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用量其實超過 90%!認識大腦,就能提高效率——《打破大腦偽科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影《露西》裡提及,一般人只開發了 10% 大腦,還有 90% 未使用的潛能,概念聽起來好像很合理,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對一般大眾來說,腦科學可說是超級複雜的知識,但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透過腦科學專家漢寧.貝克淺白的說明與舉例,讓非專業的我們,得以輕鬆窺探腦科學在生活中的迷思與解答。

《打破大腦偽科學》漢寧.貝克 著/顏徽玲、林敏雅 譯

《打破大腦偽科學》漢寧.貝克 著/顏徽玲、林敏雅 譯


還記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看到的當下就立刻寫下筆記,這句話幾乎貫穿了大部分書中內容,一反人們對於大腦的認知,從這本書中,重新認識我們的大腦運作的模式,不只是純粹長冷知識,更有得以應用於生活的內容,相當值得一讀!

腦子很懶,只做必要的工作


以下整理部分書中提及的大腦迷思,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生活中的腦科學吧!

 

大腦使用量其實高達 90% 以上

什麼?原來大腦不只有使用 10%,而是超過 90%!原來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工作,但它可不只是在瞎忙,如同前述所說「大腦只做必要的工作」,其實人們大腦的儲存量,是動態且保持剛剛好的狀態

那麼,大腦的儲存量會滿嗎?大腦不像是硬碟一樣有個存量上限,反而是會隨著需求而有所調整。透過不停地整理有用資訊、移除無用資訊,大腦會將空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舉凡使用越多次數的記憶,大腦就會認為那是重要資訊,因此資訊活化越多次,大腦就越容易記得。

當然大腦的儲存空間也是有上限的,然而能夠記憶的最大資訊量,比整個太陽系的原子還多!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煩惱。

 

大雜燴的學習,才能確實訓練大腦

我們的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從出生開始幾乎就成形了,極少生成新的神經細胞,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只會不停變老、一直走下坡。那要怎麼辦呢?

別擔心!細胞的數量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細胞之間的連結。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這些連結,儲存了人們的資訊和記憶,想想看,如果三天兩頭換掉舊細胞、改成新細胞,就會像是不停換員工一樣,光是業務交接就忙不完,還有可能掉東掉西的,所以新細胞也不見得比較好啊。

所以說,加強細胞與細胞連結、記憶重要資訊的方法,就是多多去使用它。比方說,多多和朋友聚會聊天、去運動、自己下廚、出外旅行等等,這些行動都比起待在家裡填寫數獨更能訓練你的大腦。

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提到,每個人都是全能型的學習者,最好的學習就是大雜燴。結合閱讀、說話、寫下來、畫圖、講解給別人聽,多方刺激、多重複,讓大腦認知到這是重要資訊,才能學得好。

 

大腦其實不擅長「一腦多用」

有時候我們會習慣一次做很多事情,希望能節省時間,然而大腦其實無法有意識的一腦多用。就像手裡正在滑手機回訊息的時候,耳朵就聽不清楚身旁人在說什麼,腦的工作方式,是在多件事情中快速切換。大腦不擅長一腦多用,所以要是想提高處理效率,做事情就需要區分輕重緩急,一件一件來。

白天裡非常忙碌的腦,到了晚上也不會休息哦!晚上是腦的大掃除時間,負責清理白天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有點像是開完派對之後,在收拾殘局整理屋子的感覺。

讓人訝異的是,腦子在所有的睡眠階段都不會關機休息,這也就是為什麼睡前讀過的東西,隔天早上會記得比較清楚,因為大腦根本持續在運作啊!

 

大腦跟電腦相比,誰比較厲害?

在 AI 人工智慧盛行的時代,人腦和電腦的競爭可說是打得火熱,到底誰比較厲害呢?比起電腦,人腦的運算速度慢上了兩百萬倍,而且還會經常出錯,一個神經細胞的犯錯機率是一個電腦晶片的十億倍。

那麼,人腦究竟要怎麼跟電腦比較啊?重點來了,比起電腦,人腦知道很多捷徑和策略,可以省略掉大多數煩人的運算工作,更容易達到目的。所以說人腦還是很有勝算的啦!

 

你如何使用你的腦子,決定你有什麼樣的腦子!

 

只要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提高效率、增加學習力,都有跡可循。有興趣的話,《打破大腦偽科學》書中還有超級多有趣的腦迷思,可以找來看看哦,推薦給你!




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的按下追蹤、愛心、留言~
我的粉絲專頁 邊境牧羊犬的觀察筆記 三不五時會分享生活小故事,歡迎追蹤 :)

我是邊境牧羊犬,是個社群行銷企劃兼設計師,因為什麼都會一點,接觸的工作也什麼都來一點。你在這裡將能看到我的療癒生活分享、社畜職場學、企劃設計雜談,歡迎一起來交流、聊聊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大腦超脫基因的掌控?《大腦簡史》本書作者是台灣腦科學專家謝伯讓,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類知覺及意識 以下為選自書中內容
Thumbnail
avatar
小豆pika
2024-02-05
大腦&身體聒噪的大腦 寧靜的感受
avatar
喵喵
2024-01-14
大腦韌性--解密大腦可塑性,鍛鍊出堅韌不拔的人之前我以為鍛鍊心智,終結玻璃心便能實踐目標抵達成功。 這半年我開始接觸腦神經科學, 認識到身體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而大腦又是身體健康的基石, 了解到認識大腦、鍛鍊大腦的可塑性brain resiliency,關鍵至極。 這一本醫學科普書的作者--古普塔醫生(Sanjay Gupta
Thumbnail
avatar
俞時不候,勇往直前
2024-01-13
大腦神經回饋的專注力訓練到底是什麼呢?神經回饋其實透過儀器偵測人體的生理訊號,生理回饋偵測的是呼吸、心跳、皮膚導電程度、手指表面溫度、肌肉緊繃程度、血壓等等,而神經回饋專門針對的是腦波。
Thumbnail
avatar
黃閎新臨床心理師
2023-12-28
大腦快樂學近年來腦科學的發展,讓我們對於過去一些搞不清楚的消費者行為,慢慢的找到生理學上面的解釋。對於過去一些只能從大量外在行為進行推論,現在可以透過相關儀器找到答案。例如為何人們會認為價格高的東西品質較好? 2015年歐洲有一個採用核磁共振儀(MMR)掃描受試者大腦的研究,研究人員給受試者嘗試不同價格的紅
Thumbnail
avatar
Roger學長
2023-12-12
《大腦中的蟲蟲危機:認知扭曲大解密》 為什麼人很容易陷入認知扭曲的惡性循環? 這和我們大腦的運作方式有關。 大腦有種能力,就是 在我們採取行動和處理事情前 能在心裡先想一遍, 根據過去的經驗,計畫和想像未來。   然而,一旦我們把對事情的想法 和事實本身混淆, 就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很可能我們會失去現實感,
avatar
姜尚文
2023-12-12
大腦喜歡這樣工作 不知道大家是否時常有種經驗是當需要專注工作的時候卻總是精神不濟,或是在心情大好的時候把音樂開得很大聲或盡情去玩樂,結果錯失了應該要好好運用精力去工作的經驗,事後才感到懊悔不已呢? 我們總是好奇許多人似乎擁有三頭六臂可以多工處理許多事,更羨慕他們的休閒娛樂也沒少過,到底這是如何辦到的呢?其實除了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3-10-13
想像想像|陶烘咖啡NR123 盧安達 星星處理廠 日曬波旁|大腦產生影像的工作有時候是會閉塞的以前拿耳朵聽到的聲音在大腦產生空間 現在拿味蕾感到的電擊在大腦產生空間
Thumbnail
avatar
Esteban
2023-05-07
大腦有哪些常見的疾病?阿明是一位48歲的大貨車司機,經常往返台北高雄送貨,工作時間很長,有時身體太累,腦中會突然一片空白,頓時沒了方向感。一開始他以為自己是年紀大了記憶力衰退,後來有好幾次都下錯交流道,他愈想愈不對勁,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幫他做了多項檢查後,發現阿明不是記憶力退化,而是得了「大腦迷航症候群」。 阿明從來
Thumbnail
avatar
小日光
2022-09-22
電腦週邊與消費性視訊影像產品之製造大廠「群光」,連續21年配發股利!2022年上半年表現依舊亮眼!群光電子,成立於1983年,於1999年上市,股票代號 2385 資本額新台幣75.2億 從事電腦週邊產品製造與消費性視訊影像產品之製造
Thumbnail
avatar
股海的諾亞方舟
202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