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幼童教育的想法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那還是抱在懷裡嬌嫰柔弱的小東西,怎麼已經會走,會跑,甚至會頂嘴,會有自己意見了?他講的話,會的東西,做的事,在在令我們好奇,驚訝……

 

幼童教育的想法

兒童的成長不會等人,父母對他的影響大概只到十歲,沒在此階段建立良好的習慣,正確的觀念,紮實的能力,以後即令再努力的想導正,或重新建立,大概都已經晚了,難了。也因此階段的父母,必須自己先有此體悟,事先想好並溝通好需要什麼樣的習慣?什麼樣的觀念?什麼樣的能力?然後嚴格執行。你知道嗎?懂不難,執行則不易,因為必須沒有例外—最怕的是例外,而例外往往來自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情境,例如母親認為要這樣,可是父親或祖父母或其他家人認為不必那麼嚴格;或者家裡一套,出外就不必堅持;或者孩子需如此,父母卻不必等等—。這也是為什麼要想好並且溝通好的主因,這也表示父母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梁旅珠為了孩子選擇當全職媽媽,而且一切的教養都是她負責的,老公只是遵循;王恆屹的奶奶和爺爺也是退休後全職陪伴。當然現在的父母大多雙薪,無法全時陪伴,而且工作辛苦且勞累,但因孩子的成長不會等,因此要懂得分工、規畫、協力、互助,蔡美兒在《虎媽的戰歌》一書中描述自己還在職,而且工作忙碌,如何透過規畫及要求,讓孩子成為美麗、多才又自信的”老虎”。

 

三歲小孩已經會的

小外孫近三歲,雖未刻意栽培,但迄今已經會的包括:會把英文的十二月及星期幾唸出來,且能與中文互譯;會認數字,會認英文字母;會用手比出數字(前兩個月手指還無法順利曲伸),出外會自己穿鞋,會拿筷子吃飯,上次去他家看到他自動在攪蛋準備請我們。那還需加強什麼呢?

 

需要培養者

自理能力

我覺得首先是自理能力:他已能穿鞋,刷牙,表示也有自行上廁所,自己穿衣,自己洗澡(只是需要大人在場,因為易滑倒發生危險。),自己整理玩具的可能。—當然需要教導,但他不是自然就會穿鞋的,是父母認為有可能,試著教,失敗了再試,成功了鼓勵,持續一段時間後,他就會了;刷牙、用筷子吃飯都是如此。換句話說,你認為他會他就會,不會也會;你認為他還不會或不必會,他就不會,會(即使有能力)也還是不會。重要的是父母的想法。(梁旅珠的兒女三年級外出旅行時,已能自己搓洗內衣褲並晾乾。為什麼?出外也能安靜看書,為什麼?)

 

認知能力

除了自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認知能力的培養,因為這是有關鍵期的,錯過了之後再努力,也將會是事倍而功半的,這包括認字能力,閱讀能力,外語能力等等。小外孫已經會認數字,會認英文字母,會中英互譯月份和星期,這表示他應該有認字的能力了,有了認字能力就可以用故事書來加強,讓他具備閱讀能力,而且外語能力的學習也可以開始了。這些都是必須長期培養才有可能的,長期也表示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字卡可先製作,再來除一對一教導外,也可考慮透過視聽媒體協助。只要有心,總能找出合適的方法的。梁旅珠的兒女兩歲就開始每天學習中英語,三年級就能自己興致盎然的讀完英文版哈利波特;王恆屹三歲就已認得三千多字,能背誦五百首詩詞。這都表示孩子很可能在三歲前後已經具有認知能力,可以認著教導了。

 

價值觀

孩子記憶力強,因此可以利用這個時段讓他背誦一些經典,不必強求其懂,但先有了之後,爾後理解力較強,需要時,這些經典自會浮現並造成影響,有次登山,夜宿荒野廢棄工寮,夜半突聽有東西掉在屋頂上並順著屋頂滾下的聲音,"空山松子落"的意境就在眼前,記憶良深。梁旅珠要兒女讀經,王恆屹則是背詩詞及古文。這與價值觀的培養有關,你希望孩子具備什麼樣的價值觀?

 

才藝能力

再來是能力的培養,技能方面的培養是有關鍵期的,此時應多方讓孩子嘗試各種的才藝,音樂,語言,舞蹈,球類,棋藝,武術等等,都可讓孩子嘗試看看,然後選擇他有興趣的……。不一定要有多專精,但在學習時則要求堅持(最少一段時間)和注意。

 

結語

其他像正常的生活作息,和諧的家庭氣氛,以及必要的儀式—例如早起,吃飯,回家,就寢等都可以建立獨特的儀式—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在健康又快樂的境中成長。

 

孩子的成長不等人,有心的父母多費心。


蔡美兒(2011)。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錢基蓮譯,台北:天下文化。

梁旅珠(2011)。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秘笈。台北:寶瓶文化。

 

註:《虎媽的戰歌》一書在全球各地都引起很大的爭論,大部份是拼擊她的做法近乎"虐待",多年後,還有人在討論用這種近乎嚴苛的方法教出來的兩個女兒真的有比較優秀嗎?結果還真的有(見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4303)。蔡美兒在受訪時曾提到:(「對年幼孩童嚴厲一些,我不知道該不該用『操練』這個字,但多操一點心、早一些培養他們的基本能力,不要害怕稍微嚴格一點,孩子就會承受不住。」你知道嗎?此看法和梁旅珠的說法幾乎一模一樣,她為孩子訂立的紀律與規範,幾乎都在細思之後嚴格執行,甚至還會讓子孩子吃點"苦頭"—意思是不避諱用讓孩子"痛"的方式,以加強印象,並知道媽媽是認真的(見梁旅珠,2011,32頁)。而梁旅珠的兒女同樣優秀。至於王恆屹,請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