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掃地機器人是人妻典範!?讀了這本《智慧妻子》再說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環繞著哪些智慧電子產品呢?你是否曾經好奇這些智慧電子產品的性別?或者預設、想像、期待它們的性別?為什麼智慧電子產品會演變成(或從誕生之初即已被設定為)「智慧妻子」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在2023年底出版的《智慧妻子:Siri、Alexa與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雖然是學術書,但譯者柯昀青的翻譯流暢,讀來並無負擔。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在2023年底出版的《智慧妻子:Siri、Alexa與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雖然是學術書,但譯者柯昀青的翻譯流暢,讀來並無負擔。


智慧家電服務的對象是誰?

洗衣機、除濕機、空氣清淨機、冷氣機、冰箱,這幾種家庭基本的家電產品,除了號稱自動偵測衣物材質與重量、空間濕度、氣味與懸浮物質、變頻等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智慧運算機制,基本上我與這些家電不會有什麼互動,因此對我而言,它們就只是靠電力運作的機器。


我的生活中唯一有互動的智慧家電,就是掃地機器人,因為當它執行清掃動作時,偶爾閃避不及會來回幾次輕碰我的腳後跟,那觸感真像小狗在你的腳邊撒嬌討抱抱或食物。或者當我回到家打開家門時,竟然找不到出門前擺放在玄關的室內拖鞋,甚至在充電座不見掃地機器人的蹤影,只得在屋子裡每個空間兜轉、趴在地板望向沙發或床底下,尋找可能被挾持的室內拖鞋與玩到沒電或被困住的掃地機器人。尋找的過程中,我會下意識地喊出:「你又躲在哪裡了呀?」真的是把掃地機器人當小狗在對待。


那麼,我是否預設、想像、期待這部掃地機器人的性別呢?其實在讀《智慧妻子》這本書之前,我完全沒想過,但在讀完之後,再次提醒自己:不論是消費者對於這類智慧家電產品的使用習慣、使用原因,或者產品開發者對於產品功能的設計、命名、解決痛點的設定,以及行銷廣告商與媒體業者的聲音、造型、色彩、標語、台詞與情境等企劃,不論是刻意或無意識地,其實都隱含著對於性別角色與任務分工的預設、想像、期待。


我突然好奇起這部平價掃地機器人的性別。雖然它的提示語音是女聲,不過因為通常我按下啟動鍵後就出門了,即使待在家中,也自顧自地專注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要不是努力回想,真沒注意到它除了清掃的功用之外,原來還具備以女性人類的聲音提醒使用者「清理集塵盒」、「遇到障礙物」、「自動回充」等訊息的功能。它的開發者當初是否預設了家庭中負責掃地的人是女性呢?如果產品的初始設定,包含讓使用者自由選擇語音是男聲、女聲、酷兒化的聲音,或者乾脆預設語音就是酷兒化的聲音,有助於改善社會文化中對於家務分工的性別刻板印象嗎?若真的有多聲道的語音設定功能,使用者會如何選擇呢?


社交機器人、數位語音助理應該有性別嗎?

《智慧妻子》這本書也討論了社交型(包含輔助型、情感型、陪伴型、照護型等)機器人,其功能包含取代或協助傳統被視為屬於女性的任務、功能、職業,即便產品外觀(包含聲音)以無性別化為設計,揉和陽剛與陰柔的特質,然而這類產品所從事的工作,依然是在社會文化脈絡中被理所當然地分派為女性的勞務。所以說,產品外觀與性別刻板印象無關嗎?開發並製造可減輕女性勞務負擔的產品,不好嗎?在回答好不好之前,我們應該先問:為什麼勞務的分配是依性別、而非依能力分工呢?此外,當勞務的分配鑲嵌在固有價值的性別框架中,產品的外觀設計可能反而強化陰柔及非典型陽剛等特質與性別分工的關聯性。


此外,還有數位語音助理,較為普遍的是Siri。有點不好意思地承認,即便我是蘋果忠實用戶,但從未使用Siri,若不小心誤觸啟動Siri,第一時間就是把它關閉。為什麼?也許是對著一個看不見且未知或陌生形體的對象說話,對我而言是件不自在的事,所以我也不喜歡使用語音輸入法與傳送語音訊息。


因此,我尚未經歷使用數位語音助理的需求與情境,然而依照市面上較常見的數位語音助理的功能——只要呼喊數位語音助理的名字並給予指令,它就會自動完成播放音樂、確認氣象、調整燈光、朗讀文章、開關窗簾、查找資訊等任務,聽起來真是盡責的助理!在工作場域或家庭中,擔負起前述助理角色的,通常又是誰呢?妻子、母親、女友、秘書?為什麼一提起秘書,腦海中浮現的是盤起長髮、身著優雅襯衫與膝上窄裙、腳踩5公分高跟鞋的畫面呢?而又是為什麼,妻子、母親、女友、秘書被合理地期待著具備柔軟、溫暖、服從、細心、體貼等特質呢?


性愛機器人能否酷兒化?

作者在書中提出酷兒化作為其中一項解套的提案,並引用女性主義作家及學者莎拉.艾哈邁得(Sara Ahmed)在其著作“Living a Feminist Life”中所提到的:

酷兒化智慧妻子代表要拓展她的定義、她的作為,還要拒絕被限縮與侷限。代表她要『部分開放』,並要為我們自己和其他人創造新的空間,可以容納非傳統、非異性戀霸權、非性別刻板印象的東西。(PP. 256)

這並不意味著要抗拒、排斥智慧妻子們的陰柔氣質,因而將女性與智慧電子產品之間的聯繫截斷。這裡所說的酷兒化智慧妻子,是正視智慧電子產品與陰柔氣質的聯繫,並從產品開發設計端開始帶入創新、翻轉的實驗精神,不論是展現或凸顯陰柔氣質,擾亂既有陰柔與陽剛二分的秩序,甚至破壞既有的性別現況,透過「從用中學」,引導使用者鬆動傳統的性別框架,進而協助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PP. 256-257)


關於性愛機器人能否酷兒化,以及性愛機器人本身的存在所牽涉的倫理問題,我認為值得更深入探討。例如:光是在網路上可輕易取得的大量性愛影片,已經長期嚴重地誤導多少人(不論性別、年齡)對於性的認知,並且強化了男性主導、女性從屬的性別角色地位,其中最讓人翻白眼的莫過於「女人說不要就是要」的論調。


當這些對於人們有如此廣泛影響的內容從螢幕中走進可觸碰、可互動的現實世界中,以實體化的性愛機器人滿足使用者對於性的需求時,可以合理預測人們對於性的認知將更巨大地受到性愛機器人所影響,那麼,如何規範、把關性愛機器人的設計與訓練、宣傳與流通?使用者與性愛對象(機器人)之間的關係是擁有者與物品嗎?使用者與性愛機器人做愛前,需要取得性愛機器人的「積極同意」嗎?性愛機器人如何同意或拒絕?表示同意或拒絕等意願的,究竟是性愛機器人,還是性愛機器人的設計者或製造商呢?是否可能藉由性愛機器人教育使用者對於性的正確認知,以及對於性愛對象的尊重?擬真化的性愛機器人是否導致人與物之間的界線趨於模糊,反而誤導使用者以對待性愛機器人的方式去與真實世界中的人進行互動?


此外,如果每種智慧電子產品都是為了解決某種人類的需求而生,那麼性愛機器人是為了解決人類對於「性」抑或「愛」的需求而生呢?性愛不僅是生理上的需求,同時還有心理上的(如果只是生理上的需求,情趣產品應該足以應付)。而「愛」的傾向是多元的,因而結合了生理需求的性愛需求是多元的,似乎難以透過酷兒化的產品滿足不同生理、心理性別與性傾向者的排列組合而生的各種需求。如此,性愛機器人的酷兒化是一個極具挑戰的目標。


與電影《再見機器人》對話

我讀《智慧妻子》是幾個月前的事了,再想起前陣子看的電影《再見機器人》,雖然是透過動畫中虛構的角色與故事,卻可回應《智慧妻子》作者關於智慧電子產品酷兒化的論點。


電影中的寂寞小狗因為渴望生活中的陪伴,先後透過電視購物、前往賣場購買的「朋友機器人」,這項產品大概是整部電影中最酷兒化的角色了(即使所有的角色都沒有姓名、台詞、聲音等提示觀眾各角色的可能性別)。或許是因為「朋友」這個角色在社會中對於性別的預設是較流動的(雖然還是有不少人秉持著異性之間不可能有純友誼的立場),而朋友機器人的功能滿足了寂寞小狗對於陪伴的需求,他們一起逛街、看電視、吃飯、跳舞、胡鬧,朋友機器人的外型高大,與市面上相近功能的社交機器人相比較,朋友機器人明顯不那麼呆萌、可愛、無害,與傳統中認為從事輔助、情感、陪伴、照護等類型的產品應具備的外型明顯天差地別,所展現的功能正好符合《智慧妻子》書中提到安.萊特(Ann Lignt)教授所說的抵制與破壞性別現狀。(P. 257)


(《再見機器人》觀影心得,請見〈看完電影《再見機器人》,沒有哭的人是小孩子!〉)



閱讀書目

Strengers, Y & Kennedy, J(2023)。《智慧妻子:Siri、Alexa與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柯昀青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原著出版於2021年)


內容總結
智慧妻子
5
/5
不是你想的那種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5/5我殺了我的家人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5/5再見機器人
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十六歲,大約是高一、高二,對我而言,是僅次於大學及研究所求學階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十六歲,即將是成年人了,那幾乎是每個人從小的夢想:想快點長大變成大人,因為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5/516歲的戲劇課
電影中,主角貝拉(Bella Baxter)是被開了腦洞並植入胎中嬰兒腦的孕婦;看完電影後,螢幕前的觀眾們的腦應該也被一一開了洞。
5/5可憐的東西
曖昧之所以讓人受盡委屈,是因為找不到相愛的證據;而牽扯上不倫的曖昧,一旦開始了擁抱的勇氣,就會讓人變得貪心。與其說是「不倫」,這本小說更像是在描繪「戀愛」,只發生在小房間的戀愛,沒有房卡所以被困在電梯的戀愛,沒有共同日常生活的戀愛,關於只能被化約為三小時、關在小房間裡的戀愛的各種「小問題」。
5/5我有一個關於不倫的小問題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
5/5女二
又是一則因長期照顧而殺人的新聞,而「兇手」與「受害者」的關係是家人。近年來類似的報導愈趨頻繁,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每當在Facebook首頁看到媒體發布這類型社會案件的報導時,貼文底下常會看見「支持安樂死合法化!」的留言,而附和者之多——不論是留言或按讚數——讓這些留言排序往上衝。
5/5我殺了我的家人
我承認,我是帶著眼淚與鼻涕走出電影院的,可能是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其他座位上的孩子那樣,被動畫逗得發出可愛的歡笑聲。這是一部很平凡寫實的電影,正因為它和大多數你我的人生一樣,沒有盪氣迴腸的台詞與曲折離奇劇情,所以更觸人心弦。它就是一部如實呈現你我生命的電影。
5/5再見機器人
十六歲的時候,你在幹嘛?十六歲,大約是高一、高二,對我而言,是僅次於大學及研究所求學階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十六歲,即將是成年人了,那幾乎是每個人從小的夢想:想快點長大變成大人,因為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
5/516歲的戲劇課
電影中,主角貝拉(Bella Baxter)是被開了腦洞並植入胎中嬰兒腦的孕婦;看完電影後,螢幕前的觀眾們的腦應該也被一一開了洞。
5/5可憐的東西
曖昧之所以讓人受盡委屈,是因為找不到相愛的證據;而牽扯上不倫的曖昧,一旦開始了擁抱的勇氣,就會讓人變得貪心。與其說是「不倫」,這本小說更像是在描繪「戀愛」,只發生在小房間的戀愛,沒有房卡所以被困在電梯的戀愛,沒有共同日常生活的戀愛,關於只能被化約為三小時、關在小房間裡的戀愛的各種「小問題」。
5/5我有一個關於不倫的小問題
從替身到女角,從有限度的步伐到從容轉頭,這是一本關於女演員、女人、你、我,不論性別的每個人,在人生舞台上曾經的自我懷疑、不安、失去、抉擇、受傷,成長的路途也許顛簸難行,但終於擁有屬於自己被記住的角色的故事。
5/5女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結合,讓家裡的家電可以連結起來,進而打造智慧住宅。本文談到了家電中晶片的應用,並提出將家變成智慧住宅的想法。
Thumbnail
最近我家的掃地機器人要退休了。 記得在7年前的情人節收到「掃地機器人」禮物.......你現在一定在想,是哪個星座呀!竟然送出這麼不浪漫的禮物。(哈哈😁, 還好我是屬於實用派的人格特質。) 當年還為了要送「掃地機器人」或要送「吸塵器」激辯了一番。 現在的「掃地機器人」功能愈來愈強,當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上次購買的小米掃拖機,透過鄰居的體驗分享,我評估自己的習慣後決定退貨,接著就訂購想買的iRobot,買了只有掃地機型~i2。 半個月體驗下來,這個小幫手真的很棒。
在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今天,聊天機器人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新形態。這些機器人不僅僅是科技的產物,更是智能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們不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幫助,還能夠增進人機互動的自然性和智能性,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誰不想要一台智慧便利的家用電器來幫助自己輕鬆處理家務呢? THOMSON WIFI智能掃地機器人結合了智慧科技和人性化設計,能夠吸塵、清掃、拖地,輕鬆維持家裡的整潔。
  “當然是真的!我們今年最新款的智能幫傭,贏過星際展的!受到諸多星系設計師的肯定”   “快快快~把連結給我,不貴的話,我要想買一個,我超懶惰做家事”
Thumbnail
智能家居技術的崛起,正在重塑我們的日常生活。你有想過一個問題嗎? 這究竟改變了什麼?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智能家居系統的精華與其應用,助你全面了解這項正不斷進化的技術。智能家居產品如何整合入生活,以及它們的優缺點又分別為何。
Thumbnail
誠品生活|科技應用 書櫃陳列著與AI相關軟硬體的科技應用實作材料包,包含物聯網、影像辨識、機器學習、生醫感測等實作套裝材料。 選擇趨勢|科技玩物 這麼多科技應用實作包,怎麼選呢? 科技日新月異 科技玩物在生活中反應的特徵詞: 顛覆、科幻、新奇、便利、酷炫、魔法、未來
過年期間在電視上看見 機器手臂在栽植區上下左右移動並採收青椒 出錯率低,完成度幾乎是100% 而且,機器手臂還不會喊累、也不會抱怨 有夠好用! 有夠聰明! 實在令人驚嘆! AI能做的事太多了!我心想 未來只要在程式內輸入「同理心的必要條件」 或許當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個AI機器人的世代來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結合,讓家裡的家電可以連結起來,進而打造智慧住宅。本文談到了家電中晶片的應用,並提出將家變成智慧住宅的想法。
Thumbnail
最近我家的掃地機器人要退休了。 記得在7年前的情人節收到「掃地機器人」禮物.......你現在一定在想,是哪個星座呀!竟然送出這麼不浪漫的禮物。(哈哈😁, 還好我是屬於實用派的人格特質。) 當年還為了要送「掃地機器人」或要送「吸塵器」激辯了一番。 現在的「掃地機器人」功能愈來愈強,當
Thumbnail
這篇文章總結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包括人形機器人、機器狗、家用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同時,也提到了一些討論點和機器人可能的未來方向。
Thumbnail
上次購買的小米掃拖機,透過鄰居的體驗分享,我評估自己的習慣後決定退貨,接著就訂購想買的iRobot,買了只有掃地機型~i2。 半個月體驗下來,這個小幫手真的很棒。
在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的今天,聊天機器人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新形態。這些機器人不僅僅是科技的產物,更是智能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們不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幫助,還能夠增進人機互動的自然性和智能性,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誰不想要一台智慧便利的家用電器來幫助自己輕鬆處理家務呢? THOMSON WIFI智能掃地機器人結合了智慧科技和人性化設計,能夠吸塵、清掃、拖地,輕鬆維持家裡的整潔。
  “當然是真的!我們今年最新款的智能幫傭,贏過星際展的!受到諸多星系設計師的肯定”   “快快快~把連結給我,不貴的話,我要想買一個,我超懶惰做家事”
Thumbnail
智能家居技術的崛起,正在重塑我們的日常生活。你有想過一個問題嗎? 這究竟改變了什麼?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智能家居系統的精華與其應用,助你全面了解這項正不斷進化的技術。智能家居產品如何整合入生活,以及它們的優缺點又分別為何。
Thumbnail
誠品生活|科技應用 書櫃陳列著與AI相關軟硬體的科技應用實作材料包,包含物聯網、影像辨識、機器學習、生醫感測等實作套裝材料。 選擇趨勢|科技玩物 這麼多科技應用實作包,怎麼選呢? 科技日新月異 科技玩物在生活中反應的特徵詞: 顛覆、科幻、新奇、便利、酷炫、魔法、未來
過年期間在電視上看見 機器手臂在栽植區上下左右移動並採收青椒 出錯率低,完成度幾乎是100% 而且,機器手臂還不會喊累、也不會抱怨 有夠好用! 有夠聰明! 實在令人驚嘆! AI能做的事太多了!我心想 未來只要在程式內輸入「同理心的必要條件」 或許當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個AI機器人的世代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