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光書名就夠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至少,從小到大我都不曾聽過有人提過這樣的觀念……
為什麼沒有人提呢?大概是因為人會對未來感到恐懼,所以習慣為未來準備食物及資源,於是大多數人每天汲汲營營只為了存下更多錢讓更老、更不健康的自己花用,然而這樣過度地未雨綢繆反而讓我們忽略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這個一生只有一次的年紀的重要性。
你的錢重要,還是你的人生重要?
前幾天聽到一個廣播,節目中聊到有位仁兄每個月勞保可以領到 5 萬之多 (大多數人應該都是 2 萬以下),乍聽之下不禁有點羨慕,但了解這位仁兄背後付出的代價,我覺得好像也沒什麼好羨慕的。
節目中的特別來賓說,他查了資料後發現這位仁兄之所以可以領這麼多是因為,一、投保最高薪資級距 $45800,二、投保 60 年(工作 60 年),三、延後到 76 歲才開始領保費。第一個條件不難,然而第二、三個條件則需要你花費你來到這個世界後得到最寶貴的唯二資源 - 時間
來交換,我試問,有多少人願意以相同的條件讓自己不斷地延遲享樂只為了讓垂垂老已的自己每個月有 5 萬的收入可以花用?
人們時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大部份的人生來就獲得兩樣用錢也買不到的東西,一個是 時間
,另一個是 健康
,而來到這個世界後,為了取得生活所需和滿足慾望,則需要消耗 “時間” 和 “健康” 這兩樣用錢無法買到的東西去換去 金錢
,這顯然不是合理的買賣,但這是這世界運作的方式。在這個世界擁有了 "足夠" 的金錢,我們便能擁有選擇人生方式的自由,但多少才是足夠多的錢呢?有了多少錢之後我們便能停下來不再消耗時間和健康轉而專注在這獨一無二的人生呢?另外,該怎麼過、怎麼規劃,才不會浪費這個獨一無二的人生呢?
在這本書中,我似乎得到了些解答。
時間 x 健康 = 金錢,所以,沒花完 = 浪費生命
作者在書中不停地提到的邏輯就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金錢是用你的時間和健康換來的,也就是說,如果到死的時候錢沒花完,那代表過去工作累積這些錢的時間是浪費掉的。
人生是體驗的總和,累積體驗能換來更幸福圓滿的人生,而金錢,則是可以讓你換得這些體驗的工具,既然是 “工具”,為什麼只想要儲存它,而不是利用它呢?
那為什麼人要一直工作、一直賺錢,甚至過得像是永遠不會死般不斷地推遲享樂?說到底,是怕錢不夠用吧…….
因為未來不可知,怕老了的自己如果沒有存夠錢,一旦遇到生病、意外,甚至活得比自己預期中還久,就有可能會變成下流老人。
但作者提醒,這些風險都已經可以量化、可以控制的,如果擔心某些風險可能在未來快速消耗你的老本,那可以購買保險 (意外險、年金險、醫療險、長照險…..) 來降低、甚至弭平這些風險可能帶來的衝擊,所以作者認為,為了這些風險而犧牲更多時間在工作是是很不值得的。
人生的事業就是擁有回憶,畢竟到最後,那才是人生的全部
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什麼?通常不是少了某個物質的享受,而是 “沒有忠於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有工作,生活一片空白”,或是那些想完成但卻又一直不斷被推遲的願望清單吧,像是滑雪、看極光、學畫畫、環遊世界,或是陪家人完成某一件事……
人生是由記憶所累積而成的,一個美好的記憶會像一支好股票,每年會不斷地配發記憶股息填滿你的人生……
我曾經思考,如果因為天災人禍,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撤離我的住家,那我認為最寶貴、最該被帶走的東西是什麼?我想來想去,應該就是那台儲存所有照片及影片的 NAS (註一) 吧。對我來說,所有物質的東西都是可以在災後重建,唯有這些充滿回憶的影像,一旦消失了,就永遠消失了......
註一 /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網路儲存裝置。因為考慮到這個風險,現在我都把照片存放在 Google 雲端硬碟
另外,作者在書中舉了兩個例子,也讓我頗為印象深刻……
第一個 / 是他在他父親即將走到人生盡頭之際送給父親一個裝滿年輕美好回憶的影片的 iPad 當禮物,當時他的父親體能狀況已經大不如前,已經無法旅行或再增加什麼難望的經歷,而這個禮物卻能讓父親重溫人生中那段美好的時光,他父親認為這是他收過最棒的禮物。
第二個 / 是作者為自己舉辦了場最棒的 45 歲生日派對,為了留下難忘的回憶,他花掉他很大一部份的流動資產,讓他的親朋好友能夠共齊聚在他最喜歡的地方 - 寧靜美麗的加勒比島國 “聖巴特”。他不僅為親友訂機票和飯店,還安排了乘船出遊和野餐,還有每晚的食物與娛樂節目,並且還邀了位歌手到島上舉辦一場私人演唱會。作者說,他的確花了很多錢,但他不會再有第二個 45 歲,更不要說他變得更老之後,他的母親可能也無法旅行,而他的朋友們也許也很難再聚再一起,而過了這麼久之後,直到今日,作者身邊的人還是會一直討論那美好的一周,而且,每隔一段時間,那些美好的感覺及回憶又會再度湧上心頭。
作者說........
在我四十五歲的時候,我是可以不必花錢去辦那個奢華的宴會。相反地,我可以只看著自己每個月的投資存款和 IRA 報表來慶祝我的生日,但那會是什麼樣的回憶呢?
那要怎麼樣做才不會把錢留到死?如何人生最佳化?
其實我看過不少人介紹這本書,但卻無法從他們的介紹中得到這兩個問題的解答,於是我看完書、融會貫通後,再套上專案管理的邏輯思路,我得到了我自己的答案……
以下我會我的狀況來依照書中的建議做規劃…….
書中建議可以使用 壽命預測計算機
稍為根據你目前的身體狀況推估出一個可能的數字,但如果覺得反正都不會準,那也可以依國人平均壽命 80 歲來當做預估值。
這有點像是為你自己的人生事業專案先預設一個 “期限” (Deadline),而知道 deadline 的好處是,你便可以根據剩下的時間規劃 “在有限的預算下能完成什麼”。
我在網路上隨便找了個壽命預測計算機來試試 (A Real Me),填完資料它出現:
好,這個計算機估算我代表我可以活到 76 歲 (看到那個倒數計時器一直跳動,忽然覺得有那麼點怪 XD),不過為保守起見,我還是先假設我可以活到 80 歲
好了。
這裡要分成兩個部份:
1 / 計算生存成本
生存成本是一個基於最壞情況的設定,所以它是 在你沒有任何其他收入的情況下,為了生存而需要的儲蓄金額
,不包括其他為了完成人生體驗願望清單中的費用。而在書中作者給的公式是:
一年的生存成本 x 剩餘的壽命 x 70%
會需要再乘上 70% 是因為 “假設你有把這筆錢投資在一般股債股資組合中”,如果是這樣,這筆錢不會只是流出,同時也會賺到利息。好,我現在即將 48 歲 (已於 46 歲退休; 了解我的故事請看這裡),而我一個月的生存成本需 4 萬,所以我得準備的老本約:
( 4 萬 x 12 月 ) x ( 80 歲 - 48 歲 ) x 70% =
NT $10,752,000
這個跟 FIRE 的 4% 法則算出來的 1200 萬算是滿接近的 ( 48 萬 / 4%),但為了確定這筆錢真的夠用,我加入兩個參數計算一下,一個是年化報酬率,一個是通膨率 (假設通膨率為 3%; 每年生存成本成長率),我發現若要用到 80 歲不會沒錢用,同時又不會剩下太多,那我得把錢放在一個至少 5.8%
的投資組合中,這樣我到 80 歲時會只剩下 60 萬…….
2 / 購買可對抗未知的風險的保險
為了避免遭遇變故因而侵蝕到生存本金,甚至影響到家人,為自己準備點保險是必要的,但要準備什麼保險呢?這是我為我自己做的 生存風險與對應保險
的分析,簡單分析後發現也許自己還需要多買幾個……
在 STEP.2 已經了解自己為了生存而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接下來要為了自己擁有足夠多的體驗和回憶而規劃,這包括 做什麼
、 何時做
、要花多少預算
……
作者稱這個為 人生時間表
:
關於安排人生時間表,作者建議幾個原則:
我試著依照作者的建議在我的 Notion 筆計本中列出願望清單並為它們估計所需的費用,做完這件事後後發現,原來我已經存下來的錢早已可以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完成我的願望清單了,也就是說,接下來有沒有完成已經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的行動力......
在最能發揮作用的時候把錢給孩子或慈善團體
前面幾個步驟都是在根據自身的需求來規劃,這個步驟則需要想到你所愛、所關心的人.....
首先,作者說,每次他提到 “死前讓財產歸零” 這個想法時,就會有人問:「 那孩子怎麼辦? 」但作者認為......
我相信,這個部份觀念是和我們大多數人的慣性思考和傳統觀念最為衝突的,但作者的這個觀念的確讓我開始思考一件事,就是,我的孩子現在 15 歲,如果我今年為她存下 300 萬的 0050 股票,加上她現在的存款,以及 7% 的投報率,也許在她 30 歲的時候就能擁有 1000 萬,這個操作既能夠以相對小的金額把遺產遺留給孩子,而孩子也能在她最需要錢的時候能擁有一筆錢。
當你的淨資產達到最高時,你應該找到人生中的一個特殊點,我把這個點稱為「 淨資產高峰 」,或只是「 你的高峰 」。
設定好人生高峰的日期之後要做什麼呢?要開始花錢、不再存錢,開始朝向 "死前財產歸零" 的目標邁進,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氣離開工作。
作者一再強調的是,你的首要目標是最大化人生的滿足感,將你的生命力轉換成愈越多體驗值愈好,而要做到這一點,則需要考慮到健康不可避免會下降和終將面臨死亡的狀況下,就得要弄清楚怎麼樣分配你的你的金錢和自由時間才是最好的。
有時候我們會忘記一件事,要獲得更的錢也是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這包括你的時間和健康,然而享受體驗需要金錢、自由 (時間) 和健康這三個條件,所以光考慮錢夠不夠是不足夠的。當然,你可以一直繼續工作、一直累積財富,但你也別忘記,你的時間和健康也在隨著你的財富累積的過程中漸漸流逝。
要把你的高峰想成一個日期,而不是一個數字
所以你該做的是,在了解自己的經濟狀況、以及所需的生存成本、人生計劃表、為所愛的人準備的之後,接下來你便能為自己設定一個人生高峰,這個高峰是一個考量你的財富累積、人生規劃及健康狀況最完美的時間點,而你得為自己設定一個日期 (比如 50 歲),而不是一個數字,因為人對財富累積的慾望是無止盡的,也許一開始的目標是 1000 萬,但當有了 1000 萬後會希望自己可以達到 3000、5000 萬,甚至 1 億.......
要怎麼過人生才不會有遺憾?
這是我退休後一直在想的問題。在退休後我每天有大把的時間,但老實說,有的時候我還是會不確定我該怎麼過才不會讓我在走向人生終點時有遺憾,而這本書多少給了我些建議,讓我知道我該怎麼運用我存下來的錢、該怎麼規劃我接下來的人生......
每一個人都會死,只是你不知你何時會死,但有一點確定的是,你的時間正在一點一滴的流逝,而健康也是,即便你過得再自律,生命還是有自然老化的機制會讓你明天比今天更老一些,更不要說,人生無常,我們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所以,在不斷地消耗生命累積財富的過程中也得不停地想想,該如何在流逝的時間中、如何在每個一生一次的階段中累積更多的人生體驗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