,很容易擁抱的是「自幹」的人生,而這將導致我們失去朋友,也間接地失去了「顯化」的能力,一個沒有顯化能力的人,人生就會很辛苦,而無法快速成功與成就...
一個沒有與結果維持健康關係的人,人生要突破與成長是辛苦的,因為會「看不見機會與希望」。但到底什麼事與結果維持健康的關係。
很多人以為要把關係經營好,就要把對方的感覺照顧好;但一直感覺都很好,就不會離開舒適圈,也就是不會成長。一段不會成長的關係,真的是彼此想要的嗎?
「沒人會因為我需要錢,就向我買產品或服務」,但就算這是一個很好懂的概念,人們普遍還是一直用力地在賣「產品」。而忽略了銷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培養領導力與影響力對個人和團隊都是至關重要的。通過個人的修養和態度,可以建立起更積極、支持和照顧他人的態度。這需要尊重每個人,保持中立的態度和願意為多少人的生命負責任。文章中提供了許多示例和故事來闡述這些觀點。
這篇文章分享了為什麼人們需要社交的目的,不是解決情緒問題、社交障礙,而是從社會支持的角度來看的,達到真正的顯化。與朋友聚會和聊天有助於釋放壓力,增強情緒的穩定性,提高顯化的效率是花時間與一般好友互動的價值所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關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卻容易忽略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社交健康。如同陽光雨露滋養著植物,良好的人際關係滋養著我們的心靈,賦予我們力量和支持,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本文將深入探討社交健康的真諦,剖析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並提供一系列實用的建議,幫助你建立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設立健康、平衡與互相尊重的關係, 我們會更真實、更敞開、更願意接納與尊重、更能夠傾聽與表達, 也會更樂於付出與分享、更欣然接受與擁有、更懂得感激與珍惜。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必須找到平衡,照顧好自己的同時也照顧他人。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並給出了一些建議,例如給自己一些時間,適時地放鬆身心。
Thumbnail
本文談論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與家人、朋友保持平衡。
Thumbnail
1.自我 發現自己 從日記、感恩開始,找到熱情所在。 精神靈性 內在對話,正念呼吸、放鬆身心。 平靜永樂、相信徵兆、分享付出。 精神的早晨,大步向前。 健康 身心靈的預防保健, 營養:好食物、間歇斷食 運動:體能訓練、慶祝生命、 睡眠習慣、遠離3C。 2.人際
Thumbnail
關係裡,沒有一個人的使命是要滿足另一個人, 關係的和諧或磨擦,要回到自己之內去看見, 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定義自己,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 你是否尊重自己,信任自己,願意親近自己, 是否仁慈而不批判,彈性而不僵化, 是否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 關係之間,是獨立且完整的個體之間的相會, 是在價值觀不
Thumbnail
在追求健康生活的道路上,我們常常關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卻容易忽略了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社交健康。如同陽光雨露滋養著植物,良好的人際關係滋養著我們的心靈,賦予我們力量和支持,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本文將深入探討社交健康的真諦,剖析現代社會面臨的挑戰,並提供一系列實用的建議,幫助你建立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設立健康、平衡與互相尊重的關係, 我們會更真實、更敞開、更願意接納與尊重、更能夠傾聽與表達, 也會更樂於付出與分享、更欣然接受與擁有、更懂得感激與珍惜。
Thumbnail
在生活中,我們必須找到平衡,照顧好自己的同時也照顧他人。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並給出了一些建議,例如給自己一些時間,適時地放鬆身心。
Thumbnail
本文談論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與家人、朋友保持平衡。
Thumbnail
1.自我 發現自己 從日記、感恩開始,找到熱情所在。 精神靈性 內在對話,正念呼吸、放鬆身心。 平靜永樂、相信徵兆、分享付出。 精神的早晨,大步向前。 健康 身心靈的預防保健, 營養:好食物、間歇斷食 運動:體能訓練、慶祝生命、 睡眠習慣、遠離3C。 2.人際
Thumbnail
關係裡,沒有一個人的使命是要滿足另一個人, 關係的和諧或磨擦,要回到自己之內去看見, 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定義自己,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 你是否尊重自己,信任自己,願意親近自己, 是否仁慈而不批判,彈性而不僵化, 是否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 關係之間,是獨立且完整的個體之間的相會, 是在價值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