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怪人嗎-前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自己的性格會被拿去與大環境的人做比較,類似或相同的就是正常人/普通人,但若與大環境相比有不符或不同的就是不正常的人/怪人?而且是不正常或怪人的標籤居多,而不是特別的人或性格獨一的人。

  就舉例孩子與大人對談這件事情上,在東方的家庭中,大人若跟孩子說要孩子去做什麼事時,或希望孩子可以做什麼樣的工作/職業,或讀什麼樣的國高中和大學時,大多都會希望孩子的回答是「知道了」,可往往孩子的回答都是「等一下」、「我不要」、「我不想」,而這樣的回答的後續大多都會是以爭執收尾,雖然這樣的回應對父母與家人不太禮貌,可也代表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所以提出了「不」,但提出「不」後若是能好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家人也能耐心傾聽自然是最好的。

  針對上述所說,卻延伸了一種從小到大看過、聽過的想法和說法,便是

  1. 「我不想也不願意,但為了不要延伸後續的爭執,所以我同意」、
  2. 「覺得就算講了對方也不會接受,說了也只是浪費時間,乾脆不說」、
  3. 「他們大人有他們的想法,講了只是討罵,最後還是必須照做」。


  雖然人家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我還是會感到納悶,

  1. 「自己不同意但害怕後續而選擇同意,看似怕爭執可不已經逼著自己同意了嗎?」、
  2. 「不是還沒有說嗎?上次不同意,可事情不同,為何覺得這次也會是如此呢?」、
  3. 「是真的都是大人的想法嗎?還是其實自己說的也沒有說服力?導致後續如此。」

可能有人會說「你沒有遇到我的情況你不了解」,可其實每個人都有需要選擇的時候,而這個後續和決定看似是家人來選擇,其實有一半選擇權是在自己手上。

  ​為何會這麼說?只是因為我對於這部分有著不太一樣的想法與看法,以及一些自己使用過的小方法。因字數關係,下一篇「你是怪人嗎-想法與做法」看更詳細內容。

  

  

  

avatar-img
78會員
139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宇彗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夢境裡所發生的故事,來區分成好夢與惡/噩夢,夢到好夢或許希望可以在現實中發生,即使在現實中發生的機率極低,但也會希望,但相對地夢到惡/噩夢時會希望不要在現實中發生,最好永遠都不可能發生,但若這段夢中故事是帶著美好但又有淒美的情感,會把這個故事當成好夢還是惡/噩夢呢?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活中,有許多的喜怒哀樂,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事物,有的人我們喜歡,有些人另我們討厭,而且偏偏我們不喜歡的,可能是假裝、是自大、是以老賣、是愛說謊,其實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討厭,因為我們不是那種人,不想成為那種人,所以才會討厭! 我們可能從小到大,在自己心靈最純潔時,遇到不好的大人,給我們不好的印象,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請跟從內在的直覺,大膽界定自己,說:「我的風格是……。」
Thumbnail
有時會遇到一些人,會讓我很想感嘆怎麼我們的個性可以差這麼多,講話的方式跟我就像是平行時空的人,唯一能溝通的點就是我們都會講中文。 不知道自己是發生甚麼事,可以在熱情奔放的同儕之間變得像一個悶騷的老頭子(?),跟其他人的講話風格、穿著都不一樣。這樣講可能有點誇張,應該說是因為相較於身邊同學,
在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而且個性、習慣、興趣都不太一樣。 為何會不一樣呢? 如果是在同一個家庭,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生長環境,是不是培養出來的小孩,個性、習慣應該會很接近吧。 小孩子的學習從模仿開始,對於親近之人所灌輸的身教、言教,很容易就會照單全收。 同一個家庭的親人之間,確實在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01/26/2010 同樣家庭背景長大的孩子 仍然有著不同的個性   平常上班,出門時都會習慣性的讓家中的人不管是誰知道. 我出去了. 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習慣,對於在家中的人是很重要的.   媽媽的臉書上寫著 膽子真大的小寶 早上,二聲門鈴響趕快上樓去看發現小米已上娃娃車了小寶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生活中,有許多的喜怒哀樂,也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事物,有的人我們喜歡,有些人另我們討厭,而且偏偏我們不喜歡的,可能是假裝、是自大、是以老賣、是愛說謊,其實想想為什麼我們會討厭,因為我們不是那種人,不想成為那種人,所以才會討厭! 我們可能從小到大,在自己心靈最純潔時,遇到不好的大人,給我們不好的印象,
Thumbnail
人的個性有多樣的面貌,社會常有刻板印象,需要接觸後才能更加了解未知的一面。本文探討人的外在表現和內在特質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請跟從內在的直覺,大膽界定自己,說:「我的風格是……。」
Thumbnail
有時會遇到一些人,會讓我很想感嘆怎麼我們的個性可以差這麼多,講話的方式跟我就像是平行時空的人,唯一能溝通的點就是我們都會講中文。 不知道自己是發生甚麼事,可以在熱情奔放的同儕之間變得像一個悶騷的老頭子(?),跟其他人的講話風格、穿著都不一樣。這樣講可能有點誇張,應該說是因為相較於身邊同學,
在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人,而且個性、習慣、興趣都不太一樣。 為何會不一樣呢? 如果是在同一個家庭,有相同的父母,相同的生長環境,是不是培養出來的小孩,個性、習慣應該會很接近吧。 小孩子的學習從模仿開始,對於親近之人所灌輸的身教、言教,很容易就會照單全收。 同一個家庭的親人之間,確實在
生活中可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習慣、個性、興趣、專長都有差異。 有的人善於交談,喜歡結交朋友。有的人富有商業頭腦,對於商品的價值有較高的觀察力。 有的人善於有條理的安排事務讓工廠生產效率提升。 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個性,或是增強某些專長的能力。 那麼唯一的方法只有改變思想或是建構新的思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01/26/2010 同樣家庭背景長大的孩子 仍然有著不同的個性   平常上班,出門時都會習慣性的讓家中的人不管是誰知道. 我出去了. 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習慣,對於在家中的人是很重要的.   媽媽的臉書上寫著 膽子真大的小寶 早上,二聲門鈴響趕快上樓去看發現小米已上娃娃車了小寶
Thumbnail
我是 內向者, "內心"卻擁有許多複雜又細膩的感受, 時常被貼上怪異、孤僻等標籤, 我的高敏感旅程展開一段"探尋自我的人生",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沒有」奇怪與不奇怪, 「跟你不一樣」就叫做奇怪,難道我不能是「我自己」嗎~ 高敏感的我,並不代表我是不好的存在, “你只是不夠認識我而已”。
我相信每個人即便有自己獨特主觀且值得產出抒展、發表呈現的想法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