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兩岸分治下的漢字使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當兩岸的政治分歧越來越趨於極端,兩岸的命運越來越趨向戰爭之危險邊緣,香港《亞洲週刊》(2023第33期)曾以〔中文一字兩制新格局〕為主題,製作一個專輯,引發我個人極大的興趣。

一般人可能不太會去關切漢字的使用問題, 因為目前大家在使用手機使用電腦時,都有繁體/簡體界面可以自由轉換,非常方便,不必使用者費心學習。然而漢語中文字的認識與使用, 卻仍是兩岸三地 、新馬地區共同關切的問題。

郭振羽先生的主題文章提及:三十年前兩岸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時,各種協議文書都有繁簡版本當時兩岸為了營造對等、和諧氣氛,對於文本的使用可謂煞費苦心。 從政治面來看,兩岸從1949年以來,出現了「一字兩制」的現象,各自發展互不相讓。然而歷經七十多年的互動,已出現繁/簡並存、注音/拼音互通的情況。

眾所週知,目前大陸及新馬地區仍以簡體字作為官方文字,而台灣香港則使用繁體字,在文字符號方面似乎仍處於「二元對立」局面。然而在語言交流方面,卻早就出現「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情況。

以我對於大陸學術界的粗淺了解,早在1960年代出版的學術著作其實就已經使用正體字印刷。而台灣呢?不是也有馬英九前總統倡議「識正書簡」嗎?台灣人普遍都認得正體字,却大多書寫簡體;文字使用的歧異,並不如想像之大。

當今台灣人日常用語,早就受到香港文化的影響,比如「鹹濕」「八卦」「古惑」「 狗仔隊 」「同志 」「埋單」這些香港詞彙,都已是台灣社會的常用詞;網路世代興起之後,什麼「忽悠」「覆盤 」「躺平 」「佛系」「視頻 」「軟件 」等大陸用語,台灣人也朗朗上口。甚至包括不少日本、東亞的民間交流用語, 比如「炎上」, 就來自日語呢!因而在漢字文化圈、漢字的使用領域來看,是遠遠大於兩岸政府掌控的範圍。

在全球化浪潮下,大量中國人口外移, 無論是留學還是移民, 都面臨如何教導下一代的問題。此時,漢語拼音及國語注音,可謂各有苗頭,也趨向互通雙贏。

作為一種國際語言, 漢語中文在各自國內以及國際出現並存與變化,其內容的多樣性, 反而成為一種活躍的、具有生命力的語言。未來的漢語中文,到底是各自發展或者繼續二元對立?肯定不只是「語言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進入數位化的時代,爲避免「繁簡轉換」時出現「失真失誤」,很多的繁簡字「翻譯」問題,目前都可以透過人工智慧來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數千萬國際友人在學習中文時,經常是「繁簡並用」,而且「拼音注音」皆通。比如說美國、波蘭、德國、越南的學生,有的是先學簡體再學繁體,有的則是先學繁體再學簡體,他們的學習方式,反而更為多元。

放寬眼界看待漢語中文的學習, 我們會發現兩岸的語言交流,其實是無法阻擋的。與其堅持一種統一標準,不如放任,接納歧異;與其用政治力量加以阻絶,不如放任漢語使用者,使其各自發展為宜。(完)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Long-avatar-img
2024/03/28
進入電腦時代之後,我反倒認為繁體字比簡化字更有優勢:一、電腦轉換:簡化字→繁體字(常常出問題),但繁體字→簡化字(不太會出問題),因為常常有一個簡化字對映多個繁體字的問題。二、以中文輸入法而言,理論上繁體字的重碼字會較少,因為簡化字筆劃少的字體太多了,就會可能會有這類問題。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8
完認同
David Tai-avatar-img
2024/03/27
還有一種可稱為「說明書」或「電腦式」語言,每一隻字我都懂,就是不明白「它」在說啥!
彼得潘-avatar-img
2024/03/28
普通話相當是“國語”全國統一很好 有句順口溜:天不怕地不怕 就怕川娃講普通話 因為四川人的地方腔濃重 就算說普通話仍很難聽懂https://youtu.be/3Yj_R8Ejqx8?si=vHcffEuJ3U-MDET4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9
謝謝彼得,太有趣了~🤣已訂閱小楚Jamie的視頻~🌞
Long-avatar-img
2024/03/28
中國應該是用「簡化字」一詞比較適當,因為很多造字並非從古代約定俗成而來的「簡體字」,而是中國建國之後所創造的。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8
很認同大陸的「簡體字」應稱之為「簡化字」。而「繁體字」的正確稱呼應是「正體字」,目前大家都是約定俗成的稱法。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4/03/27
結尾提到「各自發展」,同意語言文字應該隨著時代演進,可惜對岸政策卻相反,其最終目標是大統一,絕不容許百花齊放的文化。廣東省已禁止學校本土語,新一代的上海人也不懂上海話,將來若台灣被統,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李建崑-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7
蘿娜自語 從歷代語言發展,母語方言的消失,似爲避免不了的趨勢…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8.0K會員
880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30
2025/04/29中國及海外網路流傳,華南理工大學院長及院長助理的教授林影、韓雙艷聯名發表題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公開信,歷數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缺失,並呼籲中國人民尤其是大學生們「反對獨裁,爭取民主與自由」。這是最近10年中國體制內知識分子最勇敢的政治批判。值得密切觀察。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一般人可能不太會去關切漢字的使用問題, 因為目前大家在使用手機使用電腦時,都有繁體/簡體界面可以自由轉換,非常方便,不必使用者費心學習。然而漢語中文字的認識與使用, 卻仍是兩岸三地 、新馬地區共同關切的問題。
Thumbnail
一般人可能不太會去關切漢字的使用問題, 因為目前大家在使用手機使用電腦時,都有繁體/簡體界面可以自由轉換,非常方便,不必使用者費心學習。然而漢語中文字的認識與使用, 卻仍是兩岸三地 、新馬地區共同關切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作者: 中華書局編輯部 出版社:華品文創 出版日期:2011/01/10
Thumbnail
作者: 中華書局編輯部 出版社:華品文創 出版日期:2011/01/10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