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湯德章》電影包場:自訓團、臺語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想認不認識岳飛不重要,但「臺灣人一定要認識湯德章」──女老師總是跟學生這麼說。

湯德章紀念公園,位於臺南市中心一座七路交匯的圓環,公園裡的湯德章半身銅像所面對的中正路,去年「才」改名為湯德章大道。1947年3月13日,湯德章在這裡(昔稱民生綠園)被槍決。2014年臺南市政府將這天訂為「臺南市正義與勇氣紀念日」。

然而知道岳飛的人,似乎還是遠遠多於知道湯德章。

我自己對湯德章的認識卻是來自三年前看過的《湯德章事件》實境劇,戲劇重現當年湯德章被押上卡車繞行市區後,在民生綠園公開槍決的景象。看完影片我不禁想...

令人震撼的到底是戲劇,還是歷史?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對這段無比沉重的記憶則是輕輕放過,對於主角在228事件中勇敢保護台南學生與市民,對抗政府暴力的正義與勇氣,影片中沒甚麼著墨。而是如導演所說的電影英文片名「In Search of a Mixed Identity」精準點出本片重點,除了講湯德章的故事,更是講臺灣人尋找自我認同的故事。

好的國片是肯定要支持的,那何不把這支持再放大。

日前我倆在自訓團發起《尋找湯德章》電影包場,多謝夥伴們相挺,昨天連同臺語團的參與人數差點爆場。觀影後七人到鄰近的臺師大校園交流心得,彷彿也重溫了大學時與同學暢聊時事的狂熱,只是彼時我的自我認同還沉醉在那龍的傳人。

自由在人類的歷史總是遺留斑斑血跡,而如果少了正義與勇氣,那樣的歷史不提也罷。未來,這塊土地會呈現甚麼樣的價值,留下甚麼樣的痕跡,如片尾所說的──「我們就是歷史」。

raw-image
raw-image
請愛心「認養」作者的書寶寶《與自己和好的生命書寫練習》 本書改版自2020年出版的《解憂書寫》


avatar-img
152會員
141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詹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些故事需要有人去敘說,否則不是遺忘,而是根本不為人所知。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講述的是臺灣在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綠島一批女思想犯的故事, 這部改編自史實、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沒有對專制獨裁控之撕心裂肺,也沒有對血腥暴力還以聲嘶力竭,這段沉痛的故事卻是輕柔地述說「在亂世裡仍選擇去愛,而不是選擇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
「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我們與死亡的距離有多近?如果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你會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你會如何評價過去的人生?這部讓你看生看死的《人生消極掰》,引領觀眾積極「活在當下」,對消極的人生說掰掰。 如同片中諸多對白的幽默詼諧,不由得說取這片名也是絕妙,容易引發話題讓人印象深刻。
影評字典中的笑中帶淚,不會是看完《喜劇天團:勞萊與哈台》的最佳註解。「在感情降下黑幕時,不該在回憶中哀悼友誼,點燃一根火柴吧,真誠的友誼將因你而輝煌」,才是這部好戲給我的最大啟示。
劇情終結於科爾文倒在斷垣殘壁的水泥房,斷氣在爆裂巨響之後,土礫塵沙覆身寫實了蠟炬成灰的生命輓歌;空拍鏡頭緩緩拉遠,宛如科爾文冒險穿梭於沙場的靈魂總算慢慢升天安息。片尾附帶一段段靜態畫面列出她的報導事蹟,特映會上所有觀眾屏息觀賞到最後,無任何人先行離席,這似乎是對瑪麗科爾文的一種敬意。
「你要我把你葬在哪裡」這是電影《班恩回家》裡,近乎崩潰的母親對著孩子的咆哮。我想這如果在現實人世,痛苦不堪的母親可能希望自己先給葬了。這是人類創造出走向毀滅般的毒品,給自己扎下最悲痛的一針。
有些故事需要有人去敘說,否則不是遺忘,而是根本不為人所知。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講述的是臺灣在1950年代白色恐怖時期綠島一批女思想犯的故事, 這部改編自史實、以女性視角出發的電影,沒有對專制獨裁控之撕心裂肺,也沒有對血腥暴力還以聲嘶力竭,這段沉痛的故事卻是輕柔地述說「在亂世裡仍選擇去愛,而不是選擇
身在全球唯一院線上映的台灣,這部電影同樣被世界孤立的處境,讓人惺惺相惜。 想像那個畫面,這個孩子乃至於這些人,都值得好好被愛。 反送中運動造成超過一萬人被捕,上百人來台尋求政治庇護,主要是年輕人,年紀最小的不到18歲。他們有人把自己看成逃兵,對手足深感歉疚。 壯飲熱血,醉成含淚顛沛。
「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我們與死亡的距離有多近?如果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你會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你會如何評價過去的人生?這部讓你看生看死的《人生消極掰》,引領觀眾積極「活在當下」,對消極的人生說掰掰。 如同片中諸多對白的幽默詼諧,不由得說取這片名也是絕妙,容易引發話題讓人印象深刻。
影評字典中的笑中帶淚,不會是看完《喜劇天團:勞萊與哈台》的最佳註解。「在感情降下黑幕時,不該在回憶中哀悼友誼,點燃一根火柴吧,真誠的友誼將因你而輝煌」,才是這部好戲給我的最大啟示。
劇情終結於科爾文倒在斷垣殘壁的水泥房,斷氣在爆裂巨響之後,土礫塵沙覆身寫實了蠟炬成灰的生命輓歌;空拍鏡頭緩緩拉遠,宛如科爾文冒險穿梭於沙場的靈魂總算慢慢升天安息。片尾附帶一段段靜態畫面列出她的報導事蹟,特映會上所有觀眾屏息觀賞到最後,無任何人先行離席,這似乎是對瑪麗科爾文的一種敬意。
「你要我把你葬在哪裡」這是電影《班恩回家》裡,近乎崩潰的母親對著孩子的咆哮。我想這如果在現實人世,痛苦不堪的母親可能希望自己先給葬了。這是人類創造出走向毀滅般的毒品,給自己扎下最悲痛的一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六十回: 「妙手東方朔」陶潤起身說話,認為清水灘烈焰寨容不下許多俠客⋯⋯
Thumbnail
說起湯德章(1907年—1947年),大多數的臺灣人對他一無所知,包含他自身的孫輩。據片中臺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的說法,可能高達九成的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剩下一成人,大概只知曉他是日治時期到二戰後罕見的本土律師,然後在二二八事件後殉難。至於他的背景,他的生涯,他是什麼樣的人?大家應該都回答不出
Thumbnail
「留一寡予人探聽」,對為非作歹的權力者而言,自然想極力塑造自己優良的形象;但對湯德章而言,正義、善良、俠氣、厭虛偽,早已深植人心。 即使在活著的當下受盡折磨凌遲,可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絕不會被抹滅,只是被拆成數塊拼圖,等待大家重新拼起的那天。
Thumbnail
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尋找湯德章》是認識日治時期台灣人故事,以及如何與「混亂」時期相處的好故事。
Thumbnail
一個或許曾經聽過但不知是誰的名字, 可能令人疑惑紀念他的代表性, 但一切源自他人生經歷對應的台灣處境。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湯德章(1907-1947),一個險些就被淹沒在歷史中的名字。他曾經是效忠日本的警官,也曾經是為台灣人對抗日本的律師;台灣光復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後於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革命軍以暴徒之名槍決而亡。
Thumbnail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描繪埋沒在台灣紛擾洪流的湯德章律師,一生最後,死於國民黨戒嚴下的政治犧牲品。電影回顧湯德章的過去,包含他的日本父親與台灣母親,於當時代複雜的台日混血身分,不管是考取警察、或是赴日成為律師替台灣人發聲。水果店李老闆與記者楊淑芬決定找到湯德章的後人,追尋這段塵封幾十年的台灣記憶。
Thumbnail
苗栗北往新竹不走高速公路還可以選擇走台1線或是台13線,這次我們走台13一路北上,經過造橋、頭份、竹南到新竹市香山,在香山前的內湖,這兩條路就會合在一起。 永貞國小就在台13線旁,不過我是先認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六十回: 「妙手東方朔」陶潤起身說話,認為清水灘烈焰寨容不下許多俠客⋯⋯
Thumbnail
說起湯德章(1907年—1947年),大多數的臺灣人對他一無所知,包含他自身的孫輩。據片中臺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的說法,可能高達九成的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剩下一成人,大概只知曉他是日治時期到二戰後罕見的本土律師,然後在二二八事件後殉難。至於他的背景,他的生涯,他是什麼樣的人?大家應該都回答不出
Thumbnail
「留一寡予人探聽」,對為非作歹的權力者而言,自然想極力塑造自己優良的形象;但對湯德章而言,正義、善良、俠氣、厭虛偽,早已深植人心。 即使在活著的當下受盡折磨凌遲,可做過的事情、說過的話絕不會被抹滅,只是被拆成數塊拼圖,等待大家重新拼起的那天。
Thumbnail
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尋找湯德章》是認識日治時期台灣人故事,以及如何與「混亂」時期相處的好故事。
Thumbnail
一個或許曾經聽過但不知是誰的名字, 可能令人疑惑紀念他的代表性, 但一切源自他人生經歷對應的台灣處境。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湯德章(1907-1947),一個險些就被淹沒在歷史中的名字。他曾經是效忠日本的警官,也曾經是為台灣人對抗日本的律師;台灣光復後加入中國國民黨,後於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革命軍以暴徒之名槍決而亡。
Thumbnail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描繪埋沒在台灣紛擾洪流的湯德章律師,一生最後,死於國民黨戒嚴下的政治犧牲品。電影回顧湯德章的過去,包含他的日本父親與台灣母親,於當時代複雜的台日混血身分,不管是考取警察、或是赴日成為律師替台灣人發聲。水果店李老闆與記者楊淑芬決定找到湯德章的後人,追尋這段塵封幾十年的台灣記憶。
Thumbnail
苗栗北往新竹不走高速公路還可以選擇走台1線或是台13線,這次我們走台13一路北上,經過造橋、頭份、竹南到新竹市香山,在香山前的內湖,這兩條路就會合在一起。 永貞國小就在台13線旁,不過我是先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