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軟體科技業的我應該早在 35 歲時就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工作一輩子,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認知,我早早在心中許下心願,我希望我能在 45 歲時可以靠被動收入過日子,而這個願望,在我 46 歲實現了。
在我離職的前 12 年起,我在一間頗具規模的軟體公司扮演專案經理的角色,為了跟上瞬息萬變的腳步,我每天得投注超過十個小時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在放假、吃飯、洗澡,未完成的工作都如鬼魅般如影隨形。而每天起床的首要目標就是趕在早上的第一個會議前出現在辦公室,即使每天舒服地搭 Uber 下上班,但早上坐在車上卻得趕緊 check 一夜未讀的 emails 及 messages,以確保自己在進入辦公室時就可以掌握最新的變化。而到了辦公室後,除了有既定要處理的工作,還得面對許多突如其來的狀況或我不曾處理過的難體,而這樣的高壓緊湊的生活我至少過了十年。
因為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如此高壓的環境下一直工作到老,所以在開始擔任專案經理沒多久後我就曾思考自己是該換到相對輕鬆的工作,還是該繼續然後給自己劃一條看得見且跑得到的終點。當時在 35 歲的我真的有種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感覺,因為我知道在這間公司已工作將近 10 年的我,如果現在不離開,隨著年齡增長,恐怕會更難離開。不過,在考量到以自身的條件要轉職且維持同樣優渥的薪水是有風險的,所以我選擇另一條路,那就是為自己的這趟馬拉松畫出一條 finish line -- 再打拼 10 年,最晚在 45 歲前存到足夠的錢然後退休。
雖然早在 35 歲就在心中許下要提早退休的願望,但其實並未認真規劃,也沒有很認真地認為自己 45 歲一到就馬上走人離開職場,畢竟,雖然工作忙碌,但因為身邊一直圍繞著會相互刺激成長且相處愉快的同事們,所以大部份時間是快樂且有成就感的。說到底,我想要的或許只是希望自己有隨時可以在不爽的時候豪邁地說出 "老娘不幹了" 的底氣罷了。
在時間來到 2021 年,我快要滿 45 歲的那年,我忽然被一棒打醒。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再怎麼努力都不會被加薪了」,而且在這間公司也找不到一個適合的 career path,那你會怎麼做呢?
在 2020 年,公司為了對市場變化可以更快地做出反應,於是進行了 re-org,而 re-org 的重點則是將管理階層改為更扁平化的組織,因此,而原先只是專案經理的我還得同時扮演人事主管的角色,在工作量明顯 double 甚至 triple 的情況下,我的工作表現也不差,我原本期待在 2021 年於年初的調薪可以有較明顯的增長,但事情非我所想。主要的理由只是因為我的薪水已經達到我的這個 level 的天花板了,所以加薪幅度除了不符合我的預期外,我的主管還跟我說「你的這次加薪是我額外爭取來的」,也就是說,明年如果只是維持同樣的表現,那可能加薪幅度會更慘。
其實我不是不曾拿過這樣少的調薪,而我自身也是一線的人事主管,所以我也不是不能理解 "薪水天花板" 這件事,只是,人總是在努力付出後期待相對應的回報罷了。而這是我在這間公司待了 20 年後第一次感覺我的前方是一堵牆,而不是只是暫時被迷霧遮住了的無限延伸的道路。
雖然不是第一次跟自己討論過 45 歲退休這件事,但真正走到這個時間點的時候,我卻還是顯得有些忐忑不安,因為畢竟已經在一份高薪的保護下生活了十幾二十年,沒有了這份高薪,可想而知,我的生活將會有巨大的改變。但因為已經看到前方道路的盡頭,於是我終於開始地認真面對自我,開始思考自己接下來該怎麼走。
我開始問自己「什麼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喜歡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嗎?」
這兩個問題彷彿是打開潘朵拉盒子的鑰匙,讓我想到,如果我只能夠活到六、七十歲,那代表我已經花了我人生將近 2/3 的時間在學習及工作上,而這兩個人生階段大多的時間都是身不由己的。想到這裡我開始害怕我的人生最後剩下的 1/3 的寶貴時間還是耗在工作上......
在和自己深度對話三個月後,我清楚地明白自己不願意再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付出也無法獲得相對報酬的地方,並且確定自己想要退休,想要自由。
在跟老闆提出離職的想法後,我得到慰留,並且老闆提出其他可以減輕我工作負擔的想法,希望我還能夠繼續留任。但經過三個月的思考,我已經回不去了,因為我彷彿像是不小心掉出轉輪的小老鼠,雖然在起身發現自己不在轉輪中有些恐懼,但當我回望著之前一直跑個不停的轉輪時才發現,原來我不用一直奔跑也可以過生活時,我卻忽然不想再回去了。於是在有人提出「如果再加更多薪水妳還會想走嗎?」的問題時我發現,我已經像是變了心的女友,給我再多錢也無法繼續了,因為我看到我更想要的東西 -- 自由。
什麼是自由?我期待的自由是 "無憂 & 無慮",而非是自由地滿足物質上的慾望。對我來說,無憂無慮的生活是非常美好且遙遠的,因為專案經理的頭腦總是不自覺地在思考未解的問題,或是在擔心著專案的進度及風險,以及規劃著下一步。這種不自覺地一直處在工作狀態的情形並不會因為是周末或休假日就被關閉,所以對我來說,完全地卸下工作、離開職場對我來說是解脫。
退休後錢夠花嗎?
既然已經確定要離職退休,那有些現實的問題還是得評估規劃一下。
只是,通常理想都很美好,而現實總是很骨感,想要「自由」必須要有足夠的「財富」。雖然我已經存了不少錢,但我其實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並沒有完全掌握,所以在我確定自己心中的方向後,我開始認真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包括:
其實當下的我,雖然也接觸過 FIRE 運動 (註一) 中提到的 4% 法則理論,但我除了有一大筆存款之外,手上並未握有任何會產生被動收入的資產 (只有一間自住的房子)。另外,因為過去沒有記帳的習慣,我其實不了解自己每個月核心的必要支出 (註二) 有哪些,不過好在我過去習慣刷卡消費,所以稍為分析了一下自己過去的消費紀錄也大概能計算出自己可能的每月開銷會是多少。
既然我知道自己擁有多少本金 A,以及每個月的平均開銷 B,也了解到 4% 法則,那接下來的計算就是滿直覺的......
A (本金) x 4% > B (每月開銷) x 12 個月
經過一番分析,我自認為有八成的把握可以達到這個結果,這樣一來,我即使不工作,每年的被動收入也 "應該" 可以 cover 我的支出。不過,接下來卻要面臨一個更大的大哉問,那就是.......
要以什麼樣的投資策略才能達到一年 4% 的投報績效?
有關投資,我隨後再分享我的實戰策略及結果。
退休後要做什麼?
這是個比上個問題更難回答的問題。
在我過去的工作環境中,其實有不少比我待得久、職位比我更高的人都應該有不少財富,但當我問他們為何不退休時,他們總悠悠地說「我不知道退休後要幹嘛」。我了解這種害怕失去生活重心的感覺,但其實我自己在決定要退休的當下也不清楚我以後真的想做什麼,只是我更清楚,這樣的生活不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還是鼓起勇氣,裸辭離開我待了 21 年不算舒適的舒適圈。
不過,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我還是列了幾個 "短期目標",就是幾件我以前一直想做但沒做的事,像是拍賣上次搬家時留下來的舊物、整理屯在 NAS 中的照片、擬定投資策略,甚至是來趟環島旅行。也許做完這些事只需要花上我一、兩個月,也許我很快就會覺得無聊,但就像做專案一樣,一開始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可是只要持續迭代更新、持續前進,最後總會找到那個答案。
退休是每個人遲早都會要面對的事,不管有沒有財富自由。我相信,如果不必為錢工作,大部份的人的直覺會是「那我就不要工作啦」,但其實退休後除了錢還得誠實面對自己,而一旦開始自我探索,也許你會像我一樣發現,過去一直過著的慣性生活的你對自己其實也沒那麼了解。所以我的建議是,既然這是一定會遇到的事,也許早點開始規劃財務及探索自己會讓你在面對退休這件事可以更泰然自若。人生在世不過 100 年,這 100 年中的每分每秒都是珍貴的,選擇退休或繼續投入工作都不一定能夠帶給你你要的幸福,除非這是你心中的理想生活。
註一 / FIRE =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註二 / 有些支出會在離開職場後發生變化,比如每天的計程車錢、置裝費、聚餐費等,而扣除掉這些非必要支出之後才會是比較接近未來退休生活的月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