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跟哲學,這是兩回事。 | 日常雜訊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哲理跟哲學,這是兩回事。

/

這兩天剛加入脆,各種不知道從哪來的串,有時刷過一些觀點,意外的蠻有鮮明的對比。

有看到一則談論「只能喝酒的圖書館」這個頻道的空泛,這邊就不評論了。

也有看到一些真的專業的哲學話題,但在那種串下,我個人非專業背景的也不敢輕易留言就是。

然後兩種話題對比下,完全是不同世界觀的分別。

/

這邊說的哲理,是那些非專業背景的人,但討論到關於人生、價值、世界、心理、信念......,之類的好像很抽象,但是很多人都有遇過過的內心議題。

這種議題下,只要有點到一些共通的感受,解方論證如何大概也不是太重要,很自然地讓一般人覺得很有哲理、這很哲學。

另一方面,哲學作為存在最久的學科,自有各種論證方法能夠搔到最深的癢處,這樣的學問,豈是尋常人能夠隨意談論的!

所有問題都有前人爭論到無窮深處,很多經典書的問題之小,拆解到讓人看完等於沒看,認真的哲學對一般人還是挺無趣的。

有哲理的主題跟有哲學的形式,不應該偏廢,但實際上越發展或許越難以兼顧?

avatar-img
37會員
101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今天看了剛上映的上低音號,雖然隔了許久,人物關係要loading一下,再次看到北宇治的演出還是充滿感動,之前的記憶都陸續湧現。 這次不是要談作品,而是在觀看的過程中,回想到過去橋段,想要延伸一個概念「努力」。
延續之前兩篇創作的主題,小小聊一下對作品「誠實」這個概念。
沒什麼由頭,想來琢磨「對錯」的概念。 經常能在各種評論中看見「某某事沒有對錯」,像是種口癖的存在,然後今天不知怎麼地想到,很多拿來使用的狀況根本就是「對錯」問題,但通常也沒人會在乎自己的措辭使用,反而用成了模糊問題的攪拌棍。 這有重要嗎?一點也不,但我有興趣,那這就開始吧。
前篇還有一個想寫的點,但是與整個主題毫無關聯,就拉出來另外寫一篇,真的是要簡單處裡了。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最近因為個人轉換跑道,文章的更新要停上好一陣了(有人在意嗎)。 這篇與其說是報告近況,倒不如說是記錄現在的感受,關於職場的適應的想法。
今天看了剛上映的上低音號,雖然隔了許久,人物關係要loading一下,再次看到北宇治的演出還是充滿感動,之前的記憶都陸續湧現。 這次不是要談作品,而是在觀看的過程中,回想到過去橋段,想要延伸一個概念「努力」。
延續之前兩篇創作的主題,小小聊一下對作品「誠實」這個概念。
沒什麼由頭,想來琢磨「對錯」的概念。 經常能在各種評論中看見「某某事沒有對錯」,像是種口癖的存在,然後今天不知怎麼地想到,很多拿來使用的狀況根本就是「對錯」問題,但通常也沒人會在乎自己的措辭使用,反而用成了模糊問題的攪拌棍。 這有重要嗎?一點也不,但我有興趣,那這就開始吧。
前篇還有一個想寫的點,但是與整個主題毫無關聯,就拉出來另外寫一篇,真的是要簡單處裡了。
停耕一段時間了,最近的生活完全進入另一個軌道,也沒多餘的空間去思考有的沒的,這篇簡單打打當記錄吧。 最近聽了一場講座,楠弘舉辦的【當代建築的永續共融與典範創新】,講者是龔書章教授......
最近因為個人轉換跑道,文章的更新要停上好一陣了(有人在意嗎)。 這篇與其說是報告近況,倒不如說是記錄現在的感受,關於職場的適應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