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的矛盾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而且個性、習慣、興趣都不太一樣。


為何會不一樣呢?

如果是在同一個家庭,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生長環境,是不是培養出來的小孩,個性、習慣應該會很接近吧。


小孩子的學習從模仿開始,對於親近之人所灌輸的身教、言教,很容易就會照單全收。

同一個家庭的親人之間,確實在想法及價值觀方面,會比較接近。但少部分還是會有一些個性、價值觀相差很多的親人。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靈性,而這與生俱來的靈性會引導自己發展成為最原本的自我。

所以,一個人的人格會受到先天的靈性引導,以及後天所接觸到的環境影響。


當自我靈性引導的方向,與現實生活中的互動是不和諧的。

在內心就會產生疑惑與矛盾。

亦或是自我的人格、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很大的挫敗,不被認同且遭到排斥。

此時內心也會產生迷惑與矛盾,並伴隨精神內耗。


在這個情況下會有兩種選擇,

第一,選擇抗拒心理,不去正視這個疑惑與矛盾,依舊照著原本的個性、習慣過日子。

除非環境改變,否則現實的問題仍然存在,且依然會造成壓力與困擾。


第二,選擇面對內心的迷惑與矛盾。


內心會覺得疑惑與矛盾,也代表著自覺的能力。

也有些人,一輩子都無法察覺自身的問題。所以無法改變自身在現實世界中的狀況,只會怪罪別人。


人往往都會去聽內心想聽的話,去相信希望是真的事。

或是去尋找能填補內心空洞的書籍、認知,來安定內心,加強自信。


當覺得煩惱、困惑的時候,也代表著自身處於精神內耗之中,這是痛苦的並消耗自身的精神。

所以會去尋找能解除這些煩惱、困惑的答案。


又或是抗拒心理,不想面對這些煩惱、困惑,至少可以暫時的感到平靜。



avatar-img
1會員
10內容數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看清真相。 世界就會趨於和平,生活也會更加幸福。 我需要更多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力王 的其他內容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談到智慧,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智慧的呢? 是聰明嗎?還是懂得很多道理。 每個人都有他的專長與興趣, 對於自己擅長、熟悉的領域就會讓人覺得聰明,懂很多事。 這樣就是有智慧嗎? 但是當你問他不專精且沒興趣的領域,顯然他知道相關的知識就不多了。 而評價對方智慧者本身,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去察覺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想要改變自己,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自己,因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而且也不是自己覺得如何就是真實的。 真實的自己,必須由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反應,及與人相處互動的反應,來映照出來。 比如說,在咖啡廳服務員不小心將咖啡灑出噴到你的褲子上。 你會生氣嗎?還是會對著服務員微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什麼是哲學呢?為什麼要去了解哲學呢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欲望與需求,也會有追求的理想與目標。 而在滿足需求與實踐理想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困阻與問題,導致事物的發展狀況無法符合心理所期待的。 這時我們心裡就會產生困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思考, 想要找出問題,來改善狀況與結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
談到智慧,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智慧的呢? 是聰明嗎?還是懂得很多道理。 每個人都有他的專長與興趣, 對於自己擅長、熟悉的領域就會讓人覺得聰明,懂很多事。 這樣就是有智慧嗎? 但是當你問他不專精且沒興趣的領域,顯然他知道相關的知識就不多了。 而評價對方智慧者本身,自己有足夠的智慧去察覺
觀念,也就是對於所觀看到的人、事、物,在於心中所產生的意念想法。 但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人、事、物,卻會產生不完全相同或是差異性的看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家庭教育、社會環境,及自身的能力、興趣、身份地位、立場, 這些都會影響人的觀念養成方向。 因為人都有私心,所以
想要改變自己,首先就要了解自己。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自己,因為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而且也不是自己覺得如何就是真實的。 真實的自己,必須由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反應,及與人相處互動的反應,來映照出來。 比如說,在咖啡廳服務員不小心將咖啡灑出噴到你的褲子上。 你會生氣嗎?還是會對著服務員微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什麼是哲學呢?為什麼要去了解哲學呢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欲望與需求,也會有追求的理想與目標。 而在滿足需求與實踐理想的過程中,總會有許多困阻與問題,導致事物的發展狀況無法符合心理所期待的。 這時我們心裡就會產生困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於是我們就會開始思考, 想要找出問題,來改善狀況與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我們明明生活在一個多采多姿,目不暇給的世界。 但為什麼,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在別人那裡?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01/26/2010 同樣家庭背景長大的孩子 仍然有著不同的個性   平常上班,出門時都會習慣性的讓家中的人不管是誰知道. 我出去了. 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習慣,對於在家中的人是很重要的.   媽媽的臉書上寫著 膽子真大的小寶 早上,二聲門鈴響趕快上樓去看發現小米已上娃娃車了小寶
Thumbnail
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不限於族群,而是反映在各式各樣的差異中,可能是性別、年齡、成長經驗,價值觀之間的衝撞,往往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角色該如何扮演的為難之處。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有的,若原生家庭有問題,也會是最難處理的。有些人認為自己家庭沒有溫暖,然而很有可能只是彼此用不同方式關愛彼此而已。 就算家人真的利益相對,也難掩偶爾的關愛之情,只是我們的執著只讓我們看見壞的那一面。若我們能看見溫暖看見愛、避開不屬於我們的利益之爭、喜惡
Thumbnail
我們明明生活在一個多采多姿,目不暇給的世界。 但為什麼,多采多姿的生活⋯⋯都在別人那裡?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議題。 長輩們的掌控欲、威權和觀念,往往會被他們視為傳承的必要,或者用更好的說法來說,是灌輸的必要。 我們時常聽到,原生家庭的觀念會影響或導致孩子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彷彿是一種「複製與貼上」。 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小,我就是家族中的異類。父母常常認為我頭腦有問題
看到不同的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時常讓我想到我與兒子們的關係
我覺得親子之間的相處,很容易讓人有上下級的分別,也許父母或長輩沒有這麼想,但是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經驗感受,造就他們習慣這樣對晚輩或下一代。 我覺得兩邊都沒有錯,是習慣跟環境的不同,造成了真的有代溝,只是很不喜歡某些長輩不經意出口的話,讓人有種在造成世代對立的感覺。 每次都說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
Thumbnail
這是一本,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本的繪本, 不管你生長的家庭如何,身邊都還是會有不一樣家庭的人存在,或是你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 於是我們大人的態度就很重要了... #突然嚴肅了起來 其實孩子都是依著大人的形狀成長比較多,以自己為例~ 我從小身邊真的都是跟自己的爸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01/26/2010 同樣家庭背景長大的孩子 仍然有著不同的個性   平常上班,出門時都會習慣性的讓家中的人不管是誰知道. 我出去了. 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習慣,對於在家中的人是很重要的.   媽媽的臉書上寫著 膽子真大的小寶 早上,二聲門鈴響趕快上樓去看發現小米已上娃娃車了小寶
Thumbnail
生活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不限於族群,而是反映在各式各樣的差異中,可能是性別、年齡、成長經驗,價值觀之間的衝撞,往往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角色該如何扮演的為難之處。
Thumbnail
原生家庭對婚姻關係的影響深遠,許多人不自覺地被父母婚姻的模式所吸引,並在成年後重複了相似的關係模式。然而,即便如此,每個人仍有選擇的權利,能夠改寫命運,找尋不同結局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