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教育的想法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成長不等人

 

前言

死亡正笑咪咪的在前方等著你的到來,然而大家都希望它慢慢來—最好是不要來—;成長卻在大家不經意間就已經到來,甚至在我們還沒想好應該如何迎接它之時,它已經過去了。兒童的成長就是這樣,度時如年的折磨歲月,好像在不經意間就已經過去了,剎那間再見面,才驚覺怎麼孩子已經那麼大了?記得那還是抱在懷裡嬌嫰柔弱的小東西,怎麼已經會走,會跑,甚至會頂嘴,會有自己意見了?他講的話,會的東西,做的事,在在令我們好奇,驚訝……

 

幼童教育的想法

兒童的成長不會等人,父母對他的影響大概只到十歲,沒在此階段建立良好的習慣,正確的觀念,紮實的能力,以後即令再努力的想導正,或重新建立,大概都已經晚了,難了。也因此階段的父母,必須自己先有此體悟,事先想好並溝通好需要什麼樣的習慣?什麼樣的觀念?什麼樣的能力?然後嚴格執行。你知道嗎?懂不難,執行則不易,因為必須沒有例外—最怕的是例外,而例外往往來自不同的人或不同的情境,例如母親認為要這樣,可是父親或祖父母或其他家人認為不必那麼嚴格;或者家裡一套,出外就不必堅持;或者孩子需如此,父母卻不必等等—。這也是為什麼要想好並且溝通好的主因,這也表示父母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孩子身上,梁旅珠為了孩子選擇當全職媽媽,而且一切的教養都是她負責的,老公只是遵循;王恆屹的奶奶和爺爺也是退休後全職陪伴。當然現在的父母大多雙薪,無法全時陪伴,而且工作辛苦且勞累,但因孩子的成長不會等,因此要懂得分工、規畫、協力、互助,蔡美兒在《虎媽的戰歌》一書中描述自己還在職,而且工作忙碌,如何透過規畫及要求,讓孩子成為美麗、多才又自信的”老虎”。

 

三歲小孩已經會的

小外孫近三歲,雖未刻意栽培,但迄今已經會的包括:會把英文的十二月及星期幾唸出來,且能與中文互譯;會認數字,會認英文字母;會用手比出數字(前兩個月手指還無法順利曲伸),出外會自己穿鞋,會拿筷子吃飯,上次去他家看到他自動在攪蛋準備請我們。那還需加強什麼呢?

 

需要培養者

自理能力

我覺得首先是自理能力:他已能穿鞋,刷牙,表示也有自行上廁所,自己穿衣,自己洗澡(只是需要大人在場,因為易滑倒發生危險。),自己整理玩具的可能。—當然需要教導,但他不是自然就會穿鞋的,是父母認為有可能,試著教,失敗了再試,成功了鼓勵,持續一段時間後,他就會了;刷牙、用筷子吃飯都是如此。換句話說,你認為他會他就會,不會也會;你認為他還不會或不必會,他就不會,會(即使有能力)也還是不會。重要的是父母的想法。(梁旅珠的兒女三年級外出旅行時,已能自己搓洗內衣褲並晾乾。為什麼?出外也能安靜看書,為什麼?)

 

認知能力

除了自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認知能力的培養,因為這是有關鍵期的,錯過了之後再努力,也將會是事倍而功半的,這包括認字能力,閱讀能力,外語能力等等。小外孫已經會認數字,會認英文字母,會中英互譯月份和星期,這表示他應該有認字的能力了,有了認字能力就可以用故事書來加強,讓他具備閱讀能力,而且外語能力的學習也可以開始了。這些都是必須長期培養才有可能的,長期也表示必須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字卡可先製作,再來除一對一教導外,也可考慮透過視聽媒體協助。只要有心,總能找出合適的方法的。梁旅珠的兒女兩歲就開始每天學習中英語,三年級就能自己興致盎然的讀完英文版哈利波特;王恆屹三歲就已認得三千多字,能背誦五百首詩詞。這都表示孩子很可能在三歲前後已經具有認知能力,可以認著教導了。

 

價值觀

孩子記憶力強,因此可以利用這個時段讓他背誦一些經典,不必強求其懂,但先有了之後,爾後理解力較強,需要時,這些經典自會浮現並造成影響,有次登山,夜宿荒野廢棄工寮,夜半突聽有東西掉在屋頂上並順著屋頂滾下的聲音,"空山松子落"的意境就在眼前,記憶良深。梁旅珠要兒女讀經,王恆屹則是背詩詞及古文。這與價值觀的培養有關,你希望孩子具備什麼樣的價值觀?

 

才藝能力

再來是能力的培養,技能方面的培養是有關鍵期的,此時應多方讓孩子嘗試各種的才藝,音樂,語言,舞蹈,球類,棋藝,武術等等,都可讓孩子嘗試看看,然後選擇他有興趣的……。不一定要有多專精,但在學習時則要求堅持(最少一段時間)和注意。

 

結語

其他像正常的生活作息,和諧的家庭氣氛,以及必要的儀式—例如早起,吃飯,回家,就寢等都可以建立獨特的儀式—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在健康又快樂的境中成長。

 

孩子的成長不等人,有心的父母多費心。


蔡美兒(2011)。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錢基蓮譯,台北:天下文化。

梁旅珠(2011)。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秘笈。台北:寶瓶文化。

 

註:《虎媽的戰歌》一書在全球各地都引起很大的爭論,大部份是拼擊她的做法近乎"虐待",多年後,還有人在討論用這種近乎嚴苛的方法教出來的兩個女兒真的有比較優秀嗎?結果還真的有(見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4303)。蔡美兒在受訪時曾提到:(「對年幼孩童嚴厲一些,我不知道該不該用『操練』這個字,但多操一點心、早一些培養他們的基本能力,不要害怕稍微嚴格一點,孩子就會承受不住。」你知道嗎?此看法和梁旅珠的說法幾乎一模一樣,她為孩子訂立的紀律與規範,幾乎都在細思之後嚴格執行,甚至還會讓子孩子吃點"苦頭"—意思是不避諱用讓孩子"痛"的方式,以加強印象,並知道媽媽是認真的(見梁旅珠,2011,32頁)。而梁旅珠的兒女同樣優秀。至於王恆屹,請看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梁旅珠家的狗狗四處搞破壞,到處去尿尿,怎麼打罵都沒用,後雖送到狗學校去住校受訓兩個月,學會了聽從”起立","坐下"等口令,然而,原先的破壞、尿尿等都依然如故,打罵也都失效。為解決此一棘手問題,她四處打聽、並請教,終於找到一名業界聞名的狗教練。她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人的成長比狗慢很多,習慣的養成也比狗要慢得多,因此透過狗的訓練或培養或可更快速的了解兒童的習慣養成究竟應如何進行?又有那些原則或做法需要注意?這是《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秘笈》一書的啟示,因為她在書中提及家中的狗的訓練狀況讓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
前言 今天(113.3.10)聯合報頭版新聞的標題是《斷食善終抓越界爭議:「斷食」替照顧壓力解套,卻引發疑似「被善終」亂象》。內文大意是:長照悲歌不斷,而在高齡化社會中此現象無法斷絕,只會惡化;又因無法「安樂死」,因此有位醫生(畢柳鶯)在母親要求下,替身罹小腦萎縮症,且已高齡83歲,且已開始出現嚴
眼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前言 對幼童來說不存在怕不怕?難不難?要不要等問題,有這些問題的是他的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而且,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照書教或者照網養,其實就是自我設限,把自己心智關閉起來,只看到或聽到自己認同的內容。例如,幼童喝奶,初當父親時,只知幼童須定時餵食,每四個小時要餵奶一次。休假回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梁旅珠家的狗狗四處搞破壞,到處去尿尿,怎麼打罵都沒用,後雖送到狗學校去住校受訓兩個月,學會了聽從”起立","坐下"等口令,然而,原先的破壞、尿尿等都依然如故,打罵也都失效。為解決此一棘手問題,她四處打聽、並請教,終於找到一名業界聞名的狗教練。她
孩子有問題,很可能源自養育者有問題 前言 人的成長比狗慢很多,習慣的養成也比狗要慢得多,因此透過狗的訓練或培養或可更快速的了解兒童的習慣養成究竟應如何進行?又有那些原則或做法需要注意?這是《梁旅珠教養書:教出錄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兒的教養秘笈》一書的啟示,因為她在書中提及家中的狗的訓練狀況讓
嬰兒像白紙,形貌色彩決定於父母 前言 上週六去新竹,二女搬新家。小外孫三歲了,已經很會說話了,還帶我們去他的房間看他的玩具。看著他從小嬰兒慢慢的一點點的成長茁壯,心理難免有些感觸。兒女成長時,我大多在花蓮上班,因此一切都是內人在負責,內人一個人負責三個兒女的方方面面:學業,才藝,生活,補習,朋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兒童] 大人 也要過兒童節 因為 有太多人還沒長大 只是看起來老一點而已   兒童節快樂 大人們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Thumbnail
有些停留在記憶中的人,可能我們偶爾想到了,想他如果能活到現在,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些我們看著他長大的人,卻會在某一刻發現,他們好像並沒有真正完好的長大。所以我們才發現,長大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要先想辦法撐過內心對於自我的否定,還要想活下來之後該怎麼繼續和這個世界共存,然後它又循環了一次。 這
Thumbnail
到了班親會結束,這個學期就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這個時候,去回顧這個階段,似乎會很清楚, 有些東西的經歷是必然的。 你必須得經過、才會知道那是什麼? 否則日子一樣過、孩子一樣在長大, 那不知不覺中,一晃眼而過的或許都是機會。 面對你無需太用力,與太用心,孩子一樣在長大的事實, 難免會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
小時候,小孩總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 對於禁錮自己的諸多思想,諸多排斥 總是大言不慚的以為世界就該蝦米款 成長後,自己大了,卻忘了父母老了 總以為父母仍該是記憶中的堅強模樣 生老病死苦,是人都得面對的生死觀 未對死亡做好建設的人,難輕易放手 對什麼有執念,對什麼就越緊抓不放 宛若翻舟即將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兒童] 大人 也要過兒童節 因為 有太多人還沒長大 只是看起來老一點而已   兒童節快樂 大人們
孩子出生以後,父母幾乎沒有一刻閒著。 孩子還是嬰幼兒時,父母有哪一夜可以睡好睡足?孩子悶哼一聲,父母立即彈起來察看,每分每秒都對孩子呵護備至,沒有一刻敢掉以輕心。 孩子漸漸長大,要操的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以前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就好,現在卻得面對更多層面的壓力,譬如孩子升上小學,立
Thumbnail
有些停留在記憶中的人,可能我們偶爾想到了,想他如果能活到現在,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些我們看著他長大的人,卻會在某一刻發現,他們好像並沒有真正完好的長大。所以我們才發現,長大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要先想辦法撐過內心對於自我的否定,還要想活下來之後該怎麼繼續和這個世界共存,然後它又循環了一次。 這
Thumbnail
到了班親會結束,這個學期就差不多接近尾聲了。 這個時候,去回顧這個階段,似乎會很清楚, 有些東西的經歷是必然的。 你必須得經過、才會知道那是什麼? 否則日子一樣過、孩子一樣在長大, 那不知不覺中,一晃眼而過的或許都是機會。 面對你無需太用力,與太用心,孩子一樣在長大的事實, 難免會
如果說個性有部份是先天的,我想這就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