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眼淚之談跨領域的刻板印象與不易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台劇《火神的眼淚》昨日精彩大結局,印象最深刻的是第4集中,有個在婚宴的場景,雙方親家相互起了衝突。


  「嫁給這個沒前途的,以後你等著吃苦了!」


  「你在說什麼啊?我兒子好歹是個博士喔」。


  「哲學博士有個屁用啊!」


  本劇果然真實性十足,除了反映一般人對消防員的刻板印象之外,順帶反映了一般人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台灣哲學學會是否出來平反一下XD)。誠如台大哲學系苑舉正老師所言:「今天的物理學,我們講最先進的,他們有一個問題是,他們的場論跟弦論在自然世界中無法討論,為什麼無法討論?因為沒有自然語言,沒有一個語言能夠理解Σ√開平方@#$%^什麼的代表什麼,沒有這種語言,我們的快樂是來自於自然語言。……他們完完全全脫離了自然世界。」、「有時候人家講說我們哲學沒用,高等物理學才沒用。高等物理學看起來很酷而已,很像很會數學,其實有什麼用,我們哲學基本還可以拿來編輯一下書、寫人家講的東西,物理學我不知道能幹嘛。」


  今天的高等物理學早已脫離了經驗世界,反倒突顯了哲學的務實。尤其在疫情爆發的時刻,哲學提供了一方心靈寧靜的世界,前提是,我們要去思考、接觸、理解不同哲學思想,理解哲學中所創造的各種不同世界。例如:柏格森的哲學便是為了對抗黑格爾指向同個目的、精神化的哲學。這之間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有的是跨思維、跨世界的可能性,在跨的過程中看見自身的不足與創造的可能。筆者身為一位大學學建築,研究所念哲學的跨領域者,本文想分享跨領域的刻板印象與跨領域的不易。


  首先,跨領域的刻版印象在於,建築人覺得你是哲學人,哲學人覺得你是建築人。如同建築人看學士後建築碩士(生),刻版印象覺得其建築專業基礎不夠扎實。而跨領域正是要打破這種以專業分科下所細分的「人」。


  在過去,跨領域是常態,如發明微積分的萊布尼茲(Leibniz, 1646-1716)既是律師,又是哲學家、數學家。或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Descartes, 1596-1650)既是哲學家、數學家又是物理學家。近期一點的如現象學之父胡塞爾(Husserl, 1859-1938),原是數學博士,博士論文《算術哲學》卻受哲學家弗雷格(Friedrich Frege)高度關注,最後反倒進入大學教授哲學。故在近代大學分科以前,因為知識本身就是跨領域的,只要對某方面有興趣,肯學習、肯研究,就有可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而正是因為跨領域知識的相互對話,讓差異的學門有了發現自身不足及創造進化的可能。


  第二,跨領域之所以不易,在於跨之前先要有東西「踩」,而踩的基礎便是原先的本科。若本科不穩,也就跨不出去了。因此,跨領域者所跨之領域的基礎是否充足倒不一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其在本科上必定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一定的理解。如此,才可能跨得過,並且知其(本科)不足而批判、補充、改善之。或藉由所跨之領域的知識輔助、創造本科的新領域、帶入新思維。


  筆者從建築跨哲學,相較於一般建築跨法律、跨都市計畫、跨地政、跨文化資產等,的確不太一般。然而,哲學作為一門思考的學科、探究本源與普遍性的學科,本身就是跨領域的。例如:筆者的指導教授本科便是心理學,甚至念了心理碩士,直到博士才轉哲學。故建築與哲學的關係並非天壤之別,相反的,筆者認為以空間為專業的建築,與哲學是非常相關的。建築是一個由精神(概念)物質化(建築物)再到精神(使用者感受)的過程,介於實在與觀念之間。如同哲學從主觀知識轉為客觀知識的過程。而透過跨領域的整合,時而站在建築的立場思考哲學、時而站在哲學的立場思考建築,將建築哲學化與哲學建築化,以期透過建築實踐哲學、創造新建築的形上學。


  跨領域不代表就要離開本科,就像筆者從未離開過建築,還再靠建築專業吃飯(但又沒那麼建築,而是又跨到了文化資產領域XD)。即便哲學碩士畢業,除了碩士論文,也沒有真正打進哲學專業領域(投稿哲學期刊)。反倒是透過哲學,不斷有看見建築創造進化的可能,並連續三年在臺灣建築學會發表論文。關於哲學,不該只有哲學論文的「哲學性」文章才是哲學。博士之所以稱為哲學博士(PhD),在於任何學門不能不透過哲學思考、探究各領域的本質(形上學)。哲學亦不能只關在象牙塔裡自娛,而必須努力走向大眾、走向跨領域,將哲學的影響力擴及生活。


  在《火神的眼淚》最後一集中,王議員說:「我希望在救災現場的民眾,不要隨意地指責,或者是指揮消防隊員,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當時的任務是什麼。」我們亦不應該隨意地指責、鄙視專業跨領域者,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看到了什麼樣的世界。每個人都應該要是跨領域者,不是跨家庭與工作,而是跨出自我的舒適圈;不斷挑戰自我、批判自我,進而超越自我。

老苑批評高等物理學出處XD

2021/5/30

avatar-img
48會員
576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辯證人生 的其他內容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開頭就說:「直觀是柏格森主義的方法,直觀既不是一種感覺、一種靈感,也不是一種混亂的同情,而是一種充分發展的方法,哲學中最充分發展的方法之一。它有其嚴格的規則,構成柏格森在哲學中所說的精確性。」這周有幸聽到東海哲學系潘怡帆老的演講,讓我對於何謂直觀作為一種方法有更清
  本書為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應任職於巴黎建築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的建築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之邀所撰,為作者閱讀空間的紀錄。此閱讀空間非一般認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本學期在中大哲研所由黃雅嫺老師所開的「柏格森《物質與記憶》」課程,本周請到北藝大美術學院的楊凱麟老師演講《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下稱《蜆殼與圓錐》),分享從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運動─影像》、《時間─影像》談論柏格森(Henri Bergson, 1
  本書作者為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沒錯,就是那位1990年前後由美國引進台灣的三大當代法國哲學家之一的德勒茲(另外兩位為傅柯與德希達)。90年代以前,台灣哲學界留學及談論「歐陸哲學」者,多數為留學德國及談論「德國哲學」(如康德、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馬克思哲學等
  本書作者為後現代主義之父─李歐塔(Lyotard, 1924-1998),副標題為:「法國哲學家利歐塔給大一學生的四堂講課」,看完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是給哲學研究生的四堂課吧XD。哲學本身是一門後設的學科,本書試圖後設哲學思考的思考、試圖找到哲學的「合法性」(Inprinciple,由哲學
  德勒茲在《柏格森主義》一開頭就說:「直觀是柏格森主義的方法,直觀既不是一種感覺、一種靈感,也不是一種混亂的同情,而是一種充分發展的方法,哲學中最充分發展的方法之一。它有其嚴格的規則,構成柏格森在哲學中所說的精確性。」這周有幸聽到東海哲學系潘怡帆老的演講,讓我對於何謂直觀作為一種方法有更清
  本書為法國小說家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 1936-1982)應任職於巴黎建築專業學校(École Spéciale d'Architecture)的建築學家保羅·維希留(Paul Virilio, 1932-2018)之邀所撰,為作者閱讀空間的紀錄。此閱讀空間非一般認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本學期在中大哲研所由黃雅嫺老師所開的「柏格森《物質與記憶》」課程,本周請到北藝大美術學院的楊凱麟老師演講《蜆殼與圓錐─柏格森的時間虛擬性》(下稱《蜆殼與圓錐》),分享從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運動─影像》、《時間─影像》談論柏格森(Henri Bergson, 1
  本書作者為德勒茲(Deleuze, 1925-1995),沒錯,就是那位1990年前後由美國引進台灣的三大當代法國哲學家之一的德勒茲(另外兩位為傅柯與德希達)。90年代以前,台灣哲學界留學及談論「歐陸哲學」者,多數為留學德國及談論「德國哲學」(如康德、黑格爾、胡塞爾、海德格、馬克思哲學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對相識多年的男女,交往了三年最後在雙方父母的催促下決定結婚。婚後半年,二人仍處於浪漫的蜜月期,然而半年後,由於在生活上諸多的細節彼此漸漸無法容忍,終於在一次小小的口角上演變成了一場極劇烈的爭執。起始,兩人都認為都因對方的無理而互不相讓,一場冷戰持續了二天。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當時,感覺就像,他一廂情願地認為整晚劇情已經走到令人期待的高潮情節,而我卻無情地跳過,直接打開刺眼的閉幕燈光,宣告劇終 !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熱播時,我的臉書被眾多婆媳、婚姻討論文洗板,就連預告、正片一秒都沒看過的我大概也知道這部戲在演什麼。 原本我對這類婚姻劇提不起興趣的,但連朋友Line群組也在討論,因此我順手看了朋友轉發的數分鐘看完一部戲的解說,也大約瞭解劇情。 (因為我沒有打算看正片,也許針對角色也有錯誤
Thumbnail
「這柿子原本很苦,但是如果希望它變甜,可以從蒂頭淋上一點燒酒,然後拿厚厚的棉被蓋上幾天,這柿子就會變甜了,人生就像生柿一樣,又苦又澀。 人生就已經苦得要命了,要是再澆上苦苦的燒酒。 唉,肯定會覺得活不下去,可是如果堅持下去,突然間又會變甜,用這股力量又可以活下去,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Thumbnail
後來幾乎都是老師在扮演這個巴頭的角色(咦),可以說是我唯一會分享感情生活的「大人」,見證了每一段或刻骨銘心、或淺嚐即止的關係。 甚至,我的結婚証書跟離婚証書的見證人都是她⋯⋯
婚宴上的新娘感謝父母多年來的栽培和照料,說著說著哭成淚人,台下的父母深受感動,默默垂淚。 看到這一幕,賓客各有感觸,好友開心見證這段愛情修成正果,紛紛為一對新人感到高興;未婚的想像自己有天站在台上致辭,盼望有天也能抓緊自己的幸福;已婚的暗暗檢視自己的婚姻狀況,許多年過去了,當初的承諾有一直堅守
Thumbnail
應該很明顯感受到,我這兩年看劇比較傾向族群、文學、客語、女性、同志相關的主題。 婚姻系列是被沙之書吸引住的,後來發現恭請光臨曾賈府喜事的討論度極高,但多是負評居多。 中消症的議題讓我很感興趣,昨晚很悶,決定來看劇。 然後我哭到一個不行,上一次為了影視哭成這樣是幾年前的事。
Thumbnail
金錢,是動力也是禍源,今天這篇的主角不是鬼,是人,探討的卻是比鬼更深沉的罪。 上個月月中的某天深夜,約一、兩點左右吧,老玄依舊還沒睡,正在忙。而此時,裘小姐來了一通緊急電話。 「命玄,嗚嗚嗚……你能不能、能不能……」裘小姐講完前面幾個字之後就泣不成聲。我聽完心中喀登一聲。是發生了什麼事,要哭成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對相識多年的男女,交往了三年最後在雙方父母的催促下決定結婚。婚後半年,二人仍處於浪漫的蜜月期,然而半年後,由於在生活上諸多的細節彼此漸漸無法容忍,終於在一次小小的口角上演變成了一場極劇烈的爭執。起始,兩人都認為都因對方的無理而互不相讓,一場冷戰持續了二天。
Thumbnail
對於這部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討劇中角色的心理與行為,以及對於劇名的獨特解讀。
Thumbnail
當時,感覺就像,他一廂情願地認為整晚劇情已經走到令人期待的高潮情節,而我卻無情地跳過,直接打開刺眼的閉幕燈光,宣告劇終 !
Thumbnail
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熱播時,我的臉書被眾多婆媳、婚姻討論文洗板,就連預告、正片一秒都沒看過的我大概也知道這部戲在演什麼。 原本我對這類婚姻劇提不起興趣的,但連朋友Line群組也在討論,因此我順手看了朋友轉發的數分鐘看完一部戲的解說,也大約瞭解劇情。 (因為我沒有打算看正片,也許針對角色也有錯誤
Thumbnail
「這柿子原本很苦,但是如果希望它變甜,可以從蒂頭淋上一點燒酒,然後拿厚厚的棉被蓋上幾天,這柿子就會變甜了,人生就像生柿一樣,又苦又澀。 人生就已經苦得要命了,要是再澆上苦苦的燒酒。 唉,肯定會覺得活不下去,可是如果堅持下去,突然間又會變甜,用這股力量又可以活下去,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Thumbnail
後來幾乎都是老師在扮演這個巴頭的角色(咦),可以說是我唯一會分享感情生活的「大人」,見證了每一段或刻骨銘心、或淺嚐即止的關係。 甚至,我的結婚証書跟離婚証書的見證人都是她⋯⋯
婚宴上的新娘感謝父母多年來的栽培和照料,說著說著哭成淚人,台下的父母深受感動,默默垂淚。 看到這一幕,賓客各有感觸,好友開心見證這段愛情修成正果,紛紛為一對新人感到高興;未婚的想像自己有天站在台上致辭,盼望有天也能抓緊自己的幸福;已婚的暗暗檢視自己的婚姻狀況,許多年過去了,當初的承諾有一直堅守
Thumbnail
應該很明顯感受到,我這兩年看劇比較傾向族群、文學、客語、女性、同志相關的主題。 婚姻系列是被沙之書吸引住的,後來發現恭請光臨曾賈府喜事的討論度極高,但多是負評居多。 中消症的議題讓我很感興趣,昨晚很悶,決定來看劇。 然後我哭到一個不行,上一次為了影視哭成這樣是幾年前的事。
Thumbnail
金錢,是動力也是禍源,今天這篇的主角不是鬼,是人,探討的卻是比鬼更深沉的罪。 上個月月中的某天深夜,約一、兩點左右吧,老玄依舊還沒睡,正在忙。而此時,裘小姐來了一通緊急電話。 「命玄,嗚嗚嗚……你能不能、能不能……」裘小姐講完前面幾個字之後就泣不成聲。我聽完心中喀登一聲。是發生了什麼事,要哭成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