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
【決策】為規劃的核心。
決策乃是一種過程 (Process) ,首要步驟為【確認問題】。
決策的種類
理性與有限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包含下列六個前提假設:
1、目標導向:即決策者是追求單一而明確目標。
2、訊息充分且已知 (完全的知識) :指決策者對與決策有關之訊息可充分獲得。
3、偏好明確:指決策準則及方案均能賦予量化的價值,且能依偏好順序排列。
4、偏好固定:即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偏好前後是一致的。
5、無時間與成本的限制:即決策者不須考慮時間與成本之問題。
6、追求最大的報償值:即決策者所追求的是目標利益極大化。
有限理性決策
真實組織中的決策方法,很少依循理性的模式,只能選擇與實務上的決策較為接近的方式,稱之為有限理性決策。
直覺式決策
由個人經驗和判斷累積而成的潛意識決策方式。
決策 (管理者) 所面臨的可能狀況
1、確定性 (Certain Situation) :在確定狀況下,決策者知道所有可能的解決方案以及每一個方案所將獲得的結果。這種情況在實際生活中極少見,但如發現有這種情況,決策者只要依照本身所訂標準,找到能夠產生最佳結果的一個方案,加以選擇即可。
2、風險性 (Risky Situation) :風險的情況是企業對所面臨的問題尚未能完全了解其狀況時,其中又有一部份的不確定因素存在謂之。在風險的情況下作決策,決策人員不可能如前段所稱那樣有把握獲知所有確實數值,各種估計都有可能。決策者是進行研究及經驗綜合判斷出各自然狀況之發生機率,再據以做決策。
3、不確定性 (Uncertain Situation) :當決策者對於可能發生的自然狀況無法賦予其發生機率時,即屬於不確定狀況。在此情況之下,由於缺乏資訊,因此管理人員最不容易下決策。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有很多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作成解決方案的。通常在不確定情況下,決策人員的做法是:
1.就各種可行方案當中,選出較不利的方案,再就所選出的方案中,選出最有利的一種。這是所謂的保守法則。 (小中取大,悲觀)
2.就各種可行方案當中,選出較有利的方案,再就所選出的方案中,選出最有利的一種。這是所謂的樂觀法則。 (大中取大,樂觀)
3.對各種可行的方案,採取相等的機會處理。這是所謂的機會均等法則。 (Laplace Criterion,賴普勒斯法則)
4. 就各種可行方案當中,選出機會損失最小的。這是所謂的機會損失法則。 (遺憾準則)
例.下列何種決策情況,決策者可採用期望值法作決定?
(A)風險性情況 (B)確定性情況 (C)不確定情況 (D)衝突性情況
解析:風險性情況一般採決策樹作判斷,即期望值法。
改進群體決策的技術
1、名目的群體技術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開會時相關人員仍須出席,但禁止私下隨意地相互討論。
2、德菲法 (Delphi Technique) : Rand 公司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預測方式,又稱為專家意見法、不見面群體互動法。
3、腦力激盪法 (Brain Storming) :適用於需要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