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用量其實超過 90%!認識大腦,就能提高效率——《打破大腦偽科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電影《露西》裡提及,一般人只開發了 10% 大腦,還有 90% 未使用的潛能,概念聽起來好像很合理,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對一般大眾來說,腦科學可說是超級複雜的知識,但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透過腦科學專家漢寧.貝克淺白的說明與舉例,讓非專業的我們,得以輕鬆窺探腦科學在生活中的迷思與解答。


還記得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看到的當下就立刻寫下筆記,這句話幾乎貫穿了大部分書中內容,一反人們對於大腦的認知,從這本書中,重新認識我們的大腦運作的模式,不只是純粹長冷知識,更有得以應用於生活的內容,相當值得一讀!

腦子很懶,只做必要的工作


以下整理部分書中提及的大腦迷思,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生活中的腦科學吧!

 

大腦使用量其實高達 90% 以上

什麼?原來大腦不只有使用 10%,而是超過 90%!原來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工作,但它可不只是在瞎忙,如同前述所說「大腦只做必要的工作」,其實人們大腦的儲存量,是動態且保持剛剛好的狀態

那麼,大腦的儲存量會滿嗎?大腦不像是硬碟一樣有個存量上限,反而是會隨著需求而有所調整。透過不停地整理有用資訊、移除無用資訊,大腦會將空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情。舉凡使用越多次數的記憶,大腦就會認為那是重要資訊,因此資訊活化越多次,大腦就越容易記得。

當然大腦的儲存空間也是有上限的,然而能夠記憶的最大資訊量,比整個太陽系的原子還多!所以我們大可不必煩惱。

 

大雜燴的學習,才能確實訓練大腦

我們的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從出生開始幾乎就成形了,極少生成新的神經細胞,也就是說,這些細胞只會不停變老、一直走下坡。那要怎麼辦呢?

別擔心!細胞的數量其實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細胞之間的連結。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這些連結,儲存了人們的資訊和記憶,想想看,如果三天兩頭換掉舊細胞、改成新細胞,就會像是不停換員工一樣,光是業務交接就忙不完,還有可能掉東掉西的,所以新細胞也不見得比較好啊。

所以說,加強細胞與細胞連結、記憶重要資訊的方法,就是多多去使用它。比方說,多多和朋友聚會聊天、去運動、自己下廚、出外旅行等等,這些行動都比起待在家裡填寫數獨更能訓練你的大腦。

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提到,每個人都是全能型的學習者,最好的學習就是大雜燴。結合閱讀、說話、寫下來、畫圖、講解給別人聽,多方刺激、多重複,讓大腦認知到這是重要資訊,才能學得好。

 

大腦其實不擅長「一腦多用」

有時候我們會習慣一次做很多事情,希望能節省時間,然而大腦其實無法有意識的一腦多用。就像手裡正在滑手機回訊息的時候,耳朵就聽不清楚身旁人在說什麼,腦的工作方式,是在多件事情中快速切換。大腦不擅長一腦多用,所以要是想提高處理效率,做事情就需要區分輕重緩急,一件一件來。

白天裡非常忙碌的腦,到了晚上也不會休息哦!晚上是腦的大掃除時間,負責清理白天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有點像是開完派對之後,在收拾殘局整理屋子的感覺。

讓人訝異的是,腦子在所有的睡眠階段都不會關機休息,這也就是為什麼睡前讀過的東西,隔天早上會記得比較清楚,因為大腦根本持續在運作啊!

 

大腦跟電腦相比,誰比較厲害?

在 AI 人工智慧盛行的時代,人腦和電腦的競爭可說是打得火熱,到底誰比較厲害呢?比起電腦,人腦的運算速度慢上了兩百萬倍,而且還會經常出錯,一個神經細胞的犯錯機率是一個電腦晶片的十億倍。

那麼,人腦究竟要怎麼跟電腦比較啊?重點來了,比起電腦,人腦知道很多捷徑和策略,可以省略掉大多數煩人的運算工作,更容易達到目的。所以說人腦還是很有勝算的啦!

 

你如何使用你的腦子,決定你有什麼樣的腦子!

 

只要了解大腦的運作模式,提高效率、增加學習力,都有跡可循。有興趣的話,《打破大腦偽科學》書中還有超級多有趣的腦迷思,可以找來看看哦,推薦給你!




喜歡我的文章,請大方的按下追蹤、愛心、留言~
我的粉絲專頁 邊境牧羊犬的觀察筆記 三不五時會分享生活小故事,歡迎追蹤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邊境牧羊犬的觀察筆記
97會員
112內容數
我是邊境牧羊犬,自由接案的數位內容設計師,熱愛世上美的一切,在此將分享我感興趣的書籍、影視作品、旅遊美食、以及各種療癒心靈的事物。
2024/12/18
一本有趣的書《真的假的!奇怪知識又增加了》,以生動方式介紹各種冷門奇怪知識,包括昆蟲的防衛技巧、鯊魚的馴化方法、鯨魚的爆炸事件、人工冬眠實驗等。本文精選書中五個有趣的小故事,讓讀者不禁感嘆:「咦,真的假的?」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反思科技進步與生命倫理的議題。
Thumbnail
2024/12/18
一本有趣的書《真的假的!奇怪知識又增加了》,以生動方式介紹各種冷門奇怪知識,包括昆蟲的防衛技巧、鯊魚的馴化方法、鯨魚的爆炸事件、人工冬眠實驗等。本文精選書中五個有趣的小故事,讓讀者不禁感嘆:「咦,真的假的?」透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反思科技進步與生命倫理的議題。
Thumbnail
2024/09/26
煩憂未來,是人的詛咒。擔心錢賺得不夠多、擔心養不起小孩、擔心發生意外……你也是個容易焦慮的人嗎?那麼你很適合閱讀這本書! 《人性的優點》(戴爾.卡內基 著 / 盛世教育 譯)是一本專門述說如何不憂慮的書籍,戴爾.卡內基以畢生的經驗,教導他的學生如何面對憂愁,更是引導全球數億人遠離憂慮。
Thumbnail
2024/09/26
煩憂未來,是人的詛咒。擔心錢賺得不夠多、擔心養不起小孩、擔心發生意外……你也是個容易焦慮的人嗎?那麼你很適合閱讀這本書! 《人性的優點》(戴爾.卡內基 著 / 盛世教育 譯)是一本專門述說如何不憂慮的書籍,戴爾.卡內基以畢生的經驗,教導他的學生如何面對憂愁,更是引導全球數億人遠離憂慮。
Thumbnail
2024/05/08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2024/05/08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有值得學習的精神嗎?由日本生物學者稻垣榮洋所創作的《生物轉大人的種種不可思議》一書之中,就以動物和植物的生長方式,反思人類的生活。提到生物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好像很深奧,然而這本書讀起來意外的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讓人讀了點頭如搗蒜的內容,個人覺得非常有趣,值得一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頭腦運作原理一直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點。作者從頭腦記憶區分為兩種類型的角度來說明會記得與會忘記的技能。進一步闡述要如何從養成學習投入習慣以及利用金錢賦予價值的角度來有效學習。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都是大腦搞的鬼》作者謝伯讓著名的腦科學專家,先前有介紹過非常推薦的《大腦簡史》,《都是大腦搞的鬼》則是比較早的作品,用比較詼諧、簡單、生活化的內容,從腦科學角度介紹消費、職場、社交到知識等面向,大腦可能產生的盲點和誤區。 大腦會有盲點,非常正常,因為演化的過程只會選擇出「足以幫助生物贏得競爭或繁
Thumbnail
電影《露西》裡提及,一般人只開發了 10% 大腦,還有 90% 未使用的潛能,概念聽起來好像很合理,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對一般大眾來說,腦科學可說是超級複雜的知識,但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透過腦科學專家漢寧.貝克淺白的說明與舉例,讓非專業的我們,得以輕鬆窺探腦科學在生活中的迷思與解答。
Thumbnail
電影《露西》裡提及,一般人只開發了 10% 大腦,還有 90% 未使用的潛能,概念聽起來好像很合理,然而這其實是一種迷思!對一般大眾來說,腦科學可說是超級複雜的知識,但在《打破大腦偽科學》一書中,透過腦科學專家漢寧.貝克淺白的說明與舉例,讓非專業的我們,得以輕鬆窺探腦科學在生活中的迷思與解答。
Thumbnail
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後,突然對大腦產生興趣,因緣際會找到《大腦簡史》這本書,作者是臺灣認知精神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這本書探討的議題,主要是人腦重量只占體重的2%,但是卻需要全身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這樣「掠奪」資源的能力從何而來? 從這本書的章節「序 章:植黨營私的大腦」、「第一章
Thumbnail
看了《大腦喜歡這樣學》後,突然對大腦產生興趣,因緣際會找到《大腦簡史》這本書,作者是臺灣認知精神科學/腦科學家謝伯讓,這本書探討的議題,主要是人腦重量只占體重的2%,但是卻需要全身20%的血氧和25%的葡萄糖,這樣「掠奪」資源的能力從何而來? 從這本書的章節「序 章:植黨營私的大腦」、「第一章
Thumbnail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高功率用腦,那麼你就得對環境和心境高度敏感。大腦不是孤立的思考機器,它的功能會受到身體、周圍的環境及人的強烈影響。如果能運用外在環境所創造的條件,就能更有效發揮大腦的本能。
Thumbnail
如果你的工作要求高功率用腦,那麼你就得對環境和心境高度敏感。大腦不是孤立的思考機器,它的功能會受到身體、周圍的環境及人的強烈影響。如果能運用外在環境所創造的條件,就能更有效發揮大腦的本能。
Thumbnail
提到思考的「樣貌」,你腦中浮現的情境是什麼樣的呢? 是一個人神情嚴肅,眉頭深鎖,用手撐著下巴,就像那座知名雕像「沉思者」一樣;還是腰桿挺直,正襟危坐的在電腦前,盯著未完成的PPT或word呢? 如果這是你最先想到的「思考樣貌」,那推薦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Thumbnail
提到思考的「樣貌」,你腦中浮現的情境是什麼樣的呢? 是一個人神情嚴肅,眉頭深鎖,用手撐著下巴,就像那座知名雕像「沉思者」一樣;還是腰桿挺直,正襟危坐的在電腦前,盯著未完成的PPT或word呢? 如果這是你最先想到的「思考樣貌」,那推薦你,一定要看完這篇文章。
Thumbnail
看完書,很快忘記看了什麼 看完電影,想不起來在演什麼 工作上生活上經常忘東忘西 讀書考試怎麼樣都記不起來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呢? 筆者我,就是這種健忘派,這也是我看這本書的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分享自己在讀書時期記憶力一直不好,還重考一年才考進醫學院,在大學時期一開始靠死背活背,成績卻還
Thumbnail
看完書,很快忘記看了什麼 看完電影,想不起來在演什麼 工作上生活上經常忘東忘西 讀書考試怎麼樣都記不起來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呢? 筆者我,就是這種健忘派,這也是我看這本書的目的 這本書的作者分享自己在讀書時期記憶力一直不好,還重考一年才考進醫學院,在大學時期一開始靠死背活背,成績卻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