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分享】如何面對沒有學習動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如果你熱愛你的生活,你就不會有學習動機」、「只有自己能改變一切」

今天下午,參加一場關於「如何面對學習沒有動機」的講座!內容有些許深澳,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講者李庚羲老師,目前除了是職涯顧問外,也在東海大學內教課~老師本身對於「阿德勒」心理學派有很濃厚的見解認識,非常歡迎大家追蹤他的Podcast一同來學習唷!

大綱

  • 講座內容
  • 講者分享的書籍

講座內容

(一)因果關係的真相

在講座一開始,老師先用兩個問題來當開頭問問大家

跟一個人的交往與往來,過去-現在-未來,哪個時間是重要?

這個題目讓我想了一下,我選擇了「現在」

但是,答案是「未來」!到底為甚麼呢?

因為如果選擇現在,你只在乎現在這時間的感覺,但是若是選擇未來的話,你們之間的關係會繼續連繫與聯絡。這點還蠻令人驚訝的。

一件事情,是先有原因,還是先有結果呢?

答案是先有結果。就像想要學習新技能,這個學習新技能代表的是結果,而非原因。

(二)擁有與失去

擁有與失去,你喜歡哪個呢?

凡事只要是人,大概都會選擇「擁有」。

畢竟,擁有可以達到我們自己想要的目的,而達成之後就會感到快樂、開心。

所以,老師也提到我們心中的目的,他會決定一切。當我們達到想要的需求時,就會感到喜樂;反之,會感到哀怨。

raw-image

(三)目標

什麼事情會讓我們達成目標呢?

有人說計畫、也有人說拆解目標。

答案其實是「執行與行動」。

有了行動就會達成目標。

那行動又是怎麼來的呢?

答案是「感覺」。

在過程中有了感覺,並持續的行動,我們就會離目標愈來越近。

raw-image

而其實老師也提及,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其實都在追求相似的終極目標。

那就是被他人看見、能被他人關注,以及能影響他人。

(四)保持學習動機的方法

最後,就是最重要的啦~我們該如何保持學習動機呢?

有三大步驟 (1)目標 (2)專案 (3)任務

舉例來說,老師他的目標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而他的專案就會再細分成「累積經驗、大學兼課、品牌串聯、家庭經營......等」。而任務來看,「大學兼課」又可以再分成「完成碩士、開設課程、持續蒐集素材、大量閱讀」。

raw-image

所以,以上可知,目標的設立是要困難的,而底下的拆解任務是要容易的,畢竟有困難目標,你才會有達成的動力

(五)要更積極與更努力的方法

1.不跟別人比較(外在環境不該影響動機)

2.善用時間(一次以4小時為循環目標)

3.作息正常

4.如果規劃了,但做不到→要「修正目標」與「修正行動」

講者分享的書籍

1.被討厭的勇氣

2.自卑與超越

3.策略就像一本故事書:為什麼策略會議都沒有人在報告策略?

4.斜槓青年:全球職涯新趨勢,迎接更有價值的多職人生

「足夠的勇氣,適當的寬容,飽滿的智慧」
沒有做到的就是不想做,因為你想要的你一定會做到!

講者相關資料:

1.Podcast(你的生涯導航不是李庚羲)

2.IG

3.FB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袋鼠Kangaroo's Blog
38會員
96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袋鼠Kangaroo's Blog的其他內容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現今的大學教育,大多以"外在動機"做為課程與制度設計的核心,希望透過獎勵及懲罰等方式,讓學生願意學習。然而,如果一味仰賴外在動機,學生將難以延續學習動力。相反地,當學習能夠成為"與自我的連結",那學生自然也能感受到自我實現,並知道"自己為何而學",這是未來的大學教育,必須思考的一環。
Thumbnail
現今的大學教育,大多以"外在動機"做為課程與制度設計的核心,希望透過獎勵及懲罰等方式,讓學生願意學習。然而,如果一味仰賴外在動機,學生將難以延續學習動力。相反地,當學習能夠成為"與自我的連結",那學生自然也能感受到自我實現,並知道"自己為何而學",這是未來的大學教育,必須思考的一環。
Thumbnail
在每一個準備課程的夜晚,總是左思右想,應該要再多閱讀哪些書籍,參考哪些課程,擷取哪些時事案例。 因此,常常因為選擇困難,而感到焦慮。 過去,我總覺得,這是求好心切,大概轉念思考,放下完美主義就會有答案了。但,心裡始終明白,有絲毫的不踏實,不是件好事。 痛苦,往往來自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在每一個準備課程的夜晚,總是左思右想,應該要再多閱讀哪些書籍,參考哪些課程,擷取哪些時事案例。 因此,常常因為選擇困難,而感到焦慮。 過去,我總覺得,這是求好心切,大概轉念思考,放下完美主義就會有答案了。但,心裡始終明白,有絲毫的不踏實,不是件好事。 痛苦,往往來自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
Thumbnail
「如果你熱愛你的生活,你就不會有學習動機」、「只有自己能改變一切」 今天下午,參加一場關於「如何面對學習沒有動機」的講座!內容有些許深澳,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講者李庚羲老師,目前除了是職涯顧問外,也在東海大學內教課~
Thumbnail
「如果你熱愛你的生活,你就不會有學習動機」、「只有自己能改變一切」 今天下午,參加一場關於「如何面對學習沒有動機」的講座!內容有些許深澳,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講者李庚羲老師,目前除了是職涯顧問外,也在東海大學內教課~
Thumbnail
「為何學生的學習動機越來越低?」 「什麼是民主教育?」 以上總總問題,是不是你在面臨教育之路上所有的疑惑呢? 今天,我們要藉由我最敬佩的教授-簡志峰教授所出版的《 解鎖未來教育》一書,挑選我最有感觸的三個小節,來書寫我看完此書的摘要。
Thumbnail
「為何學生的學習動機越來越低?」 「什麼是民主教育?」 以上總總問題,是不是你在面臨教育之路上所有的疑惑呢? 今天,我們要藉由我最敬佩的教授-簡志峰教授所出版的《 解鎖未來教育》一書,挑選我最有感觸的三個小節,來書寫我看完此書的摘要。
Thumbnail
作者在工作後的閒暇時間,透過進修和學習更大地拓展自己的舒適圈。即便初衷並非為了轉職,卻累積出專屬個人的競爭力。多數人在下班空閒後,雖有理想卻總淪為空想,多數的規劃因為生活疲憊,意外發生或是惰性拖累,引領我們就這樣屈服於安逸中。倘若你也有相似的情況,邀請你一同在這本書中,從作者的經驗看到改變的可能!
Thumbnail
作者在工作後的閒暇時間,透過進修和學習更大地拓展自己的舒適圈。即便初衷並非為了轉職,卻累積出專屬個人的競爭力。多數人在下班空閒後,雖有理想卻總淪為空想,多數的規劃因為生活疲憊,意外發生或是惰性拖累,引領我們就這樣屈服於安逸中。倘若你也有相似的情況,邀請你一同在這本書中,從作者的經驗看到改變的可能!
Thumbnail
工作讓我分身乏術,我想這是大部分有能力人的現狀,有能力的人負責的工作內容更多,容易讓他們無法抽出身,布局下一個職涯階段的學習。 所以,如何提高自己或別人的學習動機? 1.具目標導向 2.時間的規劃 3.慎選同儕群 4.練習有回饋
Thumbnail
工作讓我分身乏術,我想這是大部分有能力人的現狀,有能力的人負責的工作內容更多,容易讓他們無法抽出身,布局下一個職涯階段的學習。 所以,如何提高自己或別人的學習動機? 1.具目標導向 2.時間的規劃 3.慎選同儕群 4.練習有回饋
Thumbnail
我覺得基於這樣的動機與初衷,所延伸出來的每一條道路,都是一個可能、都是一個機會,所以,這道路中的許多可能與機會又有何懼?又有何遲疑?因為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發。一棵樹、一朵花,並不會為了想要住在高級庭院、公園、森林裡的這些目標,而長出如此美麗的姿態,但我相信,他們絕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Thumbnail
我覺得基於這樣的動機與初衷,所延伸出來的每一條道路,都是一個可能、都是一個機會,所以,這道路中的許多可能與機會又有何懼?又有何遲疑?因為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發。一棵樹、一朵花,並不會為了想要住在高級庭院、公園、森林裡的這些目標,而長出如此美麗的姿態,但我相信,他們絕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