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了解「對方不可能改變」才能有效溝通──《在家不要談政治》

《在家不要談政治》/ 《人選之人》劇照

《在家不要談政治》/ 《人選之人》劇照

2024年初台灣大選甫結束,很幸運地在大選前看到《在家不要談政治》,作者Jeanne Safer是一名心理治療師,本身政治傾向為自由派,但丈夫是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的資深編輯Richard Brookhiser,本書以2016年川普開始選總統後各地爆發了驚人的「川普分手潮」為基底,透過作者自身經驗還有書中不同政治立場的家庭及伴侶們的故事,窺見在立場衝突中該如何保有原本的親密關係,或者在對話裡更了解自己與家人的想法。


▍在家真的不能談政治?

柴米油鹽醬醋茶,在日常裡,從飯桌的菜餚、瑣碎的生活習慣到下班後電視遙控器由誰掌握⋯⋯每日的生活早已有許多大小事可以成為彼此爭鋒相對的理由,而扯到政治又是另一種層級的打架擂台。


《在家不要談政治》書中,每個前來與作者諮詢的人們背後的故事,都像是自己的隔壁鄰居或者朋友之間的情景,有的是跨足兩代或三代的爭吵,也有人結交新對象後發現對方的政治立場跟自己南轅北徹,或者有人反而能夠在不斷的理性溝通裡,知道如何在對話裡尊重他人在意的價值和信念。


作者在書中提到,「不管是家人、夫妻、或是朋友之間,改變對方都是不可能的目標。若是能認清這點,我們才有機會嘗試更有用的方法,不再進行別有目的的溝通。」


無論是現在的伴侶、家人、親人、朋友,因著彼此的成長背景、性別、年紀、職業、在意的價值觀⋯⋯的不同,造成每個人擁有不同政治立場,然而因為許多人認為政治立場是身份認同裡很大的一部分,故當在親密關係裡遇到立場不同時,便希望能夠改變或說服對方,但真的要為了政治而放棄關係嗎?抑或者,我們只是在關係裡尋找自身的投射?


▍比起政治理念,經營關係才是核心價值

藉由書中的種種例子,得以看見作者給予人們的忠告跟建議,而在末章作者也大方分享了「政治達人保證不再吵架的十大妙招」,像是談政治不要提高音量、喝酒不聊政治、如果真的聊不起來,就不要開啟話題、不要用 line 或 email 吵政治等等十分實際的招數。

另外因著科技普及,如今選舉早已不只限於紙媒傳遞,如何在無所不在的假新聞、長輩圖、惡意留言當中慎選自己接觸到的資訊更是一大要事,作者分享到,在與他人討論政治議題時,盡量用自己的話說明,而非直接轉貼文章跟出處,這樣不只能夠在溝通前後更明白自己想傳遞的內容,也在整理中自我檢視跟探究,相信便能在對話中更加釐清彼此的觀點。


作者也鼓勵讀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一直都存在,如果因此不再來往而錯失了一段珍貴的關係,就無法打開自己的世界觀,也無法因為立場不同而更能去了解自己想捍衛的地方,而當能夠懂得欣賞對方的特質、願意傾聽以及用對方的角度看自己、欣然接受彼此的妥協,關係之間才會開啟真正的交流。


▍2024台灣大選後,台灣要走向何方?

2024台灣大選甫結束,有媒體形容這是一場「沒有勝利」的選舉,但卻也是一場引起全球矚目的選舉,蔡英文總統在開票之夜分享道:

「選舉期間,各種對於國家發展的不同思考,對於各項重大政策的想法和辯論,選舉之後,都可以是執政團隊最珍貴的參考,也可以是朝野共同集思廣益的起點。

所有的國人同胞,選舉結束就是團結的開始。今天,無論你把票投給誰,你支持的候選人是否當選,民主台灣都因為你我的決定,再向前邁進一步。」


理性溝通很難、先傾聽再表達很難、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很難、控制音量不發怒很難⋯⋯彷彿世界上無論是哪個國家,人們只要論及政治,總能搞得關係四分五裂,然而在作者與她的先生的真實故事裡,他們相識四十二年以來,彼此的政治鴻溝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拉近,在墮胎與生命權議題上兩人始終沒有達成共識,卻仍能在一次次分歧和共識裡維持長久的婚姻。


無論每個人的關注的議題是什麼,意識形態如何,知道衝突不會一下就消失,也明白溝通無法一次到位,只要記得政治脫離不了生活,並且從此刻開始更關注自身在意的議題、監督執政者及上位者、持續關注腳下所踩的這片土地⋯⋯相信在這個小小的島國裡,儘管前進的路始終坎坷,但在實現民主的路上,應能凝聚眾人所想像的更好的台灣。


今年年底美國也將迎來大選,推薦大家一起來讀本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書書與它們的產地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