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非學校的老師、家長聊到放學後額外上課的議題,原本在家長想像中孩子會滿懷欣喜上課、下課後熱烈分享,然後自動自發完成老師交代的功課。但這一切真的只是想像!!
家長很困惑地說:當初要上課的時候,我也有問過孩子,孩子也說好,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家長為了堅持,所以要用盡力氣、破壞了親子關係,雙方都在挫敗之中。回到起點,多數「上課」的提議都是家長提的,會答應上課的孩子也多數已經在與爸媽的互動中感受到那份期待,因此很難拒絕爸媽,或為了不要一直被唸先答應再說。當課程內容不符合孩子的需求、課後又需要花時間心力完成作業,孩子當然興趣缺缺,結果當然不如家長預期。
和家長再深談,
我:為什麼會要孩子去上oo 課?
家長:因為oo 很重要!
我:那你oo 能力好嗎?
家長:不好,所以才要孩子從小開始學啊,我小時候就是沒有機會、沒有錢去學...
對談到這邊,也就可以更具體理解,家長基於自己的情感需求或者自己認可的成功目標所以要求孩子,也因為都是從家長的自我出發,因此很難跟孩子連結。身為父母一定會對孩子有所期望,覺察到自己的期望時,我們可以再多問問自己,期望背後我們在渴望什麼?滿足渴望的方法只有一種嗎?
其實我們可以安心地相信通常會有很多的方法!接著我們要考量孩子的發展與能力,過高的期望只會讓孩子挫折,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如果擔心自己不夠了解孩子的能力或發展,都可以多搜集資訊或和孩子對談,都有助於理解孩子。
最後允許孩子有權利做選擇!即便孩子的選擇與家長的期望相同,孩子是為了滿足他對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滿足家長的!當孩子的選擇與家長期望不同,是要好奇與傾聽,而不是說服!最最後,為我們內心的渴望做一個行動吧!不是叫孩子行動而是家長先行動!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影響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