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手上的工具只有鐵槌的時候,你看所有的問題都是一根釘子。」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昨天跟朋友約去室內的遊樂場,孩子們彼此都是講台語的,不久後有一位4歲左右的妹妹也進來玩,一開始,我們這邊的孩子依舊彼此講台語,那個妹妹幾乎不太說話,但4個孩子一起玩。


後來,我去呼喚Hong準備吃飯的時候,那個妹妹突然叫住我,她跟我說她覺得我們的孩子非常不禮貌,還說:「我媽媽說沒禮貌的人最醜。」這句話引發我的好奇心,所以我就開始跟她核對發生了什麼事情,想確認發生什麼事情,再來跟我們這邊的孩子談。


原來,Hong跟她說:「要講台語,才能一起玩。」但那孩子連台語是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覺得被排擠在外,不能一起玩,不太開心。雖然我知道Hong的本意是,他只想跟他認同的好朋友一起玩,不是他認同的人,他會找各種理由拒絕,即使其他孩子可能會講台語,他還是會找到理由拒絕,這個問題,陸陸續續有跟Hong談,不過這件事情不是今天要討論的主題,就先略過不談。


我覺得跟那女孩的對話,好值得去思考,原來那些排斥台語的人,可能是怎麼想的,從女孩的對話,可以窺知一二。


一開始,我問女孩:「你不會台語是嗎?」她問我:「台語是什麼?」我說:「台語就是我跟我家孩子講的那種話。」接著,她又重複了一次:「我媽媽說沒禮貌的人最醜。」我先問了她:「你不會台語,你會想學看看嗎?之後會講台語就很厲害喔!」她就開始說:「我會唱韓國歌,我會講英語,也會講一點點印尼話(因為她是外籍保母姐姐帶來的),我比他們厲害。」這時候,我心想,這個對話方向不太好,被導向比較、競賽的困境,我覺得有時候在提倡台語的時候,也會落入這樣的困境,因為台灣整體的教養環境,還是常不自覺地落入比較,像是我自己,還是很容易不自覺說出舊有慣性,類似比較的話,所以,當把語言能力拿出來講,很多人也開始講競爭力等等面向。


後來,女孩開始無限迴圈說自己很厲害,所以我又跳出來核對一次,剛剛發生的事。我問她:「你聽不懂台語,那你怎麼知道,那些孩子希望你講台語?你希望接下來怎麼辦呢?」她就一直無限迴圈:「我媽媽說沒禮貌的人最醜。而且我阿媽很厲害,我要叫我阿媽把他們吊起來變成木乃伊。」後來她問我:「你們為什麼要講台語?」我說:「因為我阿公阿媽都講台語,而且台語快要死翹翹了,所以我們家裡講台語。」聽到這個,那女孩突然眼睛一亮,好奇地問:「為什麼台語快要死翹翹了。」我跟她說:「因為現在很少人講台語了啊,越來越少人講的話就會消失不見,以後就沒有人會講,它就死翹翹了,所以我們家的小孩才都會一直講台語,這樣台語才不會死翹翹。」聽到這邊,女孩的態度似乎有點軟化,開始好奇地問我關於語言的事。


她問我:「也有小baby會講台語嗎?是一出生就會講台語嗎?」我跟她說:「我家小baby也是講台語喔,不過沒有人是一出生就會講話,就算你講華語也不是一出生就會喔,一般的小孩子都是兩歲才開始講一點點話,一個字、兩個字一直練習一直練習,慢慢才會講很多話喔,你也是這樣喔!所以你現在不會講台語也沒有關係,如果你想學,一直練習一直練習,有一天你也會很厲害。」


我覺得這個迷思,跟很多自認台語不太好的人的想法類似,覺得那些很會講的人,是因為本來就很厲害,不,就算是母語是台語的孩子也是一直練習一直練習才學來的,雖然我們學母語和後天學其他語言的機制不太一樣,但這些小baby學講話也是以「年」來計算的,透過不斷地練習,不斷地失敗才學得會。只是小baby長大後,那些學講話的挫折感早已經不記得,不過當父母應該很有感覺,小孩有時候想表達的事但表達不出來,孩子的情緒反應也很大,孩子學講話也是會遇到挫折的。不管任何人講任何語言,能夠流利對話,都是練習來的,所以即使現在不太會講,只要常常練習,總有一天會變得流利,只是在台灣,學習任何語言,好像不流利或是有口音,旁人可能會取笑,要鼓起勇氣練習,真的是不太容易啊!


雖然女孩情緒比較和緩一些,女孩還是一直說:「他們很沒禮貌。沒有禮貌的人最醜。」我問她:「你是不是覺得很難過,因為你想跟他們一起玩?」女孩說:「對,我有點難過,我想跟他們一起玩。」那女孩眼睛又突然一亮,我好像摸索到那個結了,突然發現,女孩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她其實是難過的,但她不會表達這樣的感受,所以從過去經驗來表達,我猜測女孩應該被她媽媽這樣說過,可能也是在她說了一些話,讓媽媽難過或沮喪的時候,媽媽的回應。


我問她:「你很難過,你想跟他們一起玩,是嗎?需要我怎麼幫你,還是你有想到什麼辦法?」她想到的辦法一直都是:「我要叫阿媽把他們吊起來變成木乃伊。」這個想法讓我覺得很有趣,不過也覺得孩子有點可憐,她應該都沒有練習過如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後來我跟她說:「我陪你去講,你想跟他們一起玩,可不可以跟我講華語,或是教我講台語,這個方法好不好?」女孩說:「我覺得他們不會聽我的,阿姨你去跟他們講。」接著,我就帶著女孩,把女孩的心情和需求告訴孩子們,告訴阿竑那個女孩很難過,雖然Hong還是只想跟朋友玩,但過沒多久,4個孩子就玩在一起了,維持著我們的孩子之間說台語,穿插一兩句跟女孩說華語。


最近follow的兩個閱讀型的podcaster和youtuber不約而同提到查理‧蒙格《窮查理的普通知識》裡書中強調的一句話:「當你手上的工具只有鐵槌的時候,你看所有的問題都是一根釘子。」當我們手上的工具越多時,我們自然而然會有各種因應的方法。


有朋友問:「我覺得在給予孩子空間和放生之間,不知道如何拿捏。」我覺得就是不要在大人自己手上只有鐵鎚,同時你的孩子手上也只有鐵槌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困境、去解決衝突。那女孩手上可能沒有鐵鎚,但也沒有其他工具,所以她只能一直重複地說同樣的話,但解決不了眼前的困境。


大人如何增加自己的工具,我個人認為閱讀很有效果,雖然,我也常常一本書讀不完,但我覺得閱讀的過程,自己嘗試地去實踐書中的建議或方向,久而久之,也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和他人討論,看一些別人整理過的資訊,不論是podcast或是youtube也不錯,也可以參加各式講座,只是書的內容可能是比較完整的。


孩子如何增加自己的工具,我認為最直接的就是大人的示範,所以我一直不太認同,讓孩子自己處理衝突,尤其是凡事遇到衝突就動手的孩子,因為這樣表示他的手上就只有鐵鎚啊,那孩子就很需要大人提供一些額外的工具指引,繪本討論也是不錯的方法。


不過也不是擁有這些工具,就從此一帆風順,我也常常在教養的困境之中,手足吵架也是常見的事,但我們不知道,我們提供這些工具,哪一天孩子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像是昨天一整天,除了陪那女孩對話之外,其他時間孩子們自己玩得很開心,會互相提醒遊戲場規則,用完東西也會自己復位,彼此討論自己的需求與想法。我和朋友就輪流去跑步、去樓下麵包店試吃麵包、逛隔壁賣場、做自己的事。當孩子手上不只有鐵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放心地給予空間了。

歡迎一起分享生活大小事,運動、育兒、職涯、閱讀都歡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一篇女兒童年的睡前聊天小品。與5歲女兒的對話。
今天放學跟家長交談中,聊著聊著突然聊到有關孩子的問題,大女兒長期是留在屏東就讀,就給外婆外公及阿姨照顧,兒子則在小學一年級接來高雄就讀,才有緣能跟家長認識° 鄉下的阿公阿嬤都是以台語為交談的主要語言,有次群組傳來女兒的國語考試成績99分,乍看之下成績還不錯呀!細看後媽咪她真的快暈倒了,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家長面對小孩說難聽話的困擾,以及採取的教育方式。從嚴厲的懲罰到轉變為鼓勵誠懇的教導,希望能夠改善小孩的言行舉止。
Thumbnail
終於完成了這本成語的讀書會。 坦白說,我是有點訝異國小的孩子對於成語,沒有以往的熟練。因為基礎不是很熟練,要學習更多的成語,就顯得「捉襟見肘」。 在最後一次課程,決定讓孩子「愉快學習」,而進行了「妙語說書人」之成語大考驗。也就說,說書人的說詞必須是成語。(坦白說,這對孩子也是一個難題啊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約三歲開始 我和先生開始面臨到孩子各式各樣的情緒爆走 我逐漸懷疑人生 心想著這不是我要的親子關係 自以為教養方式"不打孩子" 選擇用罰站、斥喝、講道理、冷處理、鼓勵是對的 殊不知過了一年多 已經耗掉我家親子間不知多少的親密關係
Thumbnail
你可能會想,我這麼愛孩子,為何孩子不聽我的話? 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孩子「講不聽」,後來我理解了,這一切都是小孩都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轉念之後,改用遊戲、好玩的方式來陪伴孩子、用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一篇女兒童年的睡前聊天小品。與5歲女兒的對話。
今天放學跟家長交談中,聊著聊著突然聊到有關孩子的問題,大女兒長期是留在屏東就讀,就給外婆外公及阿姨照顧,兒子則在小學一年級接來高雄就讀,才有緣能跟家長認識° 鄉下的阿公阿嬤都是以台語為交談的主要語言,有次群組傳來女兒的國語考試成績99分,乍看之下成績還不錯呀!細看後媽咪她真的快暈倒了,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