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改變我的書(2)—原子習慣

是(being) 而非 成為(becoming) 也不是改變

我覺得這句話總結了70%這本書的內容

這本書有兩個要點 深深改變我的行為與思考

  • 行為:從既有習慣加入新習慣
  • 思考:是 而非 成為

要培養一個好習慣是不容易的

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 突然每天要跑步一個小時

可能兩天就放棄了 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每天進步非完美的心態

首先,要先預想如果我有這個習慣 一切會怎麼發生

例如說,現在沒有每天慢跑的習慣,所以晚上會是

回家 --> 倒垃圾 --> uber eats --> 看YouTube --> 洗澡 --> 睡覺


而我們可以想像有慢跑習慣的自己是怎樣 也許是~

回家 --> 倒垃圾-->慢跑 --> uber eats --> 看YouTube --> 洗澡 --> 睡覺


我們再繼續拆解 倒垃圾跟慢跑有沒有一點什麼關係?

喔!倒垃圾要回家、脫鞋子、拿垃圾、再穿鞋子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穿鞋子變成穿慢跑鞋 給自己一個意識上的暗示

『我要去慢跑囉』『我要去慢跑囉』

第一個禮拜,你可以純粹就是穿著慢跑鞋去倒垃圾,假設這很順利

第二個禮拜倒完垃圾 你可以告訴自己要不然在社區晃一圈再回家

假設第二個禮拜你可以每天做到這件事,而且不感到負擔

那第三個禮拜可以變成去社區晃一圈、買晚餐、再回家

過程中如果有哪一個步驟讓你特別吃力或特別卡

那就讓自己在那個階段多待一段時間 不要急

慢慢的 當你好像有理由在倒垃圾和吃飯中間插入一個小時的額外時間後

你可以告訴自己『阿要不然來跑一下好了』

就這樣每天改變一點點,也許過個三、五個月,你就會有慢跑的習慣了

三五個月看起來很久,但我覺得比想一輩子『我要慢跑、我要運動』卻無法有實際行動來得好

這個方法不僅僅是做一次兩次 而是讓身體慢慢習慣、讓新習慣慢慢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是(Being)是一個跳躍性的思維

比起去想 當我成為有慢跑習慣的人我就可以/我就會.....

不如想 我一個有慢跑習慣的人 所以 我可以/我會.....

當然 這個想法跟前面的邏輯好像有那麼一點衝突

因為有慢跑習慣的人當然會在今天就去跑一個小時啊 怎麼還會有漸進的過程?

但不要這樣想 這樣會給自己挫敗感

要想的是

  1. 我很開心我是有慢跑習慣的人 所以我倒垃圾的時候會順便換上慢跑鞋
  2. 我很開心我是有慢跑習慣的人 所以我倒垃圾的時候會順便換上慢跑鞋 我的慢跑路徑包含這個社區所以我會繞這個社區一圈
  3. 我很開心我是有慢跑習慣的人 所以我倒垃圾的時候會順便換上慢跑鞋 我的慢跑路徑包含這個社區所以我會繞這個社區一圈 繞完再去買個晚餐回家吃 (很合理)
  4. ........

用這個漸進 以及 我是 的想法 其實不管在身理上或是心理上都可以用更小的壓力讓自己成長 同時 這也是一種 不用 毅力完成事情的方法 因為毅力有限而人格難移

請試著完成這個句子(但請想稍微極端一點的例子):如果.......我一定會......

例如說

  • 如果我中樂透20億 我一定會去買一艘1億的遊艇
  • 如果我媽掉進海裡 我一定會去救他

然後再試想,要有多大的外力 才能阻止你在那些情況下做那些事情?

這些外力就是你需要的毅力、而太多研究顯示 人的毅力 是有限的

當你今天克制自己不要吃冰淇淋、你就用掉一些毅力了

克制自己不要揍雞掰的同事 你又用掉一些毅力

回到家 能用於自己身上的毅力恐怕不多

所以能夠是習慣的事 盡量讓他成為習慣

毅力也許是用在突發狀況上比較適合


心得:

我自己用了這本書的方法,我想著,我是健康的有錢人

先講結論,我當時失敗了;但我現在可以說我成功了

我覺得身心靈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每一次的嘗試都像是在為自己儲備能量

等到某一個很特殊很特殊的契機打進來,你會瞬間變成你需要變成的人

把每一次的失敗與嚐試當作是在為那一個契機做準備

另外,一次的失敗不代表不能再試一次

有時候透過覆盤、看看自己上一次怎麼失敗的、這次怎麼改進

每一次每一次 我們都會變得更好

最後,培養新習慣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外力因素干擾

例如說我要培養跑步的習慣 結果禮拜三垃圾車不來 禮拜四下大雨 禮拜五要加班

但沒關係,禮拜六繼續就好,不要因為幾次的沒有達成而改變什麼

希望大家會因此受惠 喜歡的話記得追蹤

超喜歡的話可以先透過

訂閱支持我喔,未來會有更多只開放給訂閱者的內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原子習慣
5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