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斷食善終」

2024/03/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長期照顧失智、失能長者,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不管是精力上、財力上,勞務上—,近期傳出有些照顧者希望能循「斷食善終」方式,替家中無意識的失智、失能長者進行「斷食」,期能讓他們「善終」—及早脫離苦痛。

 

斷食善終是目前較為人道的做法

在無法「安樂死」,也沒有財力去國外進行「安樂死」—像傅達仁先生一樣—,「斷食而亡」,對家屬,對病患來說,應該算是一種較為可行,也較為人道的處理方式—尤其是看著長期接受加工延命的親人的痛苦和掙扎者來說,更是如此。即令原先是為了長者或病者著想,時間久了,觀察多了,也一定會有些感觸,質疑當初的決定是否有待商榷?至於沒有親歷者,對此既無知,也未必想了解吧?

 

那麼誰會對此質疑?質疑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誰會對此質疑

會對此質疑者我想有二,其一是法界,然而在昨天的報導中也有檢察官提到:「斷食善終」與「加工自殺罪」的構成要件不符,它是遊走在法律和道德間的灰色地帶,既屬灰色地帶,因此法界大概也不會想介入;另一會對「斷食善終」產生質疑的則應是與病患直接有關的醫界。

 

醫界質疑的可能原因

那醫界質疑的可能原因是什麼?事實上,醫界應該也瞭解健保有近四分之一的費用是用在「無效醫療」—"即使在沒有希望可以改善病患狀況,仍然堅持進行的醫療行為"—上面,。而這些「無效醫療」的執行者是誰?就是接受過嚴格醫學教育和訓練的醫師。他們為何明知是「無效醫療」卻還願也還在繼續執行?而且執行者如是眾多(所以才會一年花費二千億左右在無效醫療上頭)?我認為這與他們所受專業教育和訓練有關,醫者主要是在診斷和治療,是對病症的積極處理上。病人來了,總要做點什麼,否則就醫做啥?另外呢?他們也害怕病人死在自己手裡,他們不相信醫療是有極限的;有些病症現代醫學還無法處理這個事實,他們不相信也不接受,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再者他們畏懼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是怕被告,既影響聲譽,也需耗費時間和精力在跑法院,或接受專業調查上面。他們所知所長就在醫療—即令是無效醫療也是醫療—而在家屬要求或詢問他們關於「斷食善終」一事時,他們因為專業上沒經過此種教育或訓練,所以他們其實也不很清楚,但卻會覺得自己的專業受到了質疑,他們會有被業餘牽著走的不自在感。(當然還有人質疑與廠家有關,但我以為不至於。)

 

換言之,醫者之所以質疑「斷食善終」乃因:

  • 違反專業:
  • 良心不安:
  • 被牽著走:

 

我不知道各位看出來了沒有:有的時候,越專業,越難改變,也越偏執。

 

討讑

面對死亡這個每個人遲早都得面對的課題,普羅大眾的相關知識自有提高的必要,然而,醫界對生死課題的探討和共識更為重要,畢竟不管是病患或家屬最信任的人都是醫生(這從無效醫療的費用中也可看出),醫生的提醒或建議對患者及家屬影響重大且深遠。也許「斷食善終」仍有改進的空間,但最少不失為方法之一。如若醫界有更好也更人道的做法,大家也較易信服。但,在加工延命只會帶給患者和家屬負擔和苦痛的情況下,只質疑卻又提不出更好的解方,則顯非負責之舉。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