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2|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閱讀筆記《分人:我,究竟是什麼?》

《分人:我,究竟是什麼?》

raw-image
★真正的自己,不只一個!

【分人】

所謂分人,就是在各種人際關係中各式各樣的自己。

與戀人在一起時的分人,與父母在一起時的分人,在職場上的分人,和同好夥伴在一起時的分人……這些分人未必相同。

分人,是透過和對方的反覆交流,在自己內在形成的一種人格模式。

不僅是直接面對的人,也包括只在網路交流的人,還有小說或音樂之類的藝術,以及自然風景等等,人以外的對象或環境也可能是促成分人化的要素。

 

【individual】

什麼是「分人」?

只要置入這個嶄新、比「個人」還小一級的單位,我們就能完全改變看世界的視野。

倒不如說問題在於「個人」這個單位的籠統粗略,已經快無法對應我們現在的生活。

日文的「個人」譯自英文的「individual」,到了明治時代才廣泛使用,有段時期譯為「一個人」。

「individual」由「in + dividual」構成,來自「divide」(分開)這個動詞的「dividual」加上否定字首「in」所組成的單字。

individual的字源來看,直譯為「不可分」,也就是「無法再分下去」的意思,到了近代之後,演變成現在的「個人」之意。

日本人從西方引進這個概念,但從「個人」這個詞彙,很難感知到它的原義為「無法再分下去」。

因此很多人都沒想過這件事吧。

不過,我們對於「個人」所抱持的各種問題,其實恰好隱藏在這個看不出來的字源裡。

 

【所有的分人加起來等於1】

將個人當成整數1,那麼分人就是分數。

人際關係的數量因人而異,因此分母也各不相同。

最重要的是,分子也會隨著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改變。

如果對方是關係深厚的人,這個分人比例就比較大;關係疏淺的人,分人比例就比較小。

所有的分人加起來等於1。

在分人的網絡裡,沒有中心這種東西。

為什麼呢?

因為分人並非自己任意生出來的人格,而是在環境或人際關係中形成的。

就如我們生存的世界裡,沒有唯一、絕對的場所,分人也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構成比例。

而分人的切換,並非中心的司令塔有意識地操控,而是看對象而定自動切換。

 

【重新審視自己與別人】

分人中,有正面的分人,也有負面的分人。

盡可能,我們希望只有正面的分人,但在現實人際關係中很難如願。

再怎麼不情願也難以避免產生不愉快的分人。

把自己活得很討厭的時候,很容易陷入自我厭惡。

為什麼跟那個人在一起,我的脾氣就變得這麼差?

說出這麼狠毒的話?

甚至只要出席那種場合,我就會突然膽小怯懦,想說的話都不敢說。

但既然分人是和別人互動所產生的人格,那麼負面的分人有一半就是別人害的。

這話聽起來像在卸責,但相反地,我們能擁有正面的分人,也是別人的功勞。

如果能這麼想,就會對別人萌生感謝之情與謙虛之心。

人們常說,人生在世無法獨自存活,這不僅意味著我們有時需要別人幫助,也意味著我們的人格有一半是託別人之福形成的。

這樣導入分人的觀點,我們就不會過度卑屈,也不至於過度傲慢,可以自我分析,同時也能自然而然承認別人的存在。

不帶雜質、純粹無垢的自己,是不存在的。

 

【別人也是分人集合體】

自己是和別人的關係所生成的分 人集合體—有了這種自覺,接著就要明白,別人當然也是與各種人接觸 所產生的分人集合體,這個認知很重 要。

對方這個人和你接觸所產生的分人,是因為你而產生的。

如果對方因你而產生的分人是幸福的,你可以自信地認為自己也有一半的功勞;若對方看起來不幸,說不定有一半是你害的。

 

~平野啓一郎/作家,1999年大學在學中於文學雜誌《新潮》投稿《日蝕》,榮獲第120屆芥川獎。

~《分人:我,究竟是什麼?(芥川獎作家平野啓一郎鼓舞人心的處世哲學)》

~《私とは何か――「個人」から「分人」へ》

 

【博客來書店購買《分人》】

【金石堂書店購買《分人》】


#分人 #生活哲學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matters.town/@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