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沒辦法用合理的價格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無論是門票、PS5、還是其他種種吸引人的新玩意,每個曾經迫不及待想拿到自己熱愛商品的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這種不悅的情緒。銷售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售完、提前等候或抽籤也不見得有機會買到。當然,你不是真正意義下無法得到那些東西,只要你願意,總會有黃牛已經「幫你買好」,但價格,則要多高有多高。
對於真正想要那樣東西的人而言,黃牛多半是令人討厭的。但黃牛們似乎有著一大堆自己的說詞:「市場機制」、「供需法則」、「排隊需要時間」、「搶票需要技術」、「夠喜歡的話你就會更早想辦法」。甚至對於那些樂意付錢消災的人來說,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用排隊也不用搶破頭。似乎只要有人想當黃牛,就會有人樂意花錢去「雇用」。這些自圓其說的黃牛和同意這種作法的人是造成這種問題的元兇嗎?某種意義上是的。但更深層地看,我們會發現這個社會不僅僅是放任,甚至正透過種種制度鼓勵黃牛。
「飢餓營銷」這個概念在近年來已經十分常見。作為消費者,多數人都會同意這種利用人類弱點的做法並不可取。但其中的核心思想--人造稀缺,卻瀰漫在整個社會之中,並形塑了這個時代的整體商業創作機器。
商家有意識地進行著比實際產能更加限制的供給量來控制這種人造稀缺,在人造稀缺的背景中,貪婪又沒有遠見的知情者讓自己成了黃牛,而黃牛又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稀缺,讓這種病態的供需關係得以更加綿延地運作。事實上,雖然廠商並不直接從黃牛的抬價中得到收益,但黃牛的存在確保了出貨的商品能全數售罄,並且給予了廠商更多提高商品價格的潛力與動力。
然而這種明顯降低整體人類利益的人造稀缺設計,卻同時也作為一個被視為良善的權利的底層邏輯。事實上,著作權法的核心就是在創造與保護一種人造稀缺。無論是否涉及商業,對一項作品的使用在這個時代裡面都受到智慧財產權與著作權的相關法令限制。你必須要購買或用其他方式取得授權,否則只要使用了這項--靈感來自於人類世界,並已在人類世界中--被創造出來的事物,或者運用了僅僅是與其足夠相似或受其啟發的想法,都將被視為侵犯權利人的權利。
立法者相信(或至少他們願意如此宣稱)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勵人類創新,為社會提供更多潛在的好作品。但我們在這幾十年間看到的,在大型跨國企業的推動下,對本應該到期的舊作品的保護被一次接著一次地延長,反倒更像是在鼓勵「不創新」。
不只是作為《著作權年限延長法案》核心的、數十年播送的米老鼠動畫。那些手握大IP的娛樂企業因為其獨佔或寡佔的地位以及資本對「已驗證模式」的死心踏地,它們正在我們的世界裡面拼命地落實「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2022年票房前十的電影是個簡單的例子,這十部電影中有九部是續集。另一部呢?《蝙蝠俠》。是的,一部「新的」蝙蝠俠「獨立」電影。
但著作權法還是保護了一些創作者吧?應該有,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得到的卻是一些更魔幻的事實。事實上,在2015年的裁定之前,我們之中幾乎全部的人都一直在侵犯生日快樂歌的版權,要不是華納音樂大人有大量,它們隨時可以告我們任何一個人。
無論這有多麼地毫無道理,我們都從16年的判決結果中得知了華納需要償還這些年來1400萬美元的--它從使用了生日快樂歌的創作者或商家那裡收取的權利金。而生日快樂歌的創作和發行,根本從來就和華納公司乃至於它收購的那間原來持有其版權的公司毫無關係。
與之平行但同樣可笑的是,一直到1993年,任何形式的電子遊戲機都需要給那早就被電子遊戲市場淘汰的飛利浦「繳納貢金」,因為它們荒謬至極地擁有「電視遊戲」這項專利。我們赫然發現,這些法律最主要在保護和鼓勵的早已經不是創新,而是盡可能地搶註並延展專利,以及對於市場上「價格實惠的著作權」的蒐集。
我們驚訝地發現,華納買下生日快樂歌專利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級的黃牛。難怪那些黃牛會相信自己是生意小天才,因為它們和這些大企業從本性上「英雄所見略同」。
人造稀缺的邏輯在這個資訊時代顯得更加詭異,因為所有的作品在網路上都能夠非常輕易地被複製與流傳。這也是為什麼NFT能夠一眼就被人們看見其荒謬,卻瘋狂地行的通。在這個時代裡面,立法者更應該要認清的事實是:每天在網路上免費使用資源的人,並不打算、也不應該被預設為會去為這些作品消費。
所謂的「保護」行為帶來的結果往往是,人們被引導去「剝削」那些沒有足夠好的銷售與發行渠道、也沒有足夠財力請律師保護其作品的創作者。並在另一個方向上,被迫去接收那些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藝術而是廣告收益或譁眾取寵的「流量產品」。
這些一再延長與擴張的法規事實地保護了大財團,而犧牲了所有公民本來應該享有的公共領域,犧牲了法規制定時所宣稱要給與人類社會的東西。如果立法者真的是打算「為促進科學和實用技藝的進步」,如今特別重要的兩件事情是:讓更多有價值的作品進入公共領域,並讓那些高枕無憂的版權壟斷者在競爭中必須創新。對舊作品公共化的一再延期需要被停下來,那些大的媒體企業已經實現了對用戶的壟斷,至少該是時候從它們的手中,一點一滴地拿回那些早該屬於全人類的思想。
到粉絲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