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超閱讀觀點96】你的大腦,不是你的大腦?--《大腦簡史》

    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後,突然對大腦產生興趣,因緣際會找到《大腦簡史》這本書,作者是臺灣認知精神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這本書探討的議題,主要是人腦重量只占體重的2%,但是卻需要全身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這樣「掠奪」資源的能力從何而來?

    raw-image


    從這本書的章節「序 章:植黨營私的大腦」、「第一章:一代王者的誕生」、「第二章:世紀帝國的形成」、「第三章:窮兵黷武的競賽」、「第四章:掌控一切的基因」「第五章:跳脫輪迴的反叛」、「終 章:擺脫束縛的未來」好像有點懂,又不太懂這本書的架構,其實書名雖然是《大腦簡史》,不過前面幾個章節都在講「基因」,並以擬人化的方式敘述,簡而言之,作者認為,基因才是演化的主宰,大腦只不過是基因的魁儡皇帝。

    作者一開始就提到,傳統的演化觀點認為,演化單位是生物個體,演化會選擇出最能生存繁衍的個體,問題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捨己救人」的利他行為,捨己救人代表自己有高機率會被死亡,不捨己救人則有較高的存活機率,照這樣下去,應該捨己救人的人會逐步被淘汰掉。

    事實卻不是如此,捨己救人的行為還是屢見不鮮。因此,應該是「演化會選擇出最能生存繁衍的基因」。

    《大腦簡史》從細胞-個體-群體的角度,據理分析演化過程,從一開始的單細胞,到分工的多細胞,然後神經細胞慢慢往身體中央靠攏(因神經細胞死亡很難再生),最後在食物鏈的演化中,慢慢完備聽、視覺功能。而在大腦突破限制,慢慢變大後,也開始跟身體搶能量,讓身體成長變慢,都在在顯示:基因、大腦是自私的。

    在大腦獲得基因突變的援助,慢慢變大過程中,人類的手部也更加靈巧,得以透過工具與書寫,傳承思想與文化;另一方面,從地球出現生命以來,所以生命形式都依循「基因演化」,意即只要環境出現大幅變化,就會有大量生物滅絕,只有某些物種或個體出現基因變異才能存活,當然人類演化足夠智能後,開始可以透過流傳下來的思想、技術與文化適應環境,讓「基因演化」逐漸轉變為「文化演化」。

    即使如此,作者引用《自私的基因》看法,認為在演化過程中,雖然競爭的主角看似是個體,實則是基因的載具,基因創造出大腦、身體、肌肉與骨骼等,以強化基因的適應力,讓基因可以傳承下去。

    書中最後討論一個很有的論點,那就是大腦是否對抗基因的掌控?現代的腦科學家都傾向認為意識是大腦的產物,我們透過意識認識世界,但也可以因此脫離現實,比如人類當初在從事性行為是很脆弱的,因為沒有安全遮蔽,會暴露在危險環境,而且非常耗費能量,而性高潮當初是一個鼓勵性行為的誘因,但現在我們卻會透過手淫來得到心理快感。在大腦衍生意識形態後,某些意識形態可能比生存來得重要,比如樂於活在大腦創造出的虛擬世界,追求自己創造的愉悅,此舉卻不利於生存繁衍。所以,自私的大腦,似乎正在對抗基因。

    作者也以自殺從未消失過的論點,說明自殺是大腦的自由展現。如果大腦有了自由意志,可以對抗基因,那麼是否有一天,我們可以擺脫基因(肉體)限制,上傳心靈意志,追求永生?



    西恩後見

    《大腦簡史》可以說是最近看過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書,從序章開始慢慢引導引導出細胞、個體、群體,擺脫以往以大腦為主體的框架,非常過癮。

    最特別的是,作者本身的論點結束在這本書的第280頁,後續居然還有45頁的部分,收錄了哲學界、科學界對於這本的看法,甚至有許多部分跟作者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比如作者認為演化以基因為主體,不過也有其他學者認為,演化應該是多層次論,從基因個體、群體都有可能扮演這個角色,比如翅膀本身並不會長出翅膀,而是在整個演化過程所需而成長。

    也有其他學者認為,作者結論提到大腦有了自由意志,可以對抗基因,實際上的結果可能更為瘋狂,因為過往演化是物競天擇,天擇是整個演化的天花板,但隨著人類壯大,「人擇」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天擇,如果最後人類可以上傳心靈意志,那麼由心靈組成的心靈社會,或許是最接近上帝的,「心擇」將隨之產生。

    所以看完書的本體後,可能會被說服好像演化真的是由基因決定的,然後在看後面45頁其他學者的看法後,又會覺得演化好像不是純粹由基因決定的,是一本能夠充分腦力激盪的書,非常值得推薦!

    不過隨著AI科技的進步,上傳意志或許真有可能,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肉體死亡了,但意志仍然可以在虛擬空間對話(反正現在好像也很常這樣),這樣算是死亡還是活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