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選擇的時候;.....

做選擇的時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希望自己能少一些迷惘、少一些妥協、少一些我不喜歡的人事物
回到我可能在這段時間體悟、增加、期待能在未來生活中有所不同的選擇
在離職前,無論是自己或是被網路媒體投放各種應該往自己想要的走去的各式資訊,從中比較像是借用那些想法,希望能夠移植到自己身上。當然自己在此時此刻,所握著幾乎都是淡淡的理論、淡淡的他人的見解、好似真實其實很只是幻影的信心,就想要走出去大喊"對挖趴!",可以想見他人當然莫名其妙地無法理解,無從支持、對反就是我的消融。

我找了幾本回到自身的書籍,無論是工作面、認知面、情緒面等,都希望能告訴自己;"沒問題的,這麼做是對的,他們都變成文字的娓娓道出那怎麼會有問題呢?!"然,那終究是他人的人生體悟,雷同我的部分可能僅是某個章節的兩句話,或即便通篇我都非常有感,但我們該怎麼把這個化成可能並在自己人生道路上開始推行,握著像是快要沒電的玩具光影刀,閃爍的光束是否是在笑我不該這麼無知的抓到浮木就開始作動.....

今早醒來的想法是;看了那麼多談論應該要自私的為自己過活,或是排除他人的想望執意過著自己認為應該如此的生活或採取甚麼姿態,都很好。但我要的是甚麼?拿著裡面的字句跟家人對著砍?該如何身體力行地去做些事情,然後幫助自己讓素材進來,進來以後才機會去辨別這之間的差異。此時此刻我很明確.....不,在我提離職時、我已理解到未來回到原來的工作區塊是我能繼續賺取適當合乎所需金錢的,這陣子也持續在看各地的職缺,然後在想要衝出去的時候、生活有出現一些本就存在的意外,不礙事但礙心。困擾、攪亂了我原來就脆又裂痕滿滿的心,礙著礙著挨著.....還沒轉身我就放棄原先試著建築起來的想法,畢竟我是一個不行就只會採取直接打掉重練的人,不太會從中調整、挑出可能的不適合,然後繼續蓋下去,總覺得既然不同哪想必蓋起來也不會是我原來要的,我不想在這完全私人的想望裡;妥協。

但如果從根本出發的是"沒得談",但幻化出來的行動、說詞、姿態想必更是尖銳的可怕吧!

恩,我還沒想要上班。
的確觸及了我所在意的底線。
當然,現在要我去上班也沒有問題,只是問題依舊存在、我依然會把原先未調整的想法帶到各式各樣的環境,然後繼續虐著自己與大家,這幾天想到小時候,應該已經小六了,那時候生病吧!一早被爸爸帶去看醫生,最後竟然得到要被打一針,那時候很流行打在屁股上,我抓著爸爸、一直大叫等一下等一下我還沒準備好,想當然爾誰會想要等我一直躲的屁股、針在弦上就要插下去的狀態,我也忘了最後的最後是否有等到我準備好。這次我想等自己不那麼晃蕩時,再往前走。
也許,以上所說、所想、所以為,下一刻我就完全棄之,我也覺得很好。
我想要的是一種餘裕的感受,我知道我要照顧A、必須優先選擇B、C不一定能被考量、D是我自己絕對的希望、突然蹦出的F還成為最重要的、G是誰?
對,因為生活是一直一直變動的,我意識到也不再狠心的在暗夜裡批評自己的矯情與多變,我希望告訴自己其實你可以鬆一點,來到你面前的提醒、事件、人,可能是有連帶性、也可能的確預示著甚麼,只是不要太輕忽卻更不要抓著就疾聲呼救,跟自己的內在互動一下、發酵一些時間,然後你可以接受、僅聆聽、認真面對、放下又再拿起來,或是繼續發酵。這就是一種你必須給自己的餘裕,雖然一直希望是外面的人可以給自己,因為會擔憂這麼做,在外界的人看起來就是糟糕的躊躇,不認真的面對所處的環境。

我只是還沒準備好啊~~我想多給自己一些餘裕!!!

avatar-img
After Q 
6會員
109內容數
在Q之後是甚麼? 期待會是O?S?A?L?K? 那就試著舉牌看看哪個可以嵌入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fter Q  的其他內容
#標題是楊士毅新書的名字 #很推薦看 #沒有門檻的幸福 看了這本書開始開始開始不一樣的心靈旅程 楊士毅用一種很細節很細節很細節的方式來告訴讀者,這些寫成字的文章都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因為寫書而部分捏造的,而是他自己很細的很細的很細的人生部分旅程的真實樣貌 因為作者很細節的處理文字,我很快地被理解
重重的情緒也許更該輕輕的放下 多琢磨的確一點用都沒有,剩下的只剩下氣急敗壞的自己 心裡盤算了幾千百萬的事情,但卻沒有一件想要做 前同事的問題+現任老闆的幹,我只感受到自私 如果還要添上一筆就是被預告爸爸的身體狀況 每個人都很積極地幫別人過濾訊息,認為對方只該適合聽這些、討論那些,除此之外不適合,然後
1.回不去的我與爸媽 這也是必然的,發酵的事情沉沉的沉到很深的地方 提不起勁的呵護自己最在意的事情,但就是回不去了 2.回不去大公司 看起來是這樣沒錯,大廠的乏人問津,大家都不想一個準大媽來職場搞倫理問題 回不去的大廠,福利/薪資掰掰啦 -----------------------------
#標題是楊士毅新書的名字 #很推薦看 #沒有門檻的幸福 看了這本書開始開始開始不一樣的心靈旅程 楊士毅用一種很細節很細節很細節的方式來告訴讀者,這些寫成字的文章都不是憑空而來、也不是因為寫書而部分捏造的,而是他自己很細的很細的很細的人生部分旅程的真實樣貌 因為作者很細節的處理文字,我很快地被理解
重重的情緒也許更該輕輕的放下 多琢磨的確一點用都沒有,剩下的只剩下氣急敗壞的自己 心裡盤算了幾千百萬的事情,但卻沒有一件想要做 前同事的問題+現任老闆的幹,我只感受到自私 如果還要添上一筆就是被預告爸爸的身體狀況 每個人都很積極地幫別人過濾訊息,認為對方只該適合聽這些、討論那些,除此之外不適合,然後
1.回不去的我與爸媽 這也是必然的,發酵的事情沉沉的沉到很深的地方 提不起勁的呵護自己最在意的事情,但就是回不去了 2.回不去大公司 看起來是這樣沒錯,大廠的乏人問津,大家都不想一個準大媽來職場搞倫理問題 回不去的大廠,福利/薪資掰掰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