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搜20期_學習筆記(二)

今天(3/9)一到上課地點,先去領裝備,荷包噴了幾張小朋友。
看著浮力衣、溯溪鞋,我想,大概用不了幾次。
這輩子,想學的東西太多了。
野外活動部分,大概率,沒有時間往溪流發展了。
採買的裝備中,想學的是鉤環、豬鼻子、扁帶、普魯士繩等的結合運用。
應用場景,主要是在登山。
鉤環買了5個,本來還想說,挑5個不一樣的。
張學賓執行長說話了,他說只有5個,就買同一個型號,比較好上手。
不然像他家裡有50個,如果每個都長的不一樣,那還得了。

裝備採買

裝備採買

一 登山醫學 講師∶紀煥庭

講師是台中榮總的醫生,從高山症的long long ago談起。
根據史料記載,唐三藏的頭痛,應該是高山症。
因為他抵達的大頭痛山、小頭痛山,高度都在4000公尺左右。
連漢書上也寫著,驢子到了這裡,頭痛嘔吐了。

我真沒想到,聊高山症,還能這麼聊,服了!

在紀醫生的講述下。
我比較能分辨急性高山症、肺水腫、腦水腫的一些差別。
通常來說,先有急性高山症,才有後續的肺水腫或腦水腫。
所以一有急性高山症,要馬上處理,放任發展下去,後面兩種,根本是閻羅王。
上山6到12小時內,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不要解讀為暈車、感冒、沒睡好。
一律視為高山症,避免誤判,付出生命。

我曾經在向陽山屋往嘉明湖山屋路上,急性高山症。
那時候,沒有知識與經驗,隊友也不懂如何處理。
硬是往上走,隊友都去嘉明湖,留我在山屋休息。
隔天頭痛欲裂,幸運的是,還有運動能力,邊吐邊下山。
從此,只要高山,都是丹木斯相伴左右,未曾間斷。

紀煥庭醫生

肺水腫,與上升速度有關,常發作於第二晚,投藥鈣離子阻斷劑、威爾剛。
腦水腫,與目的地高度有關,6到24小時內發生,投藥類固醇。
雖然都有藥,但效果很有限。
因為「立即下降高度」,可以說是「唯一」的療法。
加壓袋PAC,大概是下降高度外,還堪用的療法。
但除了山屋有配置外,一個PAC要6.3公斤,有隊伍會背負嗎?

對於高山症,尤其是發生於長程縱走期間的高山症。
發作之後,都是難以處理的。
所以「預防」成了首要。
山下的體能訓練,無助於高山症。
正確的預防方式是,上高山,在交通容易觸及的地方,一天兩天的逐漸適應。

山上雖然危機四伏,生命很脆弱。
但我們不玩命,我們思前想後,做好準備,才上山。

二 登山氣象 講師∶林文龍

講師是玉山北峰氣象站主任,開場先談了幾件玉山近期登山事件。
氣象在登山過程中,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甚至主宰了隊伍的生與死。

林文龍主任

2023年四月,我與幾個朋友自組能高安東軍行程。
這路線,只有我走過,是我發起並申請入山的,我成了書面跟實質的領隊。
行前天氣不穩,連續十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研究天氣。
然後下班再研究一次,比看盤還認真。
(這是必須的,天氣關乎幾條人命,看盤才關乎...幾毛錢...)
最終,我傾向出發,但有隊員堅持不去,在沒有共識的狀況下,取消行程。

這一次的經驗,讓我了解到,每個人對天氣的解讀是不一樣的。
這可以分兩部分談。
第一是數據的「客觀」解讀。
多大的雨,叫大雨?
每三小時6mm,大嗎?
連續三根6mm雨量柱,大嗎?
雨是怎麼下的?
雲底高度1000m,一大團雲,百岳稜線會淋雨嗎?
雲底高度 6000m,會怎樣?
如果再加上路線的考量,參數就更多了。
是否有密林遮雨?是否溪水上漲?
下雨那天,是否正要過斷崖....
光這部分,就會討論的,沒完沒了。

接著,還有第二部分,叫做數據的「主觀」解讀。
每個人的抗雨能力、意願、風險偏好程度,是不同的。
當沒有所謂的拍板人時,就會流於七嘴八舌,難以取得共識。

山下沒有共識,可以不出團,鳥獸散,那山上呢?
水里永興村C2組的AB點事件。(A點在哪裡?是錯過了,還是,尚未抵達?)
我是當事者,在我看來,就是又一次的「團隊如何決策」問題。
這個問題,我想了兩天。

我認為,一支融洽有默契的小隊。
在無法形成共識決時。
要有事先約定或臨時推出的拍板人,出來乾坤獨斷。

下課時,我去請教林主任「雲底高度」的問題。
確認了自己網路學來的理解,沒有錯。
同時,也聽到了同學的問題,又是討論噴射氣流,又是討論極地氣旋帶的。
真把我給整暈了。
雖然這一大段,我沒聽明白。
卻得到一個有用的資訊∶手錶上的氣壓數值,如果下降了,表示天氣可能變壞。

我開始嚴肅考慮,我該戴手錶了,用來彰顯身分。
喔,不是啦,是用來得到,更多的保命資訊。
真的是,山在走,「雞絲」要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