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南榕的思想,對我來說是歷經時間淬煉後仍活在此刻——讀《認識鄭南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曾經,鄭南榕這號人物對我而言,僅是課本上的某一篇章草草帶過的歷史事件中的人,然而讀完這本書後,我再也不會把他僅視為知道就好的人,而是要銘記他的訴求與犧牲,才能理解台灣人是如何走到今日。


▌ 維基百科上的「鄭南榕」

關於鄭南榕,在維基百科上是這樣寫的( 以下有縮減):


鄭南榕是臺灣社會運動倡議者、時事評論者。

  • 1981年成為自由作家,開始接觸政治議題,並為黨外運動雜誌撰寫文章。
  • 1984年,中華民國仍處於動員戡亂時期軍事戒嚴,鄭南榕與友人創辦了黨外運動雜誌《自由時代周刊》,因批評時政獲得不少民眾迴響。
  • 1986年鄭南榕和不少黨外運動人士發起主張解除戒嚴的519綠色行動,6月被控「違反選舉罷免法」遭關押八個月。
  • 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後,鄭南榕仍反對當時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一黨獨大政府對於自由思想訴求的壓制,並且多次公開表示支持臺灣獨立,也成立「二二八和平促進會」,是台灣社會首次公開紀念二二八。
  • 1988年,鄭南榕在雜誌上刊登了許世楷的《臺灣新憲法草案》,而後續被控涉嫌叛亂遭法院傳喚,但他拒絕被警方拘捕,認為「臺灣獨立」的主張也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的一部分,並表示「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隨後將自己關在《自由時代周刊》雜誌社內,並準備汽油,彰顯抵抗意圖;是年4月7日清晨,由時任中山警分局刑事組長侯友宜帶隊,強行向雜誌社發動破門攻堅行動時,不願被逮捕的鄭南榕於總編輯室點燃汽油,自焚身亡,終年41歲。


鄭南榕引火自焚的舉動,讓他被許多人稱為「言論自由殉道者」、「臺灣建國烈士」或是「臺灣獨立建國之父」等等。2016年12月行政院核定鄭南榕逝世日為「言論自由日」,以紀念鄭南榕捨身捍衛言論自由。


✒️

「言論自由」、「台灣獨立」、「自焚殉道」是粗淺可以概括鄭南榕的關鍵字,但還有什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raw-image


2024年是鄭南榕自焚殉道三十五週年,逗點文創結社在2025年2月28日前夕(3月1日上市)出版了《認識鄭南榕:看見《自由時代》總編輯的十一個面向》,本書以鄭南榕、自由時代雜誌社、《自由時代》系列週刊為中心,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寫主題專文共十一個面向,書中也收錄了《自由時代》系列週刊的封面、報刊內容、會議記錄、雜誌社當時內部等各類照片與他參與和聲援社會運動的照片紀錄等等,也有鄭南榕本人的手寫筆記與日記等,透過珍貴史料引領讀者「開箱鄭南榕」,看見他是如何以生命作為抗爭運動的燃料,也了解他與自由時代雜誌社的時代意義及其後續對臺灣影響。



▌「在所有自由以先,言論自由是第一個應該爭取的。」

raw-image


1984年3月12日鄭南榕以「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為目標,創辦了自由時代雜誌社,發行《自由時代》週刊,在當時政局查禁與打壓的情況下,歷時五年八個月從未停刊,而上述這段話是鄭南榕在〈四年辛苦不尋常:創刊四週年感言〉裡寫下的。


自己很喜歡其中由朱家安老師所撰寫的【與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距離】篇章,當中提到,過去言論自由被政府轄制,故難以說想說的話,即使1987年臺灣解除戒嚴,社會風氣仍然保守,縱使對政府有不滿也不能順暢表達;而當今在言論自由受到保障的情況下,我們則是處在資訊戰、仇恨言論充斥網路、難以辨識真假新聞與逐漸惡化的媒體公共環境當中,若自身的表達被錯認為AI ,或者有人因為自己的表達立場與他人相反而遭網民封殺,這樣還算是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嗎?


這些困惑與矛盾,其實也直接回應到鄭南榕所提到的「有了言論自由以後,才有可能保住其他的自由。」這件事,如何做個網路好公民,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並且省思鄭南榕所追求的價值,才能在網路盛行的此刻,讓不同意見的人們即使對立也而能有理性討論的公共空間。


而作為同樣身在出版業的自己,看著先進前輩在雜誌上勇敢提出「本刊文責一律由總編輯鄭南榕負責」,若非有他不惜生命而爭取來的言論自由,如今又怎麼能夠不受任何審查出版一本本書?



▌「按照國民黨身分證劃分法,我是外省人,但實際上我是不折不扣的台灣人,我主張台灣獨立。」


鄭南榕的父親是日治時期過來台灣的大陸人,根據當時國民黨政府身分證上的籍貫劃分法,鄭南榕應是外省人卻主張台灣獨立,其略有矛盾。


raw-image


然而二二八事件也是鄭南榕出生那一年,而隨後的戒嚴,讓事件被禁止公開討論,直到1987年鄭南榕等人組織「二二八和平促進會」才開始推動政府對當時事件展開調查與研究。1988年,鄭南榕因在雜誌上刊登了許世楷的《臺灣新憲法草案》而後續被指控涉嫌叛亂,遭拒捕的他,認為他所悍衛的「臺灣獨立」之論述應該也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的一部分,而從他受訪中的字字句句,真實傳遞出他認為「言論自由」與「臺灣獨立」的關聯性——


「言論自由是一種最基本的自由,民主國家的人民有主張各種意見、發表各種言論的權利……台灣獨立並不能保障台灣民主,因為那要看台灣怎樣獨立。我們所主張的台灣獨立是透過公民投票決定,而在投票之前,一定要經過充分的討論。獨派、統派都將他們的主張攤開來討論,這樣經過觀念的激盪之後,才進行公民投票……要知道,台灣並不是小國家,台灣人民當然也有能力對世界和平有所貢獻。不過前提是:台灣對外要有國際地位,對內要有民主政治,獨立與民主齊頭並進就是我一貫的想法。」


後續台灣歷經了野百合學運、野草莓運動、反媒體壟斷運動、三一八運動、反高中課綱微調運動以及去年的青鳥行動等等,如今回望當時鄭南榕的訴求,仍值得此刻借鏡。


raw-image


「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捫心自問,自覺開始關心這塊土地是晚的,不過一切都不算太晚,若姑息,就愧對了先進前輩們以命換來的自由與民主,這些是有重量的,不單單只是口上所說的,而在此刻時局動盪之際,更應要警醒,才能朝著鄭南榕生前所追求的「民主、自由、獨立、公義」更靠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ydee-avatar-img
2025/03/27
我們是小國小民,是好國好民:)
avatar-img
書書與它們的產地
15會員
43內容數
▍上班賣書下班看書的愛書人 ▍壓力太大就會狂煮飯 ▍早上不能喝奶但燕麥拿鐵殼以
2025/02/23
關於跑步、夢想與人生的反思,閱讀《強風吹拂》不僅深刻感受到選手們在過程中成長與蛻變的心路歷程,更是看見隊友們勝過血緣的羈絆,讓人十分動容,而就算努力了不一定會實現夢想,那又如何,重要的是去感受只有當下才能經歷的一切。
Thumbnail
2025/02/23
關於跑步、夢想與人生的反思,閱讀《強風吹拂》不僅深刻感受到選手們在過程中成長與蛻變的心路歷程,更是看見隊友們勝過血緣的羈絆,讓人十分動容,而就算努力了不一定會實現夢想,那又如何,重要的是去感受只有當下才能經歷的一切。
Thumbnail
2024/08/23
在《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一書中,作者透過與全盲的白鳥先生一起造訪美術館,探討了「看見」的真正含義,不只挑戰了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同時也引發讀者對看見與理解的思考。無論是個人的經歷還是在美術館的巡禮,這本書都激勵人們以更開放的心態來欣賞藝術和生活的多樣性。
Thumbnail
2024/08/23
在《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一書中,作者透過與全盲的白鳥先生一起造訪美術館,探討了「看見」的真正含義,不只挑戰了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同時也引發讀者對看見與理解的思考。無論是個人的經歷還是在美術館的巡禮,這本書都激勵人們以更開放的心態來欣賞藝術和生活的多樣性。
Thumbnail
2024/08/06
這本書探討了超越一切關係的情感,從孩提、青春期到成人,主角面對不自由的壓力,卻在羈絆中找到了穿透縫隙的光。透過兩位女孩的成長故事,讀者思考著友情和愛情之間的情感,抓住了難以割捨的事物,就像光與影一樣在前後照顧彼此。
Thumbnail
2024/08/06
這本書探討了超越一切關係的情感,從孩提、青春期到成人,主角面對不自由的壓力,卻在羈絆中找到了穿透縫隙的光。透過兩位女孩的成長故事,讀者思考著友情和愛情之間的情感,抓住了難以割捨的事物,就像光與影一樣在前後照顧彼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本是我入坑「歐陽泰」(Tonio Andrade)這位學者的第一本著作。 (喜歡到我甚至曾發瘋立志要去耶魯大學找他)
Thumbnail
這本是我入坑「歐陽泰」(Tonio Andrade)這位學者的第一本著作。 (喜歡到我甚至曾發瘋立志要去耶魯大學找他)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蔣經國日記揭密》 作者為黃清龍。 本書是目前唯一台灣能夠看到蔣經國日記的中文書籍。蔣經國日記在去年是歷史學界的熱門話題,當然黃清龍的書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
Thumbnail
從《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到《醒來,奶油般地》,鄭琬融與自然環境對話的關懷被延續了下來。儘管受訪時表示「詩對於議題的揭露或許是有限的」,但在新作中仍可以見到其對勞工階級、性別框架、環境生態等面向有所思索。難得的是,絕大多數的詩作並未服膺於文化議題而仍然堅持文學本位的姿態,社會性和藝術性相輔相成。
Thumbnail
從《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到《醒來,奶油般地》,鄭琬融與自然環境對話的關懷被延續了下來。儘管受訪時表示「詩對於議題的揭露或許是有限的」,但在新作中仍可以見到其對勞工階級、性別框架、環境生態等面向有所思索。難得的是,絕大多數的詩作並未服膺於文化議題而仍然堅持文學本位的姿態,社會性和藝術性相輔相成。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Thumbnail
漢寶德教授的回憶錄以豐富的內容介紹了他在不同背景下的成長歷程和專業生涯,作為建設台灣的貢獻。文章表達了他的豐富人生和對建築的熱情。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Thumbnail
作者: 柏楊 出版社:星光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5月 第一版第一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