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價格歧視與分層定價

在討論過「吸脂定價」和「滲透定價」,《無痛買單》的作者下寬和接著談到了「價格歧視」、「分層定價」等兩種常見的的定價手法。

首先來是「價格歧視」,這是一種根據顧客的不同屬性(如年齡、會員資格)或消費的地點和時間來設定不同價格的策略。舉例來說,博物館和美術館常常對孩童和學生提供折扣,這不僅是基於營業利潤的考量,更是帶有提供教育機會的社會使命感。價格歧視的實際作法有以下幾個方式:

- 因應不同顧客的差異價格(會員價格、成人•兒童費用、淑女日、介紹折扣)

- 因應不同地區或場所的差異價格(關西地區限定價格、農產品直銷店鋪價格)

- 因應不同時間或季節的差異價格(旺季價格、假日費用、歡樂時光)

- 因應不同購買數量的差異價格(第二套西裝折扣、買二送一)

- 因應不同用途的差異價格(外帶費用、體育場的一般使用•活動使用)

由上述的作法可以清楚看出,只要針對同一商品/服務,在價格上有所差異都可以稱之為價格歧視,不論是因為購買的對象、購買地點、購買時間、購買數量或是購買用途上的不同。實施價格歧視最明顯的案例是電影院:電影院常根據觀影時間、觀眾年齡(如學生、長者)提供不同價格的電影票。例如,平日白天的票價可能會低於周末晚間的票價。價格歧視策略的優點是可以最大化廠商的利潤,同時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意願,並提高非尖峰時段的場次利用率。缺點則是可能引起部分消費者的不滿,覺得價格設定不公平。因此在實施價格歧視策略時,要透明化價格差異的理由,如清晰解釋優惠政策和條件,避免顧客混淆或不滿。

「分層定價(Tiered pricing)」,或是類似的變形手法「批量定價(Volume pricing)」是兩種鼓勵消費者批量購買的策略。「分層定價」是當購買數量達到某一階段時逐漸降低單品價格,例如,購買數量為1-3件時,單價為500日圓;4-5件時,單價為450日圓;7件以上時,單價為400日圓。而「批量定價」則是當超過一定數量後將所有商品的單價統一降低,如3件以上每件450日圓,7件以上每件400日圓。這兩種策略都是在透過降低大量購買的門檻來增加銷量,同時保證一定的利潤率。最常見的就是電信公司的方案,在過去LINE這種網路通訊方式還不是那麼普及時,我們主要的通訊工具要靠手機,此時電信公司就會根據通話時間的長短設計出不同的方案,隨著購買的電話量增加,單位通話價格逐步下降。「分層定價」或「批量定價」的優點時鼓勵消費者購買更高級別的計劃,增加銷售額和顧客粘性。缺點則在於為了凸顯高數量方案的價格優惠,較低數量方案的條件可能會被消費者認為性價比不高。因此在實施時要確保各層次方案有明顯的價值區分,避免消費者對選擇感到迷惑。

「價格歧視」策略的運用能夠使企業針對不同的顧客群體設定最合適的價格,從而最大化整體營業額和利潤。而「分層定價」與「批量定價」則能有效激勵消費者購買更多產品,增加單次銷售的額度。

企業在選擇這兩種策略時,需要根據自身的產品特性和市場定位作出決策。定價策略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消費者偏好的轉變,企業需要靈活調整其定價策略,以應對新的市場挑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